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战争是文化发展的催长剂,但是战争在促进文化进步的同时,也对人口增长、粮食产量等多个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在战争带来的所有影响之中,人口锐减又成为了战争所带来的最大弊端。 不过我国古代的战争毕竟都是冷兵器战争,拿着铜、铁进行战斗的士兵并不见得能够给对方造成多大的伤害。至于说为什么战争带来的人口减员如此之大,还要看在战争结束之后,有多少人因为在战场上受伤而导致了伤口感染。 自三皇五帝以来,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可以说一直都笼罩在战火之中。
以一九一一年清王朝正式覆灭之前的封建古代历史来进行计算的话,中华文明的整个进程之中,唯有周王朝建立的初期,有过时长为二十八年的和平。其他时间,各诸侯国之间的大小战事就从未停止过。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对人口方面的记载,古代的人口虽然一直在以一定的数量进行缓慢增长,但相比于战争所带来的人口减少,还是相形见绌。 比如战国末期,七国人口相加起来的总数也不足两千五百万。但在同一时期,七国的军队人数总量就达到了近五百万。
虽然这个数据并没有完全准确的数字,但是通过这一组数据的对比来看,我们也能够粗略地知道在那一时期,总人口和军队人口数量之间的比例了。当然,因为古时候的人口计算方式和咱们现在不一样,能够登记造册的人口,都是属于在七国境内有田地的普通老百姓。要是把老百姓之外的学子、游侠等人也都算上的话,总人口数量也许还会有部分的上升空间。可即使是总人口有了一定数量的增长,对于总人口和军队人口之间的比例也不会被拉开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的伤亡率多少就成为了人口数量多寡的重中之重。
但冷兵器战争毕竟是冷兵器战争,与动辄就能够把人炸成碎片的热兵器战争不同。热兵器战场上,只要一颗高速飞行着的黄澄澄的子弹头,就能够轻而易举带走一个人的生命。哪怕这个人在身上披了几层厚厚的皮甲,子弹射过来也是必死无疑。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不同,锐利的刀剑有皮甲、藤甲甚至是铁甲进行防御。在这种情况一下,之所以伤亡率依旧如此之大,纯粹就是因为战后医疗救治不及时,或者是没有战后救治这个过程所导致的。 可不要觉得这是在瞎扯,因为刀剑即使再怎么锋利,只要不是直接性的贯穿伤和“要害”部分受伤,伤口致人死亡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至于为什么说战后救治不及时才是导致战斗减员如此之高的原因,还要从生物学和病理学的角度上来进行解析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血液是不能相互产生作用的,现代医学中要想对一个失血过多的人进行输血,还要先查验血型,找到匹配的血液之后才能进行。 在古代战场上“兵对兵,将对将”的白刃战中,彼此兵器上的血液混合物一旦入侵人体,受伤者几乎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会出现病原性休克。而只要这个人陷入到了休克之中,在没有血清、抗生素等药物的古代,那就无异于给伤者直接下达了“死亡通知”。
除了战斗中血液混合造成的感染之外,作为冷兵器时代仅有的“远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部队”的弓箭手们,也是使得受伤者伤口感染的最大因素。 无他,因为在古代战争之中,作为远程攻击武器中应用方面最广、适合局面最多的武器,弓箭所能够带来的伤口感染,比一般战斗中的刀剑伤口更加严重。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弓箭造成的伤口会更深、更重。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冷兵器中的弓箭想要在足够远的距离下造成伤害,那就得利用“抛射”来达成。也就是说,大部分弓箭造成的伤口,一般都是经过了“重力加速度”地加持的。
而古时候的战场环境与作战条件,又注定了弓箭的箭头不可能像是热兵器中的子弹头那样“干净”。纵观整个历史,也不乏有一些“积怨已久”的敌对方在开始作战之前,弓箭部队的长官会下令让弓箭手去茅坑里把箭头给“附魔”一下,以达到让中箭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感染病毒并最终死亡的结局。 所以说,别看弓箭是冷兵器时代朝远距离的杀伤武器,但是真正能够给敌方造成大量人口减员的方式,还真就不是一箭一个“窟窿眼”打出来的,而是武器上附带的“病毒”感染造成的。
而士兵被弓箭击中后,一动不动的原因,有些是因为弓箭将其射死了,而大多数都是伤口感染,一动就疼。当然,有些学者却表示,是因为一般古代打仗是一大片“箭”射过来的,也就是箭阵,所以即使人没死,也要趴着一动不动,不然你动一下受伤的机会更大,会更糟糕。 总的来说,在古代,士兵被箭射中后不动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都是致命的,所以很庆幸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不用经历战争,也庆幸我们生活在中国,祖国强大了,我们也不用“受欺负”了。
古代士兵中箭后,为什么一动不动?动了后果更糟糕
为什么古代士兵被射中后都不动,难道都死了?其实是不敢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