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隐秘的三国(55)

主笔:朱晖(闲乐生)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破虏将军孙坚被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派人用暗箭射死,年仅三十七岁,这位唯一打败过凉州雄师的关东枭雄,就这么窝窝囊囊的被干掉了。孙坚的旧部只能由孙坚的侄子孙贲领着,投归到了孙坚盟友袁术的麾下。当时人普遍认为,随着孙坚这头江东猛虎的陨灭,孙氏家族应该要走下历史舞台了。

噩耗传到孙家,孙坚长子孙策痛哭了一番,遂与好友周瑜告别,便打点行装一路向北,迎到了堂兄孙贲、舅舅吴景率领的孙家军送葬队伍。孙坚的旧部长沙人桓阶冒死从刘表那里要回了孙坚的尸体,大家就等着孙策这位嫡长子前来做主,把孙坚的尸体送回老家富春(今杭州市富阳区,在吴郡南部)安葬。

孙策想了想,觉得还是别回富春吧,孙家早就离开了老家,多年在徐州一带发展(注1),回去还有什么意义,不如就把老爸葬在长江边上的曲阿吧!曲阿即扬州丹杨郡治所,今江苏省丹杨市。秦末楚汉时有一个谶语传的很广,说“东南有天子气”,所以秦始皇东巡时顺便一路破坏风水、挖掘地脉,比如曲阿这个地方本来叫“云阳”,本来山川形胜,秦始皇却将这段天然直道凿的迂回曲折,并改名曲阿(注2)。孙策大概也想让孙家也沾沾这“东南王气”,所以才将父亲安葬在这里。

另外,此时孙贲与吴景的孙家军正驻扎在曲阿,与丹杨太守周昕(注3)争夺丹杨郡的地盘,在这关键时刻,孙策大概也想快些搞定丧事,然后留下来帮忙,顺便锻炼自己的军事能力。

然而,孙策办完丧事后,却没有留在孙家军中锻炼,也没有在孙坚墓旁守孝,而是一路跑到了长江对岸的江都(为徐州广陵郡重镇,即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这就太奇怪了,孙策虽然年少,但怎么说也是孙家的嫡长子,此时应该留在军中培养权威才对,怎么会远走徐州呢?

一种可能是,孙坚四处征伐之前,曾在在徐州广陵郡当过好几年的县丞,在这一带多有故旧,所以孙策想要在接班之前,利用父亲当年的关系网广交广陵豪俊,为日后的报仇大计做人才储备。

另一种可能是,孙贲吴景等人,特别是继承了孙坚孙家“掌门人”与豫州刺史位置的孙贲,短期内还不想交权给孙策。毕竟孙策年纪尚小,而且人都是自私的,非必要谁愿意将手中权力拱手让出。事实上,这位孙贲颇具野心,对孙策孙权兄弟从始至终都未完全归服,是个多方下注的泥鳅型角色。后来曹操为了笼络他,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甚至在赤壁之战前夕专门派特使拜孙贲为征虏将军。所以,赤壁之战时,孙贲对亲家曹操态度暧昧,不仅不支持孙权抗曹,还想再把自己的儿子送给曹操当人质。当时孙贲正担任豫章太守,离孙刘联盟的总部夏口、柴桑都非常近,若此时临阵倒戈,后果将不堪设想,好在吴郡太守朱治听说此事后亲自到豫章苦口婆心相劝,最终让孙贲放弃了这个危险的想法。

总之,孙坚死后,孙策的地位一时相当尴尬,他只能暂时先去江都发展。江都乃长江、淮河、邗江三江都会之处,交通便利,颇有北来之避难之人才在此活动。孙策若是能够将他们收为宾客,南来压制孙氏宗室的力量,为他日后执掌孙家军铺平道路。为了韬光养晦,孙策还将本应由他继承的孙坚乌程候的爵位让给了四弟孙匡,族人皆赞之。

就这样,孙权等人又跟着孙策这个超爱搬家的哥哥,渡江来到徐州的江都,与徐方名士赵昱、王朗、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人交游,并以其帅气与魅力,很快在圈子中大受欢迎,却无由惹来了一位危险人物的忌恨——连徐州刺史陶谦都进不去的这个高端大气文化圈,小年轻孙策竟然轻松进入,岂有此理?

为此,与孙策走的最近的张昭,还莫名遭受了无妄之灾。原来,陶谦特意举荐张昭为茂才,想招揽他为己所用,却遭其拒绝,多重恼怒之下便将其拘禁,直到圈中好友赵昱答应代替张昭举茂才,为其别驾,陶谦这才勉强罢休。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到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春,袁术南遭刘表威胁,北受曹操打击,只得一路南撤到了寿春,并在孙家军的帮助下攻杀了扬州刺史陈温,迅速占领了淮南一带。而孙家军也已赶跑周昕,拿下了丹杨,袁术便任命吴景为丹杨太守,孙贲为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让吴、孙二人一同镇守曲阿,讨平山越。至此,孙氏终于又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只是这丹杨遍地山越,征税困难,难以为孙家军提供稳定的后勤,所以孙家仍不得不依靠袁术,想要彻底独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陈温被袁术攻杀后,长安朝廷便又派了宗室刘繇来担任扬州刺史,但寿春已被袁术所占,刘繇不敢前去上任,就想渡江南下另找治所。当时袁术与朝廷尚未撕破脸皮(朝廷还派了太傅马日磾来给袁术拜官封侯),吴景孙贲便将刘繇迎置曲阿,也好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不料最后却养虎为患。当然,这是后话了。

另外一边,孙策在江都听说吴景孙贲在丹杨已经站稳了脚跟,觉得孙家复兴的机会来了,而且自己即将守孝期满,于是连连跑去拜访圈中好友张纮,请教大计:“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即吴郡与会稽郡),报仇雪耻,为朝廷外籓。君以为何如?”

