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见过buff叠得这么满的剧了。

这是一部年代剧,聚焦近几年逐渐被人忽视的“油田子弟”;

甚至引来真正的“油三代”,在评论区现身说法。

也是一部群像剧,主演没有一个是流量艺人,配角也都是老戏骨;

有李乃文这位直播抽烟被抓包,临场发挥假装自己是于和伟的老戏骨。



就连卖智商税保健品的“专家”,都是阔别荧屏已久的笑星句号。

这又是一部在央视播出的剧,开播当天收视率飙升到第一;

但是观众却不买账,表示剧中的一切,都和现实生活天差地别。

到了结局,网上更是差评漫天。

实在有点好奇,先品了4集,跟大家聊聊~

1997年6月,香港即将回归,举国欢欣期待。

《迎风的青春》的故事,发生在胜利油田,林七油田大院。

我们的主角苗苗,是林七二中高一的学生。

学习成绩差,倒是有满脑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和她的弟弟芽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芽芽是表面上品学兼优,暗地里出了不少“坏点子”。

放学不回家,跑到学校后山去“盗墓”,小小年纪就可刑可铐。

他们的爸爸程鹏飞,是部队转业到油田医院的主任医师。

作为油田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腔调拿得足足的。

咖啡只喝手磨的,看书只看英文的。

教育儿女,笃信“儿孙自有儿孙福”,主打一个自由放飞。

因此赢得了女儿苗苗的好感。

而母亲贾代玉,则是一个标准的“虎妈”。

对成绩优异的儿子芽芽,是关怀备至。

教训起苗苗来,是蜈蚣穿鞋套——一套又一套。

父母的各自偏袒,连带着姐弟俩都“决裂”了,互相使绊子。

今天姐姐举报弟弟,放学不回家去游戏厅;

明天弟弟坑姐姐,让她拿到假的试题答案,期末挂红灯;

但是最大的受害者,却另有其人。

李肆,官二代+富二代,但是智商很低。

因为他爸李大海,是贾冰演的。

贾冰的“儿子”,智商能高到哪儿去?

他在隔壁《狂飙》的儿子大雷,电鱼都能给自己电死。

李肆有个随意的名字,过着更加随意的日子。

在游戏厅被教导主任当场逮捕,全校通报批评,差点就退学了。

死党苗苗,给他偷来了期末考试答案。

原本还能考个位数,这下直接0分滚粗。

刚做完包皮环切手术,就在追打苗苗的时候滑倒。

猛虎跪地,小伙伴当场裂开。

李肆想去香港,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的盛况。

刚好苗苗这几个死党,也都有同样的想法,决定组团一起去。

学霸芽芽,制定了极其周密的计划。

先去青岛,再转深圳,最后报旅行团出关前往上海。

没有路费住宿费,怎么办?

李肆偷偷卖了他爸的名贵烟酒。

乍一看没啥问题,其实烟只剩个空壳,酒则是空瓶子灌自来水。

甚至连他爸新车的车轮,都惨遭毒手。

服了,人怎么能有种成这样?

过不了语言关,听不懂粤语怎么办?

那就逃课去书店,找相关书籍;

去录像厅,看粤语电影练习实操。

本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

他们算到了一切,就是没料到李肆半路下去撒尿,正好尿到了蜂窝上。

脸被蛰成了猪头,刚做完包皮环切手术的小伙伴,也再次遭到重创。

“哥,我看书上说如果一直这么肿着,血液不循环,会坏死。”

一首好听的歌曲《把根留住》,送给李肆。

还好遇到了好心人,把他们拉去了附近的医院。

经过及时抢救,社死的李肆和他的小伙伴都无大碍。

“怎么办啊,我儿子才17岁,一辈子都毁了!”

“怎么办啊,就因为我想去香港,把他一辈子都毁了!”

李肆很绝望,只想求求他们别看了。

小伙伴不是博物馆,怎么一天天的游客不断……

俗话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补刀。

他爸李大海一个飞踢,飞进了病房。

原来是偷轮胎的事,东窗事发了。

李大海正接待领导呢,打算显摆显摆新车。

转过去一看,懵了——我轮子呢?

思来想去,盗窃手法如此拙劣,只能是亲儿子干的。

于是一顿暴打,父慈子孝。

“去香港”就是《迎风的青春》一个小故事。

作为一部群像剧,几个熊孩子忙活的时候,三个家庭的家长们也没闲着。

有人为了文艺汇演,绞尽脑汁,昼夜苦练;

也有人忙着缓和夫妻关系,要么不回家,回家必吵架;

因为情节有趣,并不显得冗长和杂乱。

简单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苗苗的妈妈贾代玉,为了登上文艺汇演的舞台,和姐妹们苦练舞蹈。

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大奖。

她穿着最华丽的衣服,在后台接受采访,对着镜头满脸自豪:

“今天,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也坚定了让我的孩子,成为采油工的信念。”

“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他们的力量!”

