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很多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出现了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鼎立。但是在三国争雄天下时还有一国,即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第四国就是辽东的燕国,一个被忽略的政权。
东汉末年既然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了魏蜀吴,难道燕国不值一提吗?
东汉末年,燕国首先割据一方。公孙度在公元190年建立燕国,早于其他三国中的任何一个,魏国在公元220年,蜀国在221年,吴国在229年。所以中原还在大乱,曹操与袁绍还没一决高下的时候,人家公孙家族就已经占了东北辽宁地区,成了当地的土皇帝。而燕国在公元238年,被司马懿灭亡,国运49年。虽然不能与其后的唐宋元明清相比,但比魏国的46年,蜀国的43年要长(东吴最长,有52年)。
燕国的立国者是公孙度,也就是后面的亡国君公孙渊的爷爷。公孙度少有名望,他还有一个给力的老乡,就是董卓的部将徐荣。通过这层关系,公孙度成为辽东太守。公孙度本人没什么威望,被辽东郡的世家豪族所轻视。所以公孙度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人立威,打压豪族,“所夷灭百馀家,郡中震栗。”之后公孙度积极向外扩张,经营辽东。到初平元年的时候,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中原地区乱成了一锅粥。就给公孙度以割据一方的野心和机会,于是公孙度自立辽东侯,不受汉廷的分封。
当然立国者往往都是能力过人的,公孙度继而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就像孙策平定江东六郡一样,公孙度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吸纳人才,成了名副其实的辽东王。
由于公孙度的不断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在后汉三国这个战争年代,获得了短暂的安定。最终于公元190年,公孙度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不但为汉朝的两位祖先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籍田,治理军队,出行时还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
更有趣的是当时的曹操为了拉拢公孙度,上表封公孙度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可是公孙度却调侃道:“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干什么啊!”所以说当时的燕国是不受中央节制的,而是一个独立的地方政权。
创业容易守业难,公元204年公孙度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康继位。但公孙康不辱父名,燕国在其治理下颇为强盛。公元209年大破高句丽,攻陷其国都,又设置了带方郡,起兵讨伐韩濊,扬威朝鲜半岛。
而且公孙康会审时度势,争取利益最大化。官渡之战后,曹操趁机袭取中国北方,在白狼山之战大破袁氏军团。此时袁绍已经死,袁熙、袁尚二兄弟便跑到了公孙康处,想趁机夺取辽东。但公孙康为了拒绝袁氏,结好曹操,便先下手为强,趁袁熙与袁尚立足未稳之际,设宴将二袁斩杀,并将二人首级送到了曹操处。曹操大喜,封公孙康为左将军,襄平侯。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公孙康死时,两个儿子公孙晃、公孙渊年龄太小,就传位给了兄弟公孙恭。公孙恭被推举为辽东太守,曹丕继位后封公孙恭为车骑将军。
可惜公孙恭身患疾病,公元228年被侄子公孙渊夺权。公孙渊为人反复无常,总是周旋于魏吴之间。公元233年,公孙渊想向吴国称臣,虽然东吴顾雍、张昭等人纷纷反对,可是孙权一意孤行,派使者携带珠宝出使辽东。可是公孙渊又觉得东吴远在千里,而曹魏却近在咫尺,所以又怕魏国来攻打自己,但又想要孙权的礼物。于是公孙渊不但把珠宝拿到手,还设计杀害了吴国使者,真可谓反复无常的小人。
后来公孙渊又惹怒了魏国,魏明帝曹睿派幽州刺史毋丘俭攻打公孙渊,可是魏军形势不利,被公孙渊击败。公孙渊便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不断骚扰魏国北方。
公元238年,曹叡一气之下命大将司马懿率军四万平乱。虽然司马懿年事已高,又车马劳顿半年才到辽东,可是公孙渊哪里会是司马懿的对手,不久便被曹军歼灭。司马懿入城以后,大举屠刀,杀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人、燕国官僚两千人、放出被公孙渊囚禁起来的公孙恭。公孙渊的首级被传到洛阳。自此以后,辽东平定,曹魏这个来自北方的隐患彻底扫除。
综上所述,公孙度所创的燕国虽然建国早,但公孙渊反复无常,左右徘徊,遇到老狐狸司马懿就无计可施了,司马懿使诈赚取都城襄平城,燕王公孙渊突围途中被斩杀,燕国成为四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由于辽东大部分时间都是臣服于曹魏政权,而真正称王的公孙渊仅仅支撑一年多便被司马懿歼灭,所以在魏蜀吴争霸天下的时候,燕国基本没有参与,罗贯中没有把燕国纳入也就无可厚非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