张纮这个人可不得了,他是个大学者,对“京氏易”、“欧阳尚书”、“韩诗”、“礼记”、“左氏春秋”等学问都有极其高深的研究,号称徐方第一名士,就连眼高于顶的袁绍头号笔杆子陈琳都称自己的文章与张纮相比,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该成语便典出于此)罢了。当年大将军何进、太尉朱隽、司空荀爽都想聘他为幕僚,却都被他拒绝。此时他正因母亲去世守丧在家,所以才没受到陶谦的骚扰。

事实上,张纮不仅是个大学问家,也是一个大战略家,他在孙策微时提出的这个战略,可谓东吴立国之策,日后孔明的隆中对与鲁肃的榻上策,恐怕也都是从张纮此地缘战略中生发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张纮的“江都对”,可以说是中国史上第一份南方统一战略,具有伟大的开创性意义。

史书记载,张纮在孙策赤诚恳求之下,终于表示:“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

张纮此略,共有三大重点:

第一,明确目标。孙策所谓“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籓”虽然很有战略高度,但政治格局不够,难以号召广大士民追随。一个政治集团,需要一个明确而且高大上的政治目标,所以,张纮建议孙策将开拓江东的事业定位为乃父孙坚讨董伐逆的勋业的继续(注4),是匡辅王室、尊王攘贼的恒文之业。凭此号召,孙策才能收兵吴会,兼并荆扬,统领诸侯,匡辅汉室,大有可为。

第二,明确达成目标的方法。孙策争霸的凭据,一靠孙家的骁武之名,二靠吴会的富庶资源,三靠丹杨的精锐兵源,四靠长江天险,只要有此四大优势,自可吞并袁术、消灭刘表,称霸天下,指日可待。

第三:明确态度。如今天下大乱,大家都想依托一个明主,如果孙策确能在江南打出名堂来,做到“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张纮与张昭等圈中同好自当南渡相助,助他争霸天下。

张纮这一年,已经41岁,早就过了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年纪,何况天下已乱,张纮真不想趟这趟浑水,所以何进、朱隽、荀爽、陶谦虽位高权重,但张纮全都置之不理。只有孙策,这位仅19岁少年的热血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而终让他改变初衷,愿尽情释放自己中年人的阅历与谋略,来成全这少年的梦,让他成事,让他成功!

这就是孙策这迷死人的少年魅力,无论骄傲的周瑜,还是孤高的张纮,还是桀骜的太史慈,都对这魅力毫无抵抗力,而愿意以毕生的才华为孙策所驱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孙策听了张纮之略,亦生出万分知己莫逆之感。他心中的伟大目标,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醒目、毫不含糊!江山如画,洗尽烟火与铅华,正是从从容容,青翠欲滴,让人顿生满腔之豪情壮志。而那位同样从容的少年,天地已融化在他心里。

这一年,孙策才19岁,19岁的少年,竟已有了全据荆扬,雄霸天下的志向与战略规划。这个就厉害了,要知道在这一年,39岁的曹操才初定兖州,又屠城徐州,完全就是一个暴戾的乱世军阀,压根还没有一个清晰、稳定的战略规划;而33岁的刘备才仅仅是公孙瓒手下的一个雇佣兵头子,连最基本的战略都未考虑过。从这方面来说,孙策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熟、最具目标感的少年英雄,就算同为少年英雄的项羽霍去病,在他这样的年纪也只有冲锋陷阵的豪情壮志,而无清晰稳定的战略大局观。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千古英雄出少年!

于是,孙策洒然一笑,向张纮拜谢,并道:“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然后将母亲与三个弟弟托付给了张纮。然后径自西行,来到寿春,求见袁术。

注1:孙坚18岁出仕,至30岁北上进剿黄巾,期间12年都是在徐州广陵、下邳等郡担任县丞,官声极好,吏民亲附。

注2:据《元和志》卷25润州丹阳县:“秦时望气者云有王气,故凿之以败其势,截其直道,使之阿曲,故曰曲阿。”

注3:即曹操早期重要投资人会稽周家三兄弟中的老大,亦是汉末党人领袖陈蕃之徒。周家乃会稽周、盛、虞、魏四大家族之首,周昕三兄弟在东汉末年都位列两千石,并在扬州与豫州多次助力曹操袁绍对抗袁术孙坚.而孙家军来到扬州后,会稽周氏也是抵抗最激烈的,所以最终周氏家族及其盟友盛氏家族多被孙家屠灭。详见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周、盛门户无辜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怆然。”

注4:如果说在江东集团之中,张昭主管内政,周瑜主管军事,鲁肃主管外交,那么张纮则主管的是宣传口,后来到了孙权时期,张纮仍不遗余力,“以破虏(孙坚)有破走董卓,扶持汉室之勋;讨逆(孙策)平定江外,建立大业,宜有纪颂以昭公义。既成,呈权,权省读悲感,曰:‘君真识孤家门阀阅也’”(《三国志·吴书·张纮传》)。也就是说,张纮认为孙坚有讨伐董卓的功勋,孙策则有平定江东的大业,需要大力宣传(宜有纪颂)以澄清他们曾无奈附逆(追随袁术)的污点(以昭公义),所以孙权读后都感动的哭了(省读悲感),孙家创业史真是充满了艰辛与悲壮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