这发言,太有水平辣!

然后镜头一转,给到她俩孩子,问他们的理想。

苗苗:“我想离开油田。”

芽芽:“我要去考古。”

贾代玉麻了,笑容僵在脸上:

“要不……咱们重新再找俩?”

衣服都来不及换,抄起后台一把红缨枪展开追杀。

有波折,有对比反差,收尾短促有力,表演也十分自然。

原本这段喜剧桥段,已经很完整了。

没想到下一集还有call back!

贾代玉偶遇曾经背叛过自己的初恋,对方已经是书记了,她也不愿输了排场。

“我那俩孩子啊,一个在学校后山,发现了明朝古墓。”

指芽芽放学不回家,在学校后山烤土豆。

“另一个……另一个刚从香港回来。”

指苗苗和小伙伴们“离家出走”,还没出市区,就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笑点有了,泪点和虐点也不少。

剧中的三个家庭,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第四集,三家的妈妈们购买智商税保健品。

引发的争端,让三个家庭同时受到了考验。

贾代玉17岁和对象私奔,却反被出卖,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解不开。

程鹏飞前途无量,本来应该去北京。

却为了和贾代玉结婚,才留在了油田。

互相都觉得对对方有所亏欠,又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

李大海那家,矛盾主要集中在父子关系上。

他看儿子李肆,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而李肆的顽劣和不学无术,也和缺失父爱有关。

*0帧出脚,避无可避

最后还有小敏一家,她本人的存在感比较弱。

但是父母承担了剧中,百分之八十的争吵。

李乃文饰演的父亲,是海上钻井平台的工程师。

有些大男子主义,连老婆穿啥都得他点头同意。

小敏妈常年见不到丈夫,难免有些怨言,说话带点阴阳怪气。

所以俩人一见面就吵架,家里跟地震了似的。

我都想象不到剩下的剧情,能有多少鸡飞狗跳。

正是因为情节过于抓马,才让观众感觉不贴合实际。

反正我小时候,都没见过剧里这么熊的孩子。

*为了去香港,偷家里户口本

别说是离家出走去香港了,那会儿人口拐卖特别严重,家长都不让孩子出大院。

每一集的结尾,都有一段起到总结作用的“苗苗日记”。

从口吻和内容不难猜到,这部剧的目标受众,是从小就能接触到互联网的年轻一代。

想通过家庭琐事,展现社会变迁。

让年轻观众回到三十多年前,在细节中感受时代的脉搏,了解父辈的生活。

我相信导演和编剧,不是拍脑门儿愣编,而是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

就比如李大海突然回家,正在偷看电视的李肆赶紧把电视按了,假装学习。

但是被李大海一眼识破,因为他出门前关了电视的电源。

而李肆匆忙之下,用遥控器关电视,指示灯不会熄灭。

如果李大海顺手摸摸电视烫不烫,就更到位了。

当年有很多家长,都用这招拆穿过孩子幼稚的谎言。

这种微小的细节,是国产悬浮剧的编剧,写不出来的。

道具的还原,也花了不少心思。

*有点刻意的老物件大合集

大到仿苏式的建筑和装修风格,小到如今几乎消弭的老式座机。

家具、相框、衣着打扮,都很符合九十年代末期的时代背景。

就连程芽芽去游戏厅里玩的游戏,都是拳皇95,可见这个剧组有多细心。

但是某些场景的“影楼布景”感太重,没有经过污迹处理做旧。

咱们就拿去年的《人世间》做对比吧。

同样是棚拍,质感的差距一目了然。

而且剧中三个家庭的生活水平,有点过于优渥了。

某瓣的讨论区,就有胜利油田的“油三代”现身说法,指出剧中的错误。

尽管编剧已经尽量找补了,说是贾代玉主动要求调到绿化科,分到的房子才比别人大。

带了一点走后门+补偿性质。

但是这种规格的二层小楼,还是有点脱离实际了。

一般的油田家庭,分到的房子差不多和《漫长的季节》王响他们家一样。

而且既然是年代剧,就该以小见大,让观众代入剧中具体的人物,体会特定时代的生活。

但是就前四集来看,《迎风的青春》的剧情,和油田改革的大背景联系并不紧密。

剧中的一系列故事,放在任意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稍加修改都能讲得通。

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

《大江大河》,通过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三个身份迥异的人,展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各行各业的不断探索;



《山海情》,背景同样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聚焦宁夏的扶贫事业,多少观众为蘑菇滞销睡不着觉;



《人世间》,讲述了东北近四十年的风云变幻,一段小人物试图阶层跃迁,最终归于平凡的遗憾往事。

年代剧,应该如实记录并还原我们来时的路。

面对未来的挑战,可以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

大家有哪些觉得很好看的年代剧?欢迎在评论区帮我补充~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