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共享单车。图/IC photo
文 | 迟道华

“你不在停车P点,无法还车。”近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发现,很多用户都有过类似经历:明明已将共享单车停在白线规划区域,App却显示它没有回到“P点”;跟着平台指引挪车,结果越走越远;使用机械关锁,走远后自动弹开了,最后只能交调度费了事。对此,已有用户选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共享单车的“P点”究竟在哪,本不该是个谜。可现实中,用户却常常在用车最后一步被“卡住”,“骑行5分钟锁车花20多分钟”,大大影响了用车体验。对此,车企不应无视,政府职能部门也需主动作为,为公众绿色出行扫清障碍。

近年来,作为中短距离出行的解决方案,共享单车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骑行共享单车这种“低碳”生活方式已融入人们的出行日常。这对破解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缓解交通拥堵和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共享单车的理念还直接带动了共享经济这一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因此,共享单车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企业和职能部门的应对办法,不仅关涉行业的持续发展,也是在为破解经济新业态和消费新模式的发展梗阻开路。

从报道中可知,用户遭遇的共享单车停车难、找不到“P点”问题,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一时“偶遇”,已具有了某种普遍性。

“有的地方白天停没问题,晚上就不行;有的地方明明停着共享单车,还写着‘共享单车入栏结算’,但还是不能停,拍照取证后尝试和平台沟通好几次,根本转不到人工……”这些共享单车的停车痛点,自是在其规范化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但便利与规范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动辄让用户陷入“违规停车”的境地。

事实上,从2017年发展至今,共享单车已经历了多次技术变革。从无序投放到有序运营,车序管理的精细化也在逐渐升级迭代。电子围栏即是让共享单车告别“随意停”,实现有序停车的技术应用。

目前共享单车停车难问题,从技术层面看,涉及精确定位能力不足、停车规范区与共享单车系统还车“P点”不一致、不兼容多款共享单车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相关企业除了保障投放市场的新车具备最精确的定位能力外,也要加快对存量共享单车进行远程固件升级。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需通力合作,打破数据壁垒,让物理场域的停车规范区,真正成为每辆共享单车用户都能落锁停车的地方。

而从更宏观视野看,共享单车停车难,更反映出城市治理层面存在的短板弱项。从停车区域的划定到政企沟通机制的建立,从用户诉求的收纳解决到监督企业做好数据更新和动态调整,共享单车停车问题,其实涉及城市治理诸多细枝末节。这些问题解决好,构筑起的将是支持共享经济发展的友好环境。

对此,政府进行相关规划时,需综合考虑当地实际用车量、实时道路情况、用户需求等因素,也要针对停放资源紧张的轨道站点等,拿出“一站一策”的解决办法。

总之,解决共享单车停车难的问题,不能“逼”用户拿起法律武器,这本是相关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在技术上多想办法,在城市治理上多下功夫,就能让用户不再四处寻觅停车“P点”,助力每个人便利出行。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越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