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为一门奥妙的学科,贯穿了人的一生,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科目,曾让许多年轻人都焦头烂额,一位父亲却让5岁孩子学习高数,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古代的孟子在和公孙丑的对话中,揭示了浩然之气的成长方式,从中引用了宋国人将禾苗拔高的例子,认为这样做没有任何收益,反而损害了禾苗茁壮的成长。

不仅仅是孟子,庄子也有类似的想法,《庄子》中讲了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停下来歇歇,鲁国的君主就将海鸟带到了宗庙里面,对海鸟好生照顾,让人在旁边奏乐,给海鸟吃好的肉,但海鸟却十分伤心,不敢吃一块肉,最终饿死了。鲁侯用人的方式来养鸟,最终让鸟选择了死亡,不尊重鸟的生活习惯,导致了海鸟的死亡,孩子的成长也应该有他自己的规律,不能揠苗助长,想尽办法加快孩子的成长,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顺应天性

唐代柳宗元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患了脊背弯曲疾病的人,由于背部弯曲的样子像骆驼,大家都叫他“橐驼”,他也自己这么叫了起来。

郭橐驼此人有一件十分擅长的事,他很擅长种树,嫁接来的树他也能种的很好,很多喜欢游览园林的人都将他接到家中传授经验,也有人模仿他种树,但奇怪的是却仍没郭橐驼种的好,有人很疑惑,就询问了郭橐驼。

郭橐驼回答说,我没什么种树的秘诀,就是顺应了树的天性。种树的人都懂得要将土质弄好,我将土弄好后就不会再动它了。但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每天都想着这棵树,觉得它是不是缺水了,还要动动它看它扎根深不深,这样反而让树木丧失了天性。虽然很喜欢它,但却影响了它的发展。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能看出事情的发展是有它自身的规律所在的,违背了规律强行要将事物的进展变快,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影响事情的发展。

尊重规律

有一个孩子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蚕蛹,他好奇的将蚕蛹带回了家,想看看蚕蛹是如何变化成蝴蝶的。过了好几天,蚕蛹开始了蜕变蝴蝶的过程,蚕蛹逐渐露出了微小的破洞,蝴蝶在其中不断的挣扎想要挣脱束缚从其中飞出来,它一次次的尝试着,却难以出来,善良的孩子看到此,于心不忍,就将蚕蛹打开,放蝴蝶出来。结果蝴蝶出来后,尝试着扇动翅膀起飞,却怎样也飞不起来。原来蚕蛹的过早打开,让蝴蝶无法从中锻炼翅膀的力量,最终翅膀无力,支撑不起来它飞翔,最终这只蝴蝶慢慢死去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出,孩子和那位父亲的心都是好的,一个想要帮助蝴蝶快速逃脱,令一个希望孩子能够迅速成长,但事情的发展不能忽略客观规律,尽管世界上有天才的存在,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适用于天才的成长方式,孩子学不会,不该再让他去学习高难度的知识,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学程度,最终不爱学习。

结语

世间万物都存在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孩子也是如此,年少之时正是身体成长,大脑不断发育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习惯,让孩子了解学习的作用,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粗暴的想让孩子马上认清世界,掌握所有知识。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该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许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