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演义来说,身处范疆的境遇,最好的选择,不是杀张飞,而是一个字:跑!如果以历史来论,那就必杀张飞,方可保命。

演义中,张飞在得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之后,精神有点失常。 张飞在驻地阆中,是“旦夕号泣,血湿衣襟”。桃园三结义,张飞的义绝不比义薄云天的关羽相差一分一毫。 可惜的是,张飞脾气暴躁,一喝酒就爱鞭挞士卒。而张飞身边的将领也是自己找虐,偏偏“以酒解劝”。结果,张飞每次醉酒,都会怒不可遏的鞭挞帐前将士,而且打的极其凶狠,“多有鞭死者”。 出征之前,张飞去见了刘备。

刘备对于张飞的所作所为,也有所耳闻,还劝过张飞:“鞭挞健儿,还将他们留在左右,这会招致祸患。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 可是,张飞根本不理会。 张飞回到阆中之后,下了一道命令,限全军三日内制办好白旗白甲,挂孝伐吴。 白旗好理解,直接用白布做旗帜。白甲,其实并非是白色盔甲,而是在原有的盔甲之外,套上一层白布做的罩袍,只需要缝制罩袍就行了。如果真是“亮银色”的盔甲,那打造起来,可就费工费时了,也没那个必要。 如果白旗和白罩袍的数量较少还好办,上万大军的白旗、白甲,光采买到足够的白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三天之内还要完成量衣、裁剪和缝制了。 张飞所下的军令,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无奈之下,张飞帐下的两员末将范疆、张达,才在第二天找到张飞,请求宽限时日。 这里要注意,《三国演义》原著中,命令并非只是下达给范疆和张达两人,而是全军将士。所以,张飞的命令,并非针对二人。 只不过,其他将领都没说什么,只有范疆、张达找到了张飞诉苦,结果,撞到了枪口上。 替关羽报仇心切的张飞,急于出征,听闻要求宽限时日,立刻火冒三丈,下令将范、张二人绑到树上,各鞭背五十下。 在背部重打五十鞭,恐怕早已皮开肉绽,下不了床了。很多人被打死,也就可以理解了。张飞的确够狠。 打完之后,张飞还不解气,指着范疆、张达说:“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

张飞犯了当年关羽一样的错误,要杀便杀,不必威胁。当年关羽威胁要杀了糜芳、傅士仁,导致二人叛变降吴。这次,张飞威胁范疆、张达,导致两人当晚便将酒醉不醒的张飞杀死,带着首级投奔东吴而去。 范疆、张达的选择对么? 演义中明显错了,怎么能杀桃园三结义,带着正义光环的张飞呢!

范疆、张达投降了在演义中被写得有点“猥琐”的孙权之后,又被“胆小怕事”的孙权,连同张飞的首级,一同送回了蜀汉。最终,两人被张飞之子张苞,万剐凌迟,祭了张飞之灵。惨吧! 演义中,范疆、张达两人如果真想保命,根本不用找张飞诉苦,带着金银细软,逃就行了。两个末将叛逃,蜀汉君臣,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等两人到了东吴,孙权也没必要将他们送回蜀汉。

如果是按照真实的历史来决定,孙权绝不像演义中所说的那样“胆小怕事”,他根本不惧跟蜀汉作战。所以,范疆、张达杀了张飞,带着首级投奔东吴,反而是立了一功,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因为,即使孙权不会重用二人,也绝不会杀了二人。 毕竟,范疆、张达两个杀了张飞,虽然不忠不义,但是,如果敌营中经常有这样的人杀掉主将来投,岂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大大削弱了敌方实力,何乐而不为。如果杀了二人,那以后谁还会做类似的事情,助东吴一臂之力呢。 如果我们真处于了范疆的境地,只能根据不同的境况,不同的人物,随机应变,而不能墨守成规。毕竟,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