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懂事的,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自己的家教效果。
但是,很多家长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那么的听话,甚至有些时候,家长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偏不干什么,这让家长都十分的头疼。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有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叫小黑。其实小黑这个孩子平时还是挺听话的,不过,有时候还是会做出一些令人想不到的事情。
当时小黑一家住的还是筒子楼,邻居们都在楼道里放着自家的一些杂物,其中有一家就放着刚打好的煤球。
小黑的爸爸担心小黑不懂事,去拿人家的煤球玩,就在上班之前特别叮嘱小黑,千万不要去动别人家的煤球,更不能砸人家的煤球。小黑也非常听话地点点头。
但是,在晚上下班之后,小黑的爸爸一回家就看到了令人气血翻涌的一幕:小黑正站在邻居家的煤球旁,一手拿着一把铁锤,一手正在将摞起来的煤球拿下来摆正,而小黑的周围,全都是已经被砸碎的煤球。
于是,小黑的爸爸连忙地制止了小黑的行为,并且训斥小黑,为啥特意叮嘱了不让碰邻居家的煤球,更不让砸,但是小黑还是砸了?
小黑一脸的不知所措,只是默默地告诉爸爸:本来自己出去玩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煤球,也没有想过要砸煤球,但是在经过这堆煤球的时候,突然想起了爸爸的嘱咐,于是内心就非常地好奇,就不由自主地想要触碰煤球。
之后又想起来爸爸不让用锤子砸,却刚好看到邻居家的工具箱中赫然就躺着一个诱人的锤子,也不知道怎么地,就鬼使神差地拿起锤子开始砸煤球了,还别说,这种感觉还真的挺上头,一砸就停不下来,一直砸到爸爸下班。
小黑是故意不听话吗?其实并不是的,在
小黑身上发生的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白熊效应”。
01
为什么孩子喜欢跟家长唱反调?
《新课程学习(上)》中说道:在许多成人眼里,以往一向懂事,乖巧的小学生一旦进入青春期就变得不听话了。
当然,有些孩子甚至没有到青春期,也会表现出唱反调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尊重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孩子之所以和家长唱反调,其实就是因为家长经常不尊重孩子,藐视孩子的意见,觉得孩子啥都不懂,从而让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己家长的尊重。
这就会让孩子想要通过反对家长的意见来获得家长的重视和尊重。
这种情况类似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对于家长指令的违反,完全是一种想要证明自己的行为,孩子觉得只有自己做得比家长出色,才会赢得家长的尊重。
▲孩子受到家长过度的关怀
有些孩子是因为得不到家长的关怀而变得不听话,和家长唱反调。但是有些孩子却是因为受到了家长的过度关注。
如果家长长期过度地去照顾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就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扭曲,也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观念。
这种情况其实可以说是溺爱,孩子由于家长耳朵过度关注而开始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也就会导致孩子经常会和家长对着来,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存在选择性
这种情况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也是一种不基于孩子个人情绪和观念的一种情况。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其实对于语言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障碍的,虽然说孩子可能明白大人每句话中任何一个词汇的含义,但是当家长将一些词汇组合起来,向孩子表达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
忽略到其中的一部分信息。
比如小黑的父亲告诉小黑“不要砸煤球”,小黑听到的也确实是“不要砸煤球”,但是大脑处理之后给小黑下达的指令却是“砸煤球”,这是小孩子的一种特性,小孩子会自动地忽略到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将家长话中的“不要”给忽视掉。
比如,家长如果对孩子说“不要乱画”,孩子就会产生“乱画”的念头,家长说孩子“不要吃冰棒”,孩子就会产生“吃冰棒”的念头,这其实就是白熊效应,一种家长越不让孩子干啥,孩子越想干啥的心理效应。
02
什么是“白熊效应”?
《养生保健指南:上》中提到:越想忘掉,记得越牢。
白熊效应其实就是一种类似的心理暗示。
①越不让做,脑海中越想做
在孩子的脑海中,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
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也不是出于孩子的主观思维,而
是一种大脑的信息反弹效果
,也就是孩子越不想让自己去想某件事,就越难以不去想这件事。
比如孩子明天要考试,晚上躺在床上想着不要失眠,以便睡个好觉迎接明天的考试。但是孩子这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越不想失眠,就越容易睡不着。
②注意不到语言中的否定部分
孩子的大脑有一种现象,就是在听大人说话的时候,会比较注意语言中的肯定部分,却往往注意不到语言中的否定部分。
比如下雨了,家长对孩子说“不要踩水”,结果孩子就会自动地忽视其中的负面信息“不要”,而只注意“踩水”这个行为,于是,孩子就可能会越发地想要去踩水。
孩子的这种心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关系,
孩子迫切地想知道“不要”的行为如果被“要”了,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天性。
③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孩子本身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没有经验的,比如之前小黑爸爸告诉小黑“不要砸煤球”,但是却并没有告诉小黑应该怎么办。
所以导致小黑在遇到煤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在自己的脑海中,只有“砸煤球”这三个字,于是,小黑就只能够使用这个办法来解决遇到煤球这件事了。
其实,
孩子很多时候的“不听话”行为,都是得到过家长的语言暗示的
。
虽说家长暗示的是另一个方面,但是因为缺乏给予孩子正确的暗示,导致孩子只能够将负面的暗示正面化实施,从而得到了与家长一是玩去哪相反的结果。
03
如何避免“白熊效应”的产生?
《长寿》中写道:现如今受白熊效应负面影响而引发不良效果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避免“白熊效应”在孩子身上出现呢?
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不是不该怎么做
孩子本身缺少很多生活经验,所以家长在教导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多对孩子说“应该怎么做”,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处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小黑的爸爸在上班之前如果告诉小黑“你见到煤球应该从旁边路过”,那么小黑在看到邻居家的煤球之后,脑海中就会想到从旁边走过的做法,而不是砸煤球了。
其实很多情况下,孩子并不知道遇到问题以后应该怎么办,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当然,如果小黑的爸爸什么也不说,那么小黑可能也不会注意到邻居家的煤球,在遇到煤球的时候,也会用处理其他问题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比如直接走过。
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并且自己是家长,如果太过尊重孩子的意见,感觉有点没有必要。
比如家长和孩子对待同一事物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家长一眼就看出孩子的意见是漏洞百出的,所以就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意见,且认为没有必要去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否定。
因为家长觉得这些都是常识。但其实,在孩子的心中,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对孩子来说也不是常识。
如
果家长不解释,孩子并不会认识到自己意见中的不足
,反倒是觉得家长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看法不对而否定的,而是因为这个看法是自己的。
所以遭到家长的否定,从而为了证明自己,便开始不断地挑衅家长的观念,什么事情都会以反对作为开端,不管事情的对与不对。
结语
总体来看,其实白熊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教时的方式不正确导致的。
当然,其中也有孩子自身发育的因素,不过这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经常喜欢与自己做对时,先不要急着去批评孩子,而是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家教方式不正确。
很多时候,家长对自己的改变比让孩子改变,更能够起到良性的教育效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