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铜是一个较早被我们祖先熟练使用的东西,比今天常见的铁要早的多。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铜的冶炼熔点比较低,更容易被操作使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但凡比较古老的物件,几乎全部都是用铜元素所制作的。

比如,过去代表皇权至上的“鼎”,以及贵族人家使用的餐具、乐器等等。 当然,离不开一个更为常见的用途,那就是“铜镜”。 可能很多人在博物馆,可以看到过去古老的“铜镜”,造型精美、沧桑质感。 仿佛一下子,就能将人带回到那个先辈们生活的时代。

但细心的人可能留意到了,那就是博物馆展开的铜镜,几乎从不以正面示人,都采用背面的方式展览,这又是为何呢? 史学家: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这句话就能反映出在我国古代,铜镜的应用是多么广泛。 而说这话的人,我们也不陌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帝王唐太宗,也说明在唐王朝,铜镜早已是应用存在的物件。 其实,何止是在唐王朝?

说到铜镜,大部分可能现在都已经接触不到了。 除了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外,有印象的大概就是荧幕上的古装剧了。 尤其是演绎秦汉时期的古装剧,“铜镜”出镜的画面比较常见。 说起来,铜镜作为青铜器的一种,跟我国古代的生产力水平有极大关系。 实质上,铁器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比铜晚多少,但因为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冶炼,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铜镜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专属用具。

但尽管如此,在过去那个年代,这玩意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用的起的。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帝王将相,一般人想都不要想,也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逐渐走进民间,成为大众常用的物件。 铜镜,刚开始只在贵族中流传的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古代生产力比较低下,所以尽管铜器,尤其是青铜早已被熟练掌握使用,但仍然不是普通百姓能够用的上的。 况且,青铜用品因为沾上了皇家,变得“高贵”起来,普通百姓也没有权利随意使用。 但同样因为沾上了皇家,铜镜用品才会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造型各异,图案纷呈,令后人看后无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无愧于古代文明古国的身份。 如果大家对铜镜感兴趣,可以到我国的徐州博物馆去看一看。 因为徐州在过去有一个著名的名字,就是彭城。 此地位于中原腹地,南北交界处,南北文化在此交融相会。因而诞生了从汉到清,长达数千年,历朝历代的铜镜都可以看到。

而铜镜在我国的作用,也从来不仅仅局限于“梳洗打扮”的用具。 尤其是青铜用具的问世,一直跟“祭祀”紧密相关,也就给这类物品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而达官贵人逝世后,也讲究将生前的一切都带到地下。 而铜镜作为生活中的常伴必需品,也必然会被一同带到另一个“世界”。 所以,铜镜早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用具了,而是被赋予了风水方面的诸多寓意。

所谓的“八卦镜”、“罗盘”等等,也全部是采用铜镜的式样,让人望而生畏,从心底对这件物品产生另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尤其是风水领域,不可缺少的典型代表物件“八卦镜”。 从古至今都堪称是邪物的“克星”,仿佛此物有天大的魔力,可以将世间的一切污秽全部扫清。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铜镜也大都出自“地下”,几乎都是曾经某某贵族的私人用品。

而有心的人可能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些物品的摆放,几乎都是以镜背示人,从没有正面朝着人群的现象。 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首先,很直白的一点,观众为什么舍得花钱买票,进去参观这些“老古董”。 说白了,还是这些东西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也就是观赏价值。

而铜镜大都是几百上千年的物件,且长期深埋于地下,很多铜镜正面都已经老化、锈迹斑斑。 如果拿这个示人,恐怕会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 反过来,铜镜的背面一般都比较厚实,不易腐蚀。 更为重要的是,铜镜的艺术价值几乎完全体现在铜镜的背面。 从山水、动物、神话人物等,应有尽有,因而,欣赏铜镜,其实就是观看铜镜背后的艺术花纹。 这也是博物馆,不得不将铜镜背面用来示人的原因。

其次,铜镜因为都是从地下“挖出来”的,几乎都是陪葬品。所以,这些造型精美的物件说白了,都是给逝世之人用的。 而冥器一般来说,对于阳间的人都不好,接触或者看到都不算好事。 因而,从这方面来讲,将铜镜正面反过来也理所应当! 最后,很多铜镜在风水学上是用来镇住“煞气”的,有“驱邪避祸”的功能。 而通常来讲,这种东西是绝不能用来对照阳间之人的。

尽管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比较邪性,但用铜制作的镜子,比如“八卦镜”等等,也确实在民间长久以来,被用作“驱邪”的工具。 我们经常可以农村民间,可以碰到有的人家,墙上悬挂铜制的“八卦镜”。 根据相关的说法,这都是有专门大仙指点过的,可以给家庭带来好远,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当然,这种东西多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实质上纯粹是封建迷信那一套。 而现如今的社会,人们也不再使用这种古老的东西,铜镜也只能作为历史古董,被送进了博物馆中,成为人们欣赏的古物。 当然,其本身不仅作为文物,更是历史的见证,我国古代艺术的反映,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