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月饼“穿越”古代,会遇到怎样的祖先?
如果让一块现代“冰皮流心月饼”穿越回古代,它大概会遭遇一场轰轰烈烈的“社死现场”——唐朝人嫌它不够圆润,宋朝人骂它没有雕花,元朝人怀疑它藏了密信,清朝御厨直接掀桌:这届月饼不行!

今天,就让我们一层一层地扒开月饼的饼皮,看看这颗“圆胖子”如何用一千年时间,完成从西域胡饼到顶流网红的逆袭之路!

起初,月饼是拒绝穿越回唐朝的,因为那不仅是它的来时路,更是它的黑历史!谁能想到,如今中秋节的绝对C位,当年竟是个连“月”字都混不上的“胡饼”!没错,当年长安坊市中胡商的摊位上,那撒着芝麻的“胡饼”,就是月饼的前世(雏形)。
据说,当年大名鼎鼎的杨贵妃捏着一块胡饼,朱唇轻启:“月饼二字更雅。”所谓:贵妃带货,一字千金!自此“月饼”,流传至今。当然这一说法的可信度,堪比“乾隆下江南之XXX小吃”,今人无法证真亦无法证伪,大家听一乐儿吧。

名字能改,颜值难救。现代人要是见到唐朝月饼,怕是要当场笑喷:这圆鼓鼓、胖墩墩的蒸得像馒头的东西,也配叫月饼?!没错,唐朝月饼走的就是“务实路线”:面团一揉,果仁一塞,蒸笼一蒸,齐活!馅料更是朴素得让吃货落泪——核桃芝麻加点糖,堪称点心界的“极简风”。

莫非唐朝人不待见月饼?答案也许很扎心,唐朝人:中秋当庆,月饼?哪位?相比于当今的“中秋顶流”地位,月饼在当时不过是祭月时凑数的“气氛组”而已。听说过“举杯邀明月”,没听过“举饼邀明月”。尚未“功成名就”时,月饼更多是混迹唐朝“下午茶”档期,充当茶点界的“万金油”。可以理解,毕竟所有顶流“网红”,都是从“接地气”开始的嘛!

走过了的“实习期”,月饼终于在宋朝迎来了它的“出道夜”!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懂搞钱的朝代,月饼不仅成功拿到“姓名牌”,更一举杀入商业变现的快车道。《梦粱录》和《武林旧事》中均出现了“月饼”二字,尽管它只是混在一长串的点心名单之中,尚未站上“中秋节”的C位,但好歹拥有了姓名权不是?
八月刚开始,汴梁城里的铺子就忙碌起来了,纷纷开启“中秋促销”模式,那真是——彩旗招展、人山人海、新酒上市、螃蟹出锅、水果上市、登楼望月!(据《东京梦华录》所载),等等!月饼呢?呃,好吧,如果官方解释就是:“市食点心,四时皆有”(《梦粱录》语),咱们月饼已经从唐代的节令祭品,转型为日常商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啦!说人话就是:饼饼尚未签下“中秋节”的独家代言。出道不是巅峰,小月继续努力!

从没有名字的“饼圈小透明”,到官方认证的“顶流预备役”,终于也有大神主播撰写“测评笔记”了!苏轼曾留下一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饼子小巧圆润,内馅是酥油和饴糖的甜蜜暴击。等等!既然能往月饼里放甜的,那就——一定能放咸!哈哈,开玩笑的,咱们得严谨,尚没有实锤证明月饼从宋朝开始就陷入“甜咸纷争”,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一个踏实努力的“练习生”,既已出道,那么离“八珍馅”、“五仁阵”还远吗?

话说回来,宋代真正的顶流节令食物到底是什么?汴中节食,中秋玩月羹——《膳夫录》,“玩月羹”是什么?今人并不确定,有心问问过来人“月饼”,它却哭着跑开了!只留下一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们下个朝代见!”

来到元朝,月饼突然发现自己拿到的竟然是《碟中谍》的剧本!本集核心剧情“八月十五,月饼传书,齐心灭胡”,什么鬼?在我身体里藏情报,约定时间,起义反抗元朝压迫统治?等等,灭胡?月饼依稀记得自己最早的出身正是——胡饼!原来是“我灭我自己”!历史的回旋镖终于扎到了月饼身上!

但有一说一,元朝对月饼发展确有实打实的贡献,那就是带来了浓郁的“草原风”。游牧民族带来的烤制技术,让月饼从“蒸制团子”向“烤制酥饼”转型。虽然还未出现起酥工艺,但烤制让饼皮更香脆,奠定了后世月饼的工艺基础。更明显的是“奶”的融合,奶酥、奶酪让宋朝月饼化身“甜心小妹”,甚至元朝饮食中“肉乳比例高”的特点,很可能就是那后世咸味月饼(如火腿月饼)的味觉伏笔。

当年马可·波罗在中国city walk,带回去了馅饼(变身成了披萨)、冰酪(冰激凌前身)、火锅(创造性地加入芝士),但不知为什么没有带走“月饼”,兴许就是怕这个点心届的“余则成”潜伏欧洲,统一欧罗巴吧(不是)?其实,他多虑了,月饼真心志不在此,它的真正辉煌时刻,还是接下来的——皇明!

