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成了武圣人,其被后人推崇的事迹中,有一件就是“挂印封金”,但是我们将正史和小说对照来看,却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关羽挂的是什么印?封的是谁的金?

关羽因为受封汉寿亭侯,所以面对爵位比自己低的人,也是可以自称为“孤”的。关羽在小说中一贯自称“关某”,似乎天下姓关的只有他最著名,只要一提“关某”,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关公了。

《三国演义》前后矛盾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关羽在洛阳太守韩福面前自称汉寿亭侯,可是他出发前,已经“将累次所受金银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不是早就“辞职”了吗?

关羽熟读春秋通晓大义,把大汉天子刘协赐给的亭侯金印抛弃,这样几乎形同造反的事情,他万万不会做,也不可能做。

在东汉末年,亭侯金印是很宝贵的东西,它不但代表着皇室的认可,而且自身价值也不菲,建安元年,武平侯、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曹操用汉天子的名义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平陶侯的时候,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

东汉末年,皇帝有时候都吃不饱,印绶自然也成了稀缺品,刘备半辈子被人追得东奔西跑,老婆孩子丢了好几次,史书说他“数失妻子”,但是他直到进位汉中王,曹操替他从汉天子刘协那里争取来的印绶,却一直没有丢,后来还郑重其事地还给了朝廷。

这样想来,小说中关羽“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是不可能的,就连“偏将军”印绶,他也不可能丢掉,因为那都是以汉天子刘协的名义授予的,如果关羽敢丢掉这些东西,就不再是大汉忠臣良将了。

关羽留下了一部分金银,却必然带走偏将军、汉寿亭侯印绶,所以史书中的记载是这样的:“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关羽只是不要曹操的东西,汉天子的封赏,他是不会抛弃的,因为那不是虚名,而是关乎大义、大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令后世非议不止,如果关羽把皇帝钦赐的印绶弃如敝履,那他就不是汉臣而是汉贼了。

所以我们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封金”是真,“挂印”是假,如果关羽真的不要朝廷给他的偏将军、汉寿亭侯官爵,你又会对他如何评价?

罗贯中也许是想把关羽塑造成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大英雄,但是把这件事放在东汉末年,关羽封金值得尊重,挂印就不可接受了:如果连关羽都不把大汉天子刘协放在眼里,刘备说自己一心要“以兴复汉室”,那话还能相信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