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三国(47)

主笔:朱晖(闲乐生)

天下亡国之君中,最努力的除了明崇祯帝,可能就是汉献帝了。事实上,汉献帝一直以来都在阻碍曹操“进步”,且从放弃过夺回权力。

建安八年冬,也就是当初董承事件刚过去三年,汉献帝突然宣布以汉武旧制,重置“司直”官,位司隶校尉之上,以亲信韦晃任之,负责督察许都百官。曹操一看自己这司空不也属于许都百官之列吗?天子这不是明显在针对自己吗?但曹操却并没有驳回献帝的任命,与其爆发冲突,而是转身打下了袁绍的邺城,担任冀州牧,并开始将邺城设为自己的霸府,与许都做切割。

而曹操做上冀州牧后,就想恢复古时候的九州制,增加冀州的面积,以增加自己的权势,却遭到了献帝宠臣孔融的反对,结果此事不了了之。但孔融不死心,又建议将许都附近千里之地“皆令属司隶校尉,以正王赋,以崇帝室”(袁弘《后汉纪》卷29),如此为献帝张目,真可谓图穷匕见了,于是曹操动用了洪荒之力,狠狠将此事压了下去。

到了赤壁之战前夕,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又一不做二不休,罢三公之制,恢复西汉旧制,置丞相、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而自任丞相,开设丞相府,下设十三曹,编制官员三百八十二人,俨然一个邺城小朝廷,从而将原先三公和尚书台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然后将许都的亲曹派大臣、光禄勋郗虑任为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作为自己在许都朝廷中的代理人;并将自己的长史王必派到许都负责宫城的守卫工作,将汉献帝严密的看管起来。八月,曹操又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其全家,从而搬掉了一块大绊脚石。

建安十七年正月,曹操平定关中马超韩遂的叛乱,回到邺城,终于凭借此战之威望,获得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权臣规格,并顺利将邺城所在魏郡扩充了一倍地盘,成为方圆千里的泱泱邦畿,为曹操建立魏国奠定了基础。

没多久,曹操又逼死了最大的拥汉派名臣荀彧,汉献帝闻之,也感觉自己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宴乐”(《后汉书·荀彧传》)。据李贤注,“祖日谓祭祖神之日,因为宴乐也。”看来,汉献帝此时颇有兔死狐悲之感。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重提旧议,终于逼迫汉献帝同意实行九州制,将幽州全境、并州在山西高原的部分,以及司隶部的河东郡及青州北部全都划入了冀州范围,大大扩张了曹操这个冀州牧直接统治的地区。接着,曹操又强迫汉献帝陆续加封自己为魏公、魏王,以冀州十郡为其封邑,并享有天子之制,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在此期间,建安十九年,曹操还派御史大夫郗虑与尚书令华歆入宫强行逮捕了汉献帝的伏皇后,将其废杀,并杀死其宗族百余人。然后曹操将自己的女儿提拔为汉献帝皇后,自己做上了头号外戚。关于这段史事,范晔《后汉书》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注1),但从华歆的为人处世与身份地位来看,此人一向注意吃相,至少演技合格,不至于做出此等不体面的事情。伏皇后一家自是被曹操当做政敌杀了,但应没有这么多戏剧性的情节。联系到这些情节的信息来源是东吴人的《曹瞒传》(注2),我们大概也只能一笑置之,不予采信了。

然而,就算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仍然没有放弃,他小心隐忍了十几年,忍到大家都快将他忘却的时候,他竟然又一次爆发了。

原来,从建安二十二年濡须口之战结束后没多久,刘备就在西线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汉中之战,魏蜀两国为了这场战争都投入巨大,百姓不胜其苦,汉献帝觉得这也许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于是建安二十三(公元218年)正月,汉献帝在许都又策划了一起反曹事件,参加这次事件的的有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以及关中金祎等人。

这几位可都是许都的重要人物。所谓少府,乃朝廷九卿之一,全权负责许都朝廷的财税与宫廷事务,当年秦朝名将章邯就是少府出身。而司直的职责则为督查、检举朝中百官,算是全国纪检工作的总头目(当然目前只能督查许都的百官),权位还在少府之上。

