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作家巴金回顾一生创作道路时,多次感慨:《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实在是终身难忘之启蒙导师。

《古文观止》被广大读者视为学习文言文的必读之作,收录了《桃花源记》《兰亭集序》《陈情表》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

但由于古文晦涩难懂,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背后的细节,以及字里行间的深意。

为此,北大才子、《超级语文课》第一季全国总冠军邵鑫,专门开设课程精讲《古文观止》,课程的全网总播放量近1000万。

他还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重新构思、查阅资料,创作出《古文观止有意思》一书,深入解读了古代圣贤智慧。

这本书虽是对古人处世经验的归纳,却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解答了为人处世的诸多人生困惑。

任何时候,只要翻开它,你都能打开思路,拓宽视野,找到自身困境的出口。

1

陷入复杂纷争时

读读《烛之武退秦师》

公元前630年,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发生内乱,国力日渐衰弱。

此时,晋文公和秦穆公打算趁虚而入,联合围攻郑国。

危急关头,郑国义士烛之武,接下了劝退秦师的重任。

可好不容易见到秦穆公后,他并没有急着向对方求情,反而为秦国分析利弊:

“秦晋相邻,一旦灭掉郑国,邻邦晋国势力增强,您秦国的势力则会相对削弱。但如果您放弃围郑,郑国将以东道主的身份,随时为您提供所需资源。”

这番话,一下子打动了秦穆公。

与其日后被壮大的晋国威胁,不如与郑国结为联盟,以绝后患。

于是,秦穆公当场答应撤兵,并恭敬地将烛之武送回了郑国。

凭借洞察利弊的敏锐,烛之武和平解决纷争,拯救了自己的国家。

对此,邵鑫在《古文观止有意思》中指出:

遇到麻烦与纷争时,不要急着上前辩解,分析利弊才是关键。

暂时放下自身得失,从他人的利益出发,你会更容易找到矛盾的突破口。

现实中,我们常与人打交道,难免也会遇到复杂的纷争和难解的矛盾。

如果你只想着自己的委屈,纠结于自己的利益,注定怎么也找不到解开冲突之道。

当一种身份没有解决思路时,你不妨试着转换角色,跳出自我视角,分析各方利弊。

丘吉尔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看清自己和对方的利益关系,所有剑拔弩张的冲突,都有可能转化为互利互惠的共赢。

2

碰上难沟通的人时

读读《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不得已向齐国求救。

齐国提出条件:当权者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需入齐作人质。

太后却爱子心切,哪怕大臣们纷纷劝谏,也执意不肯答应。

后来,一位叫触龙的官员也来进谏。

他并未直言相劝,而是拉起家常,询问赵太后的身体状况。

等太后怒气渐消后,他又恳求太后帮自己的儿子,安排个宫内的好差事。

太后心头一动,笑着问:“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呢?”

他这才趁势说道:“身为父母,当然疼爱孩子,但越是爱孩子,就越应该为他考虑长远。长安君地位尊贵,却没有功勋,恐怕今后难以服众,不如让他借此机会,为国家立功。有了功劳,他就有了声望,以后在赵国的地位才会更稳固。”

已经冷静下来的太后,细细一想,觉得他说得在理,便答应了此事。

而触龙之所以能说服赵太后,就是因为他站在了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

鬼谷子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说者听,必合于情”。

想要说服一个人,晓之以理,远不如动之以情。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

希望上司采纳自己的建议时,你越是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方就越听得不耐烦。

孩子偶尔胡搅蛮缠不听话时,你越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对方就越是哭闹不止。

跟伴侣的某个意见不一致时,你越是情绪激动地争论,对方就越不愿继续沟通。

因为比起冷冰冰的言语训诫,人会本能地渴望心与心之间的共鸣。

遇到不听劝、难沟通的人,与其硬碰硬,不如以情为先,攻心为上。

没有人喜欢被迫接受事物,你要学会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照顾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推己及人,以心换心,能够换位共情对方,再强硬的人也会柔软下来。

3

遭受不公平对待时

读读《子产坏晋馆垣》

书中有句话说:别人对你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态度。

郑国名士子产,便深谙这个道理。

有一年,子产陪国君郑简公前往晋国,晋国国君晋平公却迟迟不接见他们。

晋国大臣们也态度轻慢,将他们安置在简陋的宾馆中,连车马都放不下。

可子产并未忍气吞声,派人拆毁宾馆围墙,使车马得以进馆。

事后,晋国大夫士文伯前来问责,子产也不卑不亢地申明原因。

他控诉晋国接待不周,对待郑国国君过于傲慢,失了应有的礼数。

他指出晋国宾馆狭窄,导致客人的礼物和车马无处存放,失了大国风范。

这番有理有据的回应,令士文伯和晋平公心服口服,不再责难子产。

晋平公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郑简公和子产,准备的宴席也格外丰盛。

待他们回郑国后,晋国还翻新扩建了接待诸侯的宾馆。

面对冷待,子产毫不退让,据理力争,为自己和国家赢回了尊严。

人性向来欺软怕硬,谁都喜欢挑软柿子捏,捡老实人欺负。

你越是宽容他人的怠慢,事事不计较,对方就越不拿你当回事。

你越姑息他人的侵犯,次次都忍让,对方就越变本加厉地找茬。

很认同王小波的一个观点:

“人活在世上有两大义务,一是好好做人,无愧于人生一世。另一条是不能惯着别人的臭毛病。”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旁人就更不会顾虑你的情绪。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适度忍让,不主动惹事,却也绝对不怕事。

触及底线时不退让,不妥协,当你学会尊重自己,他人才会开始尊重你。

4

听到纷杂传言时

读读《有子之言似夫子》

孔子的学生有子,问同门曾子:“孔子先生有没有讲过,如果丢了官,应该怎么办?”

