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何许人也?相信是没有读过历史的人,也有听过这个名字吧。白起是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的秦国名将。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秦国秦昭襄王的重用,白起也不负众望,为秦国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他被誉为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与廉颇、李牧、王翦合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对于这样的一号人物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杀生而不是战神呢?

我们要从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歼灭战说起——长平之战。在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郡产生了矛盾。秦国当时也很直接,二话不说直接武力占领了上党郡。城内百姓也因此无家可归,纷纷跑到了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也在长平作接应,一场大战一触接发。

当时的赵孝成王,便派了与白起并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应战。廉颇虽然老迈,但是在经验非常的丰富,他分析了两军的差距,认为不可强攻。并且,制定了三道防线来阻挡秦军的进攻: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相互呼应,可谓是固若金汤。 让他没想到的是秦军的战力超出了预料,顷刻间便攻破了第一道防线。廉颇汗颜,战争还没开始,自己一方便损失惨重。于是他立马改变了策略,在它看来秦军的战线过长,后期粮草补充困难,若是打持久战,必能将秦国耗死。最后,这场战争变成了持久战,这一打便是三年。

在三年中,双方都有一定的损伤,资源消耗巨大。在这长久消耗之下,赵军就很快发现自己的粮草不足以供应前线将士。另一方面,秦军的战线虽然长,但是在粮草储备上却是赵国的三倍之多。陷入粮草危机的赵国,不得已向齐国借粮,遭到了齐国的拒绝。

被逼上绝路的赵王,在压力、期望、求胜心理的多重作用之下,失去了理智。决定临时换帅,派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迎战,结果可想而知。赵括在白起面前就像一个小孩,给他一个糖,他机会兴奋得往前冲。却不曾想被白起帅25000轻兵绕后包了饺子。

最后的赵军被包围,断粮了几十天之后,只能向秦军投降了。40万的降兵如何处理成了头痛的问题。面对如此庞大的大军,若不妥善处理必定会有隐患。向来弑杀成性的白起,怎么可能会过他们,最后,除了放回了240名年弱的士兵回去报信之外,其余的全部坑杀。 对此,后世称之为”杀神“更为贴切。其中不仅仅是对他有勇有谋的称赞,恐怕更多是对其惨无人道处事方式的质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