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学生留影打卡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下同)

梅子黄时,雨水润湿大地,一段属于文学的午后时光,则会润泽心灵。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新民晚报主办的“夜光杯”校园行活动于6月25日下午正式启动。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袁园,上海市大同中学校长应华与新民晚报党委书记、社长刘可,新民晚报社总编辑缪克构,共同为活动揭牌。新民晚报社副总编辑阎小娴致辞。黄浦区教育局局长郭金华,上海文艺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毕胜出席活动。

图说:学生们在参观

创办于1946年的新民晚报“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为促进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引导青少年感受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夜光杯”校园行活动将邀请一批知名作家、专家、教授,陆续走进上海的中学校园。

图说:“夜光杯”校园行活动

首场报告会上,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孙甘露和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赵松走进上海市大同中学,和高中生们进行交流。

小说中为何以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题?孙甘露说,“笔墨当随时代”,在小说中,这五个字是地下工作者的暗号,而他想表达的是,“江山”,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国土,更是眼前的人。小说描绘的革命人群像,其实都和在座同学年龄相仿,或者大不了多少。只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早上出了门,并不确定晚上能回来。在赵松看来,这个书名意味着要寻找大时代中隐蔽的人,被埋没的人,敢于牺牲的人。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中,《千里江山图》关于陈千里和叶桃的部分内容成为文本类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体会共产党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别离”。孙甘露笑言,他也是考试结束后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入选。赵松则认为,别离有时会变得非常悲壮,因为革命人虽然尚不知晓光明何日到来,但知道生命的意义可以超越时间,用另一种方式走向未来。

同学们精心准备了23个问题,让孙甘露感叹于当今中学生思维的活力和深度。有同学认真研读了《千里江山图》后,围绕细节提出了自己许多思考 “小说最后为什么定格于革命同志坦然赴死那样一个画面?”“我给没有看过小说的人盲猜哪个名字是反派,‘卢忠德’命中率很高,您在小说创作中如何设计人物名字的呢?”有同学质疑社会上流传的“文学式微”观点,“您一直被认为是‘先锋派’作家,我们应当在‘先锋派’中,再去创造先锋吗?”时间不知不觉过去近两个小时,高一(2)班女生王允臻没有“抢”到发言机会,散场后大胆走到台前提问,“孙老师,请问如果也想像您一样开始一部长篇小说写作,需要做哪些准备?”

孙甘露“揭秘”,为了筹备《千里江山图》,他花了约两年去查阅各种档案资料,做了大量案头工作。而很多的准备,可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比如,在他的少年时代,他就喜欢在马路上走走逛逛,那些看过的街景、遇到的人,某一天或许日后就会突然以文字的形式,在作品中呈现。“比如,龙冬为什么姓龙?就是因为广东一带这个姓很多,符合人物身份。”

“小说的写作是想象的过程,是生命的体验,也是给你机会,让你经历未曾经历的事情。”孙甘露建议同学们,在写作之前,不妨先有一个假想的读者,来反观和检验你既有的人生经验。“青少年时期应该更放松地把你的感官开放,去感受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青春,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