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形容薛家为:“珍珠如土金如铁”,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仍可见身为巨贾的薛家身家之丰厚。说到富商巨贾这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沈万三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从商之人,沈万三头脑精明,手段圆滑。当年朱元璋刚刚占领江浙一带,沈万三立即送去了白银五千,粮食数万石。但对此时的朱元璋来说,此乃杯水车薪。然而沈万三万万没想到,他本是为了示好而送上钱粮,却为未来的自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端。
▲沈万三剧照 01 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朱元璋于某月初一招来沈万三,给了他一文钱。沈万三最初不解其用意。朱元璋解释说,这一文钱用于生利,每日翻倍,第二天上交两文,第三天四文,第四天八文,以此类推至月底结算。沈万三不及细想便满口应承。不料仔细计算过后,沈万三发现到月底的时候,他需要上交五亿多文钱!如此这般,沈万三也意识到树大招风,自己的万贯家财怕是招来了皇帝的觊觎。为免生性命之忧,沈万三决定主动捐钱。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沈万三得知南京准备修建城墙之后,立刻向朝廷请命,表示愿意出资相助。总计七十多里长的城墙,沈万三一家便分担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沈万三财力之雄厚。
▲明长城遗址 然而,沈万三想尽方法保全自己,却难免有出纰漏的时候。在南京城外有一座叫做赛虹桥的石桥,其名取自唐代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相传,沈万三的儿媳就是出资建造这座桥的人。当年沈万三在南京城建造了许多华丽的石桥,这些石桥设计精良,用料考究,每一座都价值不菲,众人皆赞赏有加。沈万三的儿媳却对此颇有微词,为了证明自己能造出更好的桥,她用自己的私房钱建造了这座赛虹桥。 赛虹桥一经落成,这消息便迅速传遍了南京城,百姓们皆是交口称赞,这座石桥相比沈万三造的石桥更加富丽堂皇。儿媳与公公一时意气之争便一掷千金,此事在当时迅速传遍街头巷尾,沈家出尽风头。因为“虹”与“公”发音相相似,这座赛虹桥很多人也将它叫做赛公桥。
▲赛虹桥旧址 02 那么沈万三到底是如何发家的呢?民间各种传说很多,总结一下关于沈万三财富的来源,大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靠种地。沈万三的父亲凭借辛苦劳作,为沈家积攒下第一笔积蓄,此后不停拓展家业。沈万三继承沈家时,沈家已经是地主而非佃农。此后沈万三凭借卖粮赚钱,用赚来的钱继续置地耕种,然后销售粮食,如此循环往复,沈万三便赚取了大量钱财。 第二种说法是沈万三的财富来源于别人的馈赠。在明朝的《留青日札》中,提到元末有个叫陆德原的官僚“富而好古,亦能诗文,名振天下,沈万三曾为之治财”。现在的研究者从《陆德原墓志铭》找到了一些线索。陆德原出身富裕之家,宅心仁厚,为家乡办书院,为县学捐了不少钱。陆德原去世的时候尚有八岁幼子以及一个小女儿,并且亲人众多。所以看起来他将所有家财送给沈万三的可能性不大,可能也就是曾经帮助过沈万三。
▲沈万三雕塑 第三种说法是沈万三凭借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种说法有很多人赞同,包括著名的明史学家吴晗。在明朝,中原地区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在海外畅销,沈万三抓住时间开展海外贸易,逐步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03 如果把这三个原因排列起来看,那么沈万三的财富可能是这样来的:原本家庭给予了他基本的家底,他凭借卖粮成为小商人,之后接受了陆德原的帮助或者投资,进行海外贸易,逐步成为巨贾。然而树大招风,沈万三的财富必定招人觊觎。后世学者表示,沈万三还是太天真了。他的弟弟沈贵就曾经写信劝告沈万三千万行事低调,建议他从事耕织。沈万三并非没有意识到他的危机,但是他想用向朝廷捐钱来换取信任,但是朱元璋在需要大量金钱的时候,又如何能满足于沈万三的些微捐献呢?
▲朱元璋剧照
后来朱元璋果然借故没收了沈万三的财产,并将之发配云南充军。在他去世后,去世之后,朱元璋下令增加江南的赋税,对富商们下达了很多严苛的政策。沈家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和财富。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沈万三的两个孙子因涉及党政被抓捕入狱。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沈万三的曾孙沈德全等六人和女婿顾学文,由于蓝玉案被凌迟处死,沈家就此没落。
结语
在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并不高。由于经济基础的先天大环境,重农轻商几乎是必然的。像沈万三这样的巨贾毕竟少数,纵然富贵滔天,生死贫富也依然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也是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
《红楼梦》
《阿房宫赋》
《留青日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