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摇滚英雄》男主角武为在20世纪90年代曾是一名热爱音乐的摇滚青年。(图/《摇滚英雄》)
“玩音乐这条路其实就是人与时代的追逐,脚步稍微慢一点,就会错过洪流。”
✎作者 | 洞照
✎编辑 | 尤蕾
“天下霸唱的手里只握着一支笔,只埋头写自己的故事。在他的笔下,永远都是底层的小人物。他们闪着光亮,各怀心思又忠义热血。对底层的关注,对小人物的悲悯之心,永远流淌在作品之中。”出版人魏童在《马路吉他队》的序言中如此写道。
这本书的种子萌发在一个冬夜。当时,初雪从北京上空轻轻降落在天下霸唱和魏童肩头,随着他们的步伐渐渐融化。
在关于新书选题的长谈间,流浪艺人的身影忽然从地下通道闪现,勾起了天下霸唱的回忆——在多年的全国采风中,他也结识了很多这样的人,包括“当年在天津玩吉他、搞乐队的那些人”。
魏童也有关于音乐的漫长而珍贵的回忆,强烈的共鸣令他坚信,“这就是一粒伟大的种子”,能够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成就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本好看的书。

《马路吉他队》
天下霸唱 著
新世界出版社|北京一末文化,2025-4

用10年积累换30年往事
《马路吉他队》以上世纪70—90年代的天津为背景,讲述个性十足的卫星、阚大路、高冷、小彬彬等普通人的故事,从底层还原一代年轻人与音乐紧密相连的“光荣与梦想”。
为何从这30年的历史切入?天下霸唱对《新周刊》解释道:“因为它恰恰见证了中国流行音乐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并历经‘三起三落’的关键蜕变期。这个时代本身就最具代表性、最具标志性,或者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天下霸唱将1970年代看作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现代流行音乐的概念;在此之后,流行音乐开始融入更加多元的元素,不再仅仅单纯地模仿和学习海外。
经历了市场的大浪淘沙和残酷检验,中国的流行音乐土壤最终孕育出备受追捧的原创力量与国风音乐,并逐步走向互联网时代。他因此认为,这30年承载了中国流行音乐产业从零起步、历经风雨到走向成熟的完整轨迹,“这个时代背景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

作家天下霸唱。 (图/受访者提供)
相较天下霸唱的过往著作,这样的题材无疑是全新的,“它更需要聚焦于流行音乐圈本身的细节”。于是,他着重将音乐人——包括玩音乐的、创作音乐的,以及靠这个圈子谋生的人们——特有的生活和工作细节融入小说,“以此来构建作品的真实感”。
对文艺创作者而言,实地探访和采风是获取“细节”的有效方式。在天下霸唱看来,这些工作最好不是“临时突击”,而是建立在长时间的积累之上。通过对中国流行音乐圈长达十余年的关注,他接触并记录下了“许多圈外人难以想象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行业内部真实”。
“最让我意外的发现之一,是关于那个年代在酒吧、歌厅演出的乐队内部收入分配规则。”
圈外普遍认为,乐队里收入最高的是最红的成员,如主唱或吉他手,或者所有人平分收入。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天下霸唱,当时行业里有一个普遍遵循的规则:键盘手往往拿着最高的基本工资。
“原来,键盘手承担了最繁重的基础工作——他们需要反复听磁带,将乐队要演奏的曲目乐谱逐个音符地‘扒’下来,然后还要根据乐队的特点进行改编和编曲创作。这份工作是整个乐队演出的基石,要耗费巨大精力,因此,得到了同行公认的价值认可,在基本工资标准上享有最高的份额。”
天下霸唱还了解到,乐队成员当年还有来自观众的直接收入,如收到的礼品、花篮、现金打赏等。这部分额外收入的分配相对灵活,并没有统一标准:有时会平分,有时则归个人所有。

天下霸唱(左)和出版人魏童。(图/受访者提供)
“如果计算整体实际收入,主唱凭借其舞台魅力和观众缘,最终可能还是赚得最多的。但键盘手的基本收入保障,以及他们在此之外也能获得的份额,也绝不少,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工作的双重价值。”
诸如此类的行业秘辛,不深入其中显然难以捕捉。它们与天津方言、市井碎片、“江湖”日常共同构成了书中鲜活而地道的“民俗细节”,使文字迸发出真实的火花。
同样为全书增添真实感的还有《一无所有》《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时代金曲,既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到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份,也唤起了许多人的回忆。而对于不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跟着听一遍这些老歌,就等于亲身体验了中国流行音乐最初30年的发展历程。

“追逐”和“救赎”从来不是两条岔路
尽管故事从天津开始,天下霸唱的视角却不局限于此。随着卫星等主人公成立自己的歌舞团,他们用“走穴”周游了大半个中国,在山西、广东、海南等“第一批富起来”的地域留下了追梦的足迹。
在不同的地方,卫星他们唱着不同的歌、结交不同的人、遭遇不同的事。一些人出现又离开,一些人相伴走到了最后,也有一些人的故事戛然而止,或在离散后重逢。
若用一首歌总结《马路吉他队》,天下霸唱会选择《明天会更好》,因为这是一部包裹着青春、梦想、欢笑与泪水的故事。
“我始终希望它传递轻盈的理想主义温度,而非沉溺于人性剖析或现实主义解构。”他解读道,“书中的人物或许跌跌撞撞,但都执着地奔向心中所求。我愿他们终能实现梦想,更愿所有人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如魏童所言,天下霸唱最关注小人物。和过去的知名作品一样,在这本书里,天下霸唱也用个性化、立体化的塑造表达了自己的这份关注。而有别于以往,他这次为人物赋予了一点“摇滚精神”,不仅代表其音乐态度,更展现出他们身上那股“不妥协”的劲。

