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春天,文物部门收到了来自民间的报告,说是发现了一处古墓。等到工作人员前去抢救性发掘的时候,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包青天包大人的。
整个墓葬比较寒酸,就连稍微好点的墓志铭也碎成了几块。其中一块是《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另一块是《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志铭》。 包公好理解,就是包拯。那么董氏又是谁?原来他是包拯的老婆,而且还是原配。最后他和包拯埋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骸骨。 包拯孙子怎么成为了儿子 终于在包拯35岁的时候,他和夫人生下了大儿子包繶。而他也顺利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惜刚刚结婚一年,生下儿子没多久便去世了。包拯有了一个孙子,按理说不应该断后。 可惜的是在孙子还没5岁的时候,便夭折在了怀中。而包拯的儿媳妇也成为了寡妇,本来按照包拯的意思,劝她赶紧改嫁,毕竟年龄还小。 但是儿媳妇崔氏认为,既然已经嫁了过来,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改嫁的。最后包拯劝不过她,只能随她的意思。但是包家不能绝后,全家人都着急了起来。
还是董氏决定,干脆就给包拯重新纳个妾吧。古代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情况,只要是正房长时间没有孩子。可以主动提出来纳妾,但是地位不能变。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包拯娶了家中的一名丫鬟。在当时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家里面老爷看中哪个丫环,很有可能就纳为小妾。而这名幸运的丫鬟就是藤孙氏,当时包拯已经58岁了。 没想到包拯的身体条件还这么好,竟然真的就让藤孙氏怀了孕。不过也是因为是小妾的原因,藤孙氏在包拯家里面一直受气。刚刚结婚没多久,便因为顶撞包拯,被包拯一纸休书送回娘家。 但是没想到的是,等到回到娘家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怀了身孕。随后这件事情被包拯的儿媳崔氏得知,心里面开始焦急起来。因为她和这个小婆婆年龄差距不大,虽然关系上是婆婆,但是更像是姐妹。 后来崔氏偷偷的去看望自己的这个小婆婆,从她那里得知,自己竟然多了一个小叔子。由于古代被休的女子,基本上是出不了门了。藤孙氏是有苦难言,不过最后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孩子生下来之后,崔氏就过来把孩子抱走。回去告诉包拯,这是自己在外面收养的。包拯听到挺高兴的,感觉也算是后继有人,于是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包诞。 转眼之间5年过去了,包拯因为生病眼看就要不行了。崔氏感觉实在是瞒不下去了,于是就把这孩子的事情告诉了他。包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意外,但是也可以放心的走了,毕竟包家有了后人。 那么包拯的后人在哪? 文章开头的时候也讲过,包拯的墓穴发现在1973年。其实早在金兵入侵的时候,包拯的墓穴就被破坏过一次,迁移到距离原来地址30米的位置。 合肥文物保护局在1973年整理包拯墓穴的时候,在墓穴当中发现了他两个儿子、儿媳、夫人还有一个孙子的骸骨。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墓志铭,那么就来带大家看一下包拯的后人。 一、在安徽的舒城和桐城 在安徽的舒城和桐城两个地区,曾经发现两本《包氏族谱》。舒城的那一本编纂于民国年间,总共有将近15本。追根溯源是来自于明朝的包相,他们在明代的时候从合肥搬到了舒城。 虽然族谱是这样记载,但是并没有说包相是包拯的第几代,上面只不过是写了自己是包拯的后人,他们这一代是包拯一脉。 桐城的是编纂于光绪年间,总共有将近25本。他们的始祖则是包裕祯,在元朝的时候搬到了桐城。也没有标明自己是几代孙,只是说祖上是包拯。 二、浙江镇海衡河堰和甬东 在上世纪的80年代,号称是世界八大船王的包玉刚。在外稍微有点成就之后,于1964年的时候回到老家宁波。在这次回家的过程当中,参观了当时到天一阁。 天一阁是一处藏有非常多古书的地方,由于他本人姓包,所以来这里查看一下《包氏族谱》。当时就在偶然之间,他发现自己竟然是包拯的9代嫡孙,也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了。
这本族谱编纂于明朝崇祯年间,也被认为是最靠谱的一本。他们这一脉清楚的记载,祖辈是一位名叫包世懋的人,在哪个朝代搬过来的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却是写了属于包拯的29世孙。
三、江西南城包坊村包氏
这一个支系一直以来都是存疑,首先不说他有关于包拯的记载。后面有关于包拯后人的记载,都和包拯墓穴当中出土的墓志铭有很大的不同。
尽管他们声称族谱编纂于南宋时期,但是攀龙附凤的嫌疑更大。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去这里来看一下,或者去找一些历史资料去考证一下,这里就不再多加介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