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始于2023年初,美国经济韧性的超预期推动了美元的走强。尤其2023年8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显著增大,在此背景下我们观察到人民银行稳汇率操作已经呈现新的特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央行并没有采取消耗官方外储的“明牌”,而是采取更为隐蔽的“暗线”择机维稳。具体来看,央行此轮主要采取了两种手段来稳定汇率。第一,央行在离岸市场增发央行票据抬升人民币利率,从而带来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收紧;第二,央行可能在境内与大行进行了货币互换交易,通过大行在即期市场卖出美元并买入人民币从而支撑人民币汇率。考虑到国内外宏观基本面和中美货币政策的变化,我们认为“强美元”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将贯穿全年。但由于上述央行新的稳汇率操作及其他稳汇率工具,即使二三季度在美元保持偏强运行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应不会突破此前7.35的关键关口。

2023年8月以来,在美元指数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虽有贬值压力但仍维持相对平稳运行,背后或是央行加强了汇率调控。

海外方面,美国经济的韧性和通胀的粘性均超市场预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次数和降息幅度的预期不断下修。国内方面,整体经济平稳运行,但是价格较弱或反映需求端存在隐忧,国内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美元指数在101-107之间大幅波动,但人民币汇率却保持相对平稳,尤其是去年8-11月和今年1-2月,人民币汇率分别横在7.3和7.2左右。我们认为,汇率走势和美元指数走势“脱钩”的背后或是央行加强了对汇率的管理。

央行没有采用消耗官方外储的手段而是使用了间接的调控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在香港市场增发央票,提高离岸人民币利率以打破套利交易。我们认为,央行主要是通过在香港市场增发离岸央票的方式回收人民币流动性。例如2023年7-10月,央行比2022年同期多增发了400亿元离岸央票,使得2023年8-9月的离岸人民币利率上升至约5%,与美元的利差大幅收窄。香港市场存在大量的“人民币-美元”套利交易,即负债端借入低息人民币,资产端买入高息美元。一旦离岸人民币和美元的利差收窄,套利空间便会被压缩,套利交易将发生逆转,从而支撑离岸人民币汇率的企稳。

第二种方式是,央行可能在境内市场与大行进行了货币互换交易,在即期市场上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以此支撑人民币汇率。央行或与大行进行了货币互换交易,其操作路径是,央行和大行签订货币掉期协议,在即期市场投放美元、回笼人民币,从而支撑人民币汇率,在远期市场投放人民币、回笼美元。2005年时,央行就曾经与商业银行进行过货币互换。我们发现,去年8-11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负债”科目异常增长4789亿元,是历史同期最高值且比此前5年均值高2412亿元。多增的部分有可能是货币互换所致。

向后看,欧央行或先于美联储降息,美元指数或维持强势,二、三季度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但在央行应对强美元的手段下,汇率或难突破7.35

从外部看,美联储降息时点可能后移,而欧央行或将先行降息,美欧利差走阔或将持续支撑美元强势。但从内部看,央行有很强的意愿和能力维护汇率稳定,人民币贬值空间料将有限。作为对比,2023年9月,在美债利率5%、金价隐含汇率7.7和美元指数107的极端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被稳定在7.35以内,因此我们认为今年汇率或难突破7.35。我们认为央行二三季度存在降准和降存款利率的可能性。考虑降准的宽松效果相对较弱,而外资又几乎不参与国内的存款市场,两者对汇率的影响或比较有限。

风险因素:

央行汇率调控态度变化,国内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国内宏观经济复苏放缓,资本流动超预期收紧,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美元指数超预期走强。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