穿越到明朝,月饼喜极而泣:这是俺的“饼生转折点”啊!上桌了!上桌了!终于上桌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终于从上到下得到普及。《帝京景物略》中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规定了“月饼圆圆”。明朝人过中秋,月饼那是社交圈的“入场券”,没它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

但真正让月饼心动的是明朝“黑科技”——木刻模具的普及,至此月饼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美颜滤镜”!什么兔子捣药、广寒宫殿、桂花满树……想换哪套“皮肤”就换哪套“皮肤”,至此已成艺术!大户人家更卷,都已经可以定制“皮肤”了,那我定制刻个家族堂号的模具,不过分吧?送礼的时候,咱们府的月饼必须自带“LOGO”,什么IP联名和私域流量,那都是明朝老祖宗玩剩下的!

皇明第一任CEO朱重八·元璋·国瑞,也许没想到“月饼起义说”为他的大明添加了幽默的注解,但自此已经无法“遏制”月饼的“进化”!明朝的月饼大的有直径二尺(超半米),小的如钱币(大概几厘米),送礼(月饼)亦要看人下菜碟,因为吃的不再是点心,而是身份认同,是文化符号!文化人的事(饼)自然要讲究些!阿饼,没毛病!

即使现代的月饼穿越回清朝也会被“奢靡美学”震撼!因为宫廷御膳房的加入,让“奢侈品”逻辑加入了月饼的“营销体系”。您就说要大还是要小的吧?什么,买一个?别介呀!咱们可都是一套一套的!您看——供桌上的月饼由大至小摆成“月饼塔”,顶尖月饼直径两寸,最底下的大月饼直径两尺,要的就是这个派儿!要的就是这个范儿!要的就是这个气势!来不了,来不了!这是月饼界的“爱马仕”啊!

不要“奢华版”,“平民范儿”的也有。但您也要给个准信儿,是要广式的呢?苏式的呢?还是京式的?广式,加入了西洋糖浆,饼皮棕红油润,莲蓉馅料细腻如丝,江湖人称“南派甜心”;苏式,承继江南糕点精髓,酥皮层次分明,轻咬即落屑,人称“好吃到掉渣”;京式,那可是咱八旗子弟的牌面,满汉融合,重油重料,口感粗犷,人人都夸“月饼巴图鲁”!您是要稻香村、杏花楼、知味观、颐香斋、桂美轩……都是百年老字号!

什么?刘方伯月饼?您是会吃的!这“刘方伯月饼”可是记载在袁枚《随园食单》中的月饼极品!先解释一下,这个“刘方伯”可不是面点师的名字,而是一位担任过布政使的刘大人,这款月饼就是他府上厨房的独家配方!具体做法如下: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据袁枚说:“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想尝试一下吗?什么?制作太麻烦?那还有一个简便操作方法——打开手机,然后,下单!

清朝的月饼盒里,装的不是月饼,更是一整套的社会身份密码。当广式遇见苏式,甜党与酥党的“百年战争”悄然打响!而从御膳房到民间小厨,无论月饼外形如何,吃的都是同一轮月光。

从民国走到当下,月饼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成了“活化石”!小小的自己眨眼间,目睹了近现代中国的文化激荡与商业狂飙,而最有意思的象征物竟然就是——自己的包装盒。
上世纪30年代,沪上的月饼商家已广泛使用铁盒包装月饼,金属撞击声宣告着月饼包装的工业革命。洋行职员拎着铁盒月饼走进石库门,传统点心变身“时髦手信”。报纸上“中秋月饼,馈赠佳品”的广告,配合月份牌美女的微笑,让月饼开始与“时尚生活方式”挂钩。

后来,月饼褪去华丽外衣回归本质,凭票供应、油纸包裹、五仁馅料。扎实如磐石。爸妈带回单位发放的福利月饼,全家团坐分食的中秋夜,让“团圆”的含义格外具体。再后来,塑料包装盒、纸质包装盒、木质包装盒、创意包装盒陆续出现,至此,月饼反而转任“吉祥物”,让位给华丽的包装,因为它的存在,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口舌之欲,而是成为美好生活的具象化渴望。

好吧,其实还应该提一提那些魔幻现实主义的“月饼馅”,诸如:小龙虾、辣条、韭菜鸡蛋、螺蛳粉、珍珠奶茶、梅菜扣肉、松露鹅肝…… 你猜我为什么不提?吸溜~~ 因为越说越饿!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月饼这枚“千年戏精”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吃货改变历史”。它当过拜神祭品,干过地下情报员,卷过宫廷内斗,如今又在带货直播间杀疯了。从甜咸党争到地域江湖,从油纸包裹到包装元宇宙,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人情!合上,是一种团圆,掰开,是一种分享,我先吃为敬啦!

编辑:Yuri
撰文:鱼龙曼衍
排版:Cecilia
设计:Lidianer
图源: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