关中人金祎则职务不详,据说他是西汉时名臣金日磾的后裔。金日磾虽是匈奴休屠部落的王子,却一生效忠汉武帝汉昭帝,立下很大功勋,故其死后,被昭帝赐葬于茂陵,送葬的队伍从长安遗址排到茂陵茔地,东西长达70余里。金日磾的母亲被认为教子有方,也受到朝廷的嘉奖,她死后,天子让画家在甘泉宫的宫殿内为她画像,以示对她的纪念表彰。而金日磾的侄子金安上也很受汉宣帝的宠信,封都成侯,官至建章卫尉,死后被赐冢茔杜陵。此后,金氏子弟世代担任汉朝卫尉、诸曹中郎将、內侍之职,史称“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成为西汉中后期“金张许史”四大家族之首。所以,作为茂陵金氏的后裔,金祎应是一个不忘汉恩的关中世族,更重要的是,他与曹操的心腹王必关系很好。而王必当时正掌管着许都的军队,通过这个关系,金祎对许都的防务情况相当了解。

于是,该反曹集团便由金祎居中谋划,调度耿纪、韦晃、吉本等人趁着新年曹军防备松懈期间突然发难,纠集了家丁与党羽一千多人,夜烧王必军营,欲杀王必,夺其军,然后闯入皇宫,救出汉献帝,然后南联荆州关羽,反攻曹魏。事出突然,王必没有防备,仓促应战,结果被金祎派入王必营中的内应射中肩部,仓皇逃出营去。

王必虽然伤重,但也知道事情紧急,若待许都落入敌手,再想从外攻城,就不是短期内能搞定了,到时候荆州关羽趁机发难,曹军主力又都在汉中,则中原之局势必然不可收拾。于是,王必不顾伤势严重,一路奔至南城,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会和,临时纠集一帮在许下屯田的民兵,回军镇压,终于将这帮叛逆分子拿下。而王必因伤势过重,而未能及时救治,不久竟然去世。

韦晃我们前面就说过了,这是汉献帝的亲信,他参与叛乱曹操一点儿都不奇怪。然而少府耿纪,这可是东汉开国名将耿弇之后,世为虎臣,少有美名,曾为曹操丞相府掾吏,多有良谋,曹操甚敬异之,因而一路将其提拔为侍中、少府卿。没想到他也会造反! 而且在临刑前还大叫着曹操的名字说:“曹贼,只恨我做事不周,竟为群儿所误耳!”韦晃也一面跺脚一边抽自己的脸,表示心有不甘。

曹操仰天长叹,只觉头痛愈裂:唉,自己这辈子可真累,时时都在跟有形无形的敌人作战。他已经六十四岁了,本来早就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可现在这种情况,别说颐养天年,就是喘口气的机会都欠奉,内有反叛,外有强敌,进退之际,如临深渊,地狱之门就在脚下,无焰之火蔓延身边,每天都得一级战备,好累好累。

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跟天子来个一了百了吧!于是,曹操借题发挥,借着此事大开杀戒,不仅将耿纪这些叛贼全部灭族,而且株连了很多无辜的许都官员,汉献帝手下的忠臣党羽都被清洗殆尽,刘协从此终于总算是死了心了。

其实,刘协从来都是在做无用功,汉室已呈现结构性崩溃,无论怎么做都难以恢复原状了。即便杀了曹操,难道就不会有下一个曹操吗?刘备孙权等人,又是甘愿俯首称臣之辈吗?当然,刘协聪明睿智,却一生困顿,壮志难酬,中国老百姓对他还是非常同情的。在《三国演义》的前身元代《三国志平话》中,汉献帝被认为是汉高祖转世,只因高祖当年残忍杀害了他的三大功臣韩信、彭越和英布,所以这三大功臣转世为曹操孙权和刘备,向高祖转世的汉献帝刘协展开报复。《三国志平话》还将刘协的生命延长到了266年,他最终盼到了西晋取代曹魏,乃“笑而死”。

注1:见《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伏后)闭户藏壁中,(华)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郗)虑于坐。(伏)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遂将(伏)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注2:见《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伏)后闭户匿壁中;(华)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伏)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遂将(伏)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