天下霸唱致读者的信。(图/受访者提供)
为了写好这群“不管多难都不撒手,咬牙追梦”的伙伴,天下霸唱从生活里、从特定群体中找寻真实原型。在他看来,“源自真实的原型,其性格的闪光点与缺陷都能被生活直观地印证,远比凭空虚构更扎实可信”。
不过,文艺作品对张力的需求远大于生活中多数人的真实经历,所以他在真实原型和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筛选与提纯,“目的也是为了让那个源自真实的核心人物,既能保有足够的血肉与可信度,又能在这有限的篇幅内迸发出足以承载主题、撼动人心的冲突能量”。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江湖”里,天下霸唱还塑造了若干令人过目不忘的女性形象,如命运大起大落的王小青、隐忍而果决的郑婕。
“王小青这个人物,代表了那个时代凭借个人才华与机遇成功走红的女歌手们;而郑婕,则映射了一些在当时打拼出来、非常成功的女性经纪人形象。她们本质上是属于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能够凭借自身努力或际遇,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自身命运的幸运者。”
天下霸唱设计这些角色的核心意图,不是为了突出其性别标签或在所谓“男性江湖”中的特殊位置。他说:“实际上,在流行音乐发展的这二三十年里,舞台上活跃的不只是男歌手、男乐手,幕后运作的也远非只有男性。经纪人圈子里同样人才济济,男女都有。”
《马路吉他队》里没有彻底的成功者或失败者,也没有所谓的正派或反派。

马路吉他队×人民画报“时代联名藏书票”之熊猫盼盼。(图/受访者提供)
对天下霸唱来说,小说创作的第一要务是塑造出鲜活有力的人物,而塑造人物需要保持这个人物身上的能量平衡,“要让他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功,在另一方面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得到多少,失去多少,这个平衡掌握好了,这个人物就会更立体、更生动”。
正因如此,在他笔下,“追逐和救赎从来不是两条岔路,而是拧巴在同一个人身上的麻绳,小人物活着就是挣扎在这两股劲儿之间”。
银河歌舞团的诸位为了生存起早贪黑是真的,用音乐传递热爱与感动也是真的。“当金钱在底层江湖里滚过,早沾满了汗味和血性,分不清哪一块是饭钱,哪一块是江湖救急。因为他们追的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单向道。”
在天下霸唱心里,“他们是用冻僵的手攥紧琴弦,在生存的悬崖上硬凿出一块立足之地,那立足之地本身,就是染着血丝的尊严,就是最粗糙的救赎”。

从未刻意规划所谓的“宇宙”或“标签”
第二季第六章有这样一句话:“玩音乐这条路其实就是人与时代的追逐,脚步稍微慢一点,就会错过洪流。”回望主人公们的来时路,辉煌有时,动荡有时。曲终人散时,或重获新生,或一蹶不振。但在过眼的机会与挑战面前,他们不曾疏忽或退缩。
然而,天下霸唱了解到,在现实中确实有一些过去的乐队或音乐人,“困在”了自己最舒适也最能展现能力的旧时代里,无法走出。
“无论哪个行业、哪个群体,一直都有拼搏的人,也总有人选择安于现状,这是个体选择的差异使然。从来都是有人认命、有人硬刚,哪代人都这样。”
他希望通过此书传递的信息是:“每个时代都有其艰难与机遇,个体的选择本就多样且真实。真正的奋斗精神,并非与所谓的‘内卷’或‘躺平’对立,而在于你能否在纷繁的信息和声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笃定与行动力。”
从古墓和胡同里跳出来,走进神秘的流行音乐世界,天下霸唱展现了自己硬刚的一面。他在采访中坦承,“写《马路吉他队》并没有比从前更从容,反而因为题材独特而感到更有压力”。
由于自己从未涉猎,市面上也缺少全面描写乐队如何组建、怎么走穴闯荡、经历兴衰起伏这类故事的作品,他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以前经验无法解决的难题”,像如何描写乐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与竞争、一首歌的演绎、吉他弹奏等细节。
不过,无论是《鬼吹灯》系列还是这本《马路吉他队》,他创作每部作品的核心其实从未改变——聚焦于讲述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变幻的是题材,不变的是“描绘特定背景下那些不平凡的人物和他们跌宕起伏的经历”。
换言之,真正支撑他写作的从来不是奇幻或现实的分野,“而是每个微尘般的小人物,如何在各自的时代剧本里,活成自己的史诗”。这份对“人如何站立着生活”的勘探,才是他一以贯之的矿脉。

马路吉他队×人民画报”时代联名藏书票“之听音练习。 (图/受访者 提供)
面对这样一部分为上下两册的小说,以及和胡八一同样有江湖气的主人公,读者们不禁要问,天下霸唱是否考虑构建一个自己的“音乐宇宙”?
他的回答是:“我写人物,从未刻意规划所谓的‘宇宙’或‘标签’。江湖气也好,兄弟情也罢,其内核始终是‘人如何在困境中活出尊严’这个永恒的话题。”所以,与其说他是在构建新宇宙,不如说是用不同时代的切片,反复擦拭同一面镜子,去 映 照人性深处的光芒。
眼下,他的首要任务是全力完成手头上正在连载的“四神斗三妖”系列收尾工作。后续创作方向是继续现实题材探索,还是回归奇幻世界,他还没有做具体规划。等故事自然播种,他或许会在某一刻看到某个题材或故事的灵感萌芽,进而为其补充适宜的养料。
他不知道那颗种子能否长成新的繁茂的IP,但他坚信,“真正立得住的国民IP是带着中国人骨血温度的故事,是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符合现代观众和读者价值取向的作品”。他将为之笔耕不辍。
作者丨洞照
编辑丨尤蕾
校对丨严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