曾子回答:“听他说的是‘希望丢官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腐烂’。”

有子觉得很奇怪,认为这不像君子所言,曾子便去找子游确认。

子游讲了两段故事:

孔子住在宋国时,看见桓司马给自己做石椁,做了整整三年都没完工。

他忍不住斥责道:“像这样奢靡的人,去世以后,尸体腐烂得越快越好啊。”

后来,孔子得知南宫敬叔失去官职后,经常带着宝物朝见君王。

他又叹道:“像这样拿钱财行贿的人,丢掉官职之后,就应该尽快变得贫穷。”

也就是说,孔子是在批评桓司马太过奢侈浪费,指责南宫敬叔破坏官场公平。

而曾子不了解前因后果,就对这番话断章取义,曲解了孔子的本意。

想起理查德·伯顿的名言:真相是散落成无数碎片的镜子,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碎片化资讯如洪水般袭来,很多人都被种种流言绕得晕头转向。

一句极具煽动性的评论,或许能掀起上亿人关注的风波;

一张不明来源的聊天截图,可能会引发一场严重网暴;

一段未经证实的视频,也会三番五次挑起大家的情绪对立。

如果你缺乏判断,又心境不稳,只能人云亦云,甚至信谣传谣。

以后,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都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分辨,去思考,那些荒诞的言论和虚假的表象,便会不攻自破。

5

处理人际关系时

读读《冯煖客孟尝君》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收下门客冯煖。

冯煖一次次向孟尝君提要求,索要车马和优厚的食宿待遇。

孟尝君并未怪他贪得无厌,反而认为他一定有些本事,满足了他所有的要求。

果然,有一年,孟尝君找人去属地薛国收债,冯煖自告奋勇前去。

到了地方之后,冯煖发现百姓贫苦,根本无力偿债。

于是,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

当地百姓欢呼万岁,纷纷称赞孟尝君仁义。

那时候,孟尝君并不理解冯煖的用意,却也没有继续追究此事。

一年后,孟尝君失去齐王宠信,被赶出国都,不得已退回属地薛国。

可他没想到,在距离薛国还有一百里路时,无数百姓便扶老携幼,前来迎接他的回归。

凭借着薛国百姓的支持,孟尝君很快重新得势,回到了齐国政治中心。

国学大师曾仕强说:做人做事,给别人留点余地,给自己留条后路。

毕竟,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你为别人撑过伞,来日才有躲雨的屋檐。

巨贾范蠡从不与同行恶意竞价,但凡有做生意的门路,也愿意分享给大家。

渐渐地,他获得了各行各业人士的支持,拓宽了自己的财路。

文人苏轼待众人和气,对下属宽厚,哪怕遭政敌陷害,他也不会怨恨对方。

为此,人人钦佩他宽容大度,愿意与他结交,扩大了他的交际圈。

俗话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就会敬你一尺。

话不说满,事不做绝,处处给他人留下余地。

当你跌落低谷时,才会有人为你托举,与你同行。

6

面对得失权衡时

读读《宫之奇谏假道》

春秋时期,晋国想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虢国是虞国的外围,两国互相依存,一旦虢国被灭,虞国必定也会跟着遭殃。

于是,谋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百般劝阻虞公。

虞公却目光短浅,爱占便宜,一心只想把晋国送来的宝马、玉石、钱财收入囊中。

他根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告,借路给了晋国的军队。

宫之奇一看大事不好,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而事情也的确如宫之奇所料:晋国攻克虢国后,转头就向虞国发起突袭。

最终,因为贪图便宜,虞公自食其果,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国家。

占便宜,是这个世界上最赔本的事情。目光短浅之人,只盯着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得失。

到头来,你终将为了点蝇头小利,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就很热衷于占便宜。

回家办理迁坟的时候,曾国荃利用权力,抢占乡亲的地方。

这件事传出去后,曾国藩勃然大怒。

因为曾家看似占到了便宜,却毁掉了经营多年的名声,招致骂声一片。

往后的许多年,曾国荃都甩不掉以权谋私的恶名,常被大众口诛笔伐。

《菜根谭》有一句话:“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人要是一见便宜就想占,不仅损了自己的德行,还有可能引火烧身。

有些便宜不能占,有些好处不能捞,你贪得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控制自身欲望,学会计之长远,你才有机会收获源源不断的大利。

邵鑫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提出:《古文观止》是本名气很大,口气也很大的书。

但在当今时代,怎么读它才不算白读?

他说:

通过精细解读文本,动脑分析,用心感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实现与古人的心灵对话,最终以古人智识壮我之血脉,以历史洞见为未来开路。

一篇篇韵味悠长的古文,凝结了前人宝贵的智慧,历经了时代与变迁的考验。

然而,我们想要真正读懂它,吃透它,必须用心领会,学以致用。

把个中道理与扎实的生活相连,以通透思维去解决当下的困境。

当你从字句间汲取到力量,遇到再大的难题,你也有本事轻易化解。

点个赞吧 ,从《古文观止有意思》中开悟己心,修养智慧,你就不再惧怕生活刁难,越活越通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