司马懿大智若愚,空城计表面上是“中计”,实则是“将计就计” 魏国重臣司马懿,生在动乱世道,委身曹操左右,劲敌是天下无双的“千古奇才”诸葛亮。一方面要应付生性多疑的主公,另一方面还要对付用兵如神的诸葛亮。若非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怎能坐怀不乱应付自如,不但成为魏国三代托孤重臣,更为后期西晋王朝的建立铺平道路。

魏蜀对战中,诸葛亮因用人不当,导致“马谡失街亭”。粮草一失,军心不稳不说,更不要想着和手握十五万雄兵的司马懿对擂。诸葛亮认清形势,果断撤兵,无奈追军太急,撤军不及,眼看兵临城下。诸葛亮灵机一动,端坐西城城头,手指翻飞,抚起了长琴。司马懿率领追兵到来,看到西城城门大开,城内炊烟袅袅,还有诸葛亮气定神闲、安然抚琴的样子,心下都觉得奇怪。

他的儿子司马昭也觉得蹊跷,但是仗着雄兵在握,还是全力劝诫司马懿攻入城内。司马懿摇摇头,毅然决然做出了“退兵”的决策。司马昭着急上火,不明白为何司马懿变得如此“战战兢兢”,但军令如山,又由不得自己不从。眼看司马懿军兵退去,诸葛亮这才率领剩余部下撤出西城。“空城计”也由此传为美谈话。但是,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真的是司马懿人老昏聩,越发胆小怕事了吗?

当然不是,这就是司马懿的过人“高明”之处。大家都知道,曹操爱才惜才,但是又秉性多疑,所以对机敏过人,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曹操一直都采取“既用之,又防之”的双重态度,在曹操临终时,他还曾经警醒曹丕:“司马懿为人聪明,不可掌兵,只可做文官。”曹操过世后,曹丕为试探司马懿,几次三番设计,这一切司马懿心知肚明,所以从未露馅。

西城追蜀军时,正因司马懿深知若“诸葛亮”被除,则曹丕也就不需要他“司马懿”这样的人来掌兵御敌。到时自己功高震主,依曹丕的心性必然是“狡兔死,良狗烹”;更何况司马懿志在天下,要得天下,就不能让魏国“曹丕”根基太过稳固,所以若那时灭了诸葛亮,天下便没了能和“魏”相抗衡的力量,“曹丕”必然很快坐稳江山,这完全不利于他的百年大计。所以在“空城计”中,司马懿之所以下令撤兵,表面是“中计”,实则是“将计就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