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中华大地遭逢巨变,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封建王朝最大的盛世结束了,社会经济从这一年开始倒退。

从表面上看,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132年,但是在这2000多年中,公元755年成了一个毋庸置疑的节点,它让中国的封建王朝失去的生命活力前无古人。

安史之乱的源头成因和之前的动乱一般无二,但是叛乱情形却和之前的动乱并不相同。

在安史之乱前有血流成河、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那段动乱曾经对中华大地影响颇深,在安史之乱后被金人冲击的节节败退的南宋统治者只能偏安于南方地区,也就是说,动乱并不稀有,但安史之乱非常稀有,因为它并不是于末世产生的叛乱,而是源于盛世。

在安史之乱前,汉代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安史之乱后,明代永宣盛世,清代康乾盛世。但是除了开元盛世之外,其他的几个盛世天下并没有出现安史之乱这样极伟大的叛乱,所以这并非无迹可寻,也并非突发事件。

公元754年,安禄山作为一方节度使为了收买人心,向唐玄宗提起了种种过分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中有一个是让当时宰相杨国忠十分不满的,那就是安禄山给唐玄宗提交了一份要求提拔自己五百名部下的名单,这份名单还包括安禄山要提拔自己两千多名中郎将。

杨国忠认为安禄山此举就是为了试探皇权,因此他向唐玄宗报告说“安禄山必反,只是不知何时反”,当时已经步入暮年的大唐皇帝唐玄宗却对自己的“干儿子”安禄山深信不疑。他认为这些都是诽谤与流言,为了平息杨国忠的怀疑,也为了安自己的心,玄宗要求安禄山在公元755年二月份进京述职。

上至官吏,下至普通百姓,全国上下一致认为安禄山必反。只是唐玄宗仍不相信,甚至在安禄山述职之时又向唐玄宗请求加封自己部下,并且上书请求皇帝把范阳军队里的主要长官全部从汉将替换为了番将。

这种豢养私兵的做法十分明显,杨国忠以及三省长官极力向唐玄宗进谏,他们认为安禄山一定会反,请求严查,只是面对着安禄山痛哭流涕,唐玄宗仍然选择偏袒安禄山。

他一边安抚安禄山的情绪,一边驳斥大臣的怀疑。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安禄山的反意已经十分明显了,为了泄私愤,也为了逼安禄山露出马脚,杨国忠便派人搜查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而唐玄宗却并不知情。也正是因为他这临门一脚,逼得安禄山提前造反。

当时在北京述职完毕之后,安禄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范阳。他并不明白杨国忠此举是得唐玄宗授意还是泄私愤,为了确保安全无虞,他便提前起兵造反,付诸实际。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借题发挥,以清君侧之名造反长安。

当时的安禄山身兼河东节度使,手握军权,自己手下的大将还被他早早得全部从汉人换成了湖人,因此他开始选择了一套保险方案:从河北南下,先取东都洛阳,再攻打长安。安禄山的造反做足了准备,他的起兵计划十分稳妥,在叛军开打战争之后便带人一路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杀到了黄河岸边。

他这边之所以行动如此迅速,长安唐玄宗也有一份功劳。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眼里,安禄山是他们二人的儿子,不会起兵反叛他们,因此,面对雪花般的战报,唐玄宗先入为主地认为是群臣诬告,当种种事态恶化的时候,唐玄宗才意识到整个国家开始动摇了,于是他召集心腹大臣们开始会议,准备抵御叛军。

在商讨谁去平叛的会议上,唐玄宗和一众文臣的面面相觑。因为战争的状况非常复杂,安禄山因为之前做足了准备,他早就已经把临近关隘手下的将领全部替换成自己的心腹,而长安这边的中央军经多年养尊处优下来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唐军将领们更是在温柔乡里忘却了自己的本事。

唐玄宗见此状况便指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带兵到前线和叛军对抗,可是中央军毫无战斗力,即使封长清再能谋划,洛阳也因为保卫不力而沦陷了。洛阳沦陷意味着唐朝大半个江山开始奉于安禄山的手中,在一个月之内,安禄山拿下了陈留、荥阳等地。

听到前方传回来的奏报,唐玄宗和朝臣们惊讶万分。于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和自己的王权统治,71岁的唐玄宗决定御驾亲征,但他那时年事已高,群臣极力阻止,满朝文武便将带兵出军的目光投射在龙右节度使哥舒翰身上,哥舒翰明白唐军的境况,也甚至自己无法力挽狂澜,所以在出兵之前,哥舒翰曾和唐玄宗约法三章,要求自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唐玄宗为了稳固大局不得已答应了哥舒翰。

公元755年,哥舒翰带兵八万赶到潼关,和封长清的残兵败将汇合,与叛军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对峙。

安禄山本就起兵过快导致后备军粮草提供不足,因此在他节节南下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给他攻下来的城池选择起义,形势对安禄山极其不利。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他的动作激起了唐玄宗和文武大臣的愤怒之心。

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纷纷带兵出征参战,他们都是一方节度使,各率领数万军队与安禄山和史思明对阵。随着这几员大将的参战,河北的战事又朝着有利于唐军方向发展了,与此同时,安禄山的攻击也开始遭到了唐军的围捕。

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安禄山迟早被围陷入绝境,正在千钧一发之际,长安那边又出现了新的动作。因为哥舒翰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唐玄宗早就已经被激怒了,而且哥舒翰的坚守不出更让玄宗十分恼怒。

因此,君臣不同心使得安禄山钻了空子,哥舒翰被皇帝责问的同时还要出兵结果大败。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偌大的长安中瞬间成了一座空城,因为玄宗携带文武大臣出逃了,公元756年6月,叛军攻陷长安。

因为唐玄宗的老眼昏花以及杨国忠等人的忠奸不明,追随唐玄宗中的士兵对皇族有很大的怨气。马嵬驿兵变使得唐玄宗被众人架空,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北上灵武登基即位为唐肃宗,皇帝的更替使得新的领导班子搭建起来,新帝身边聚集的部队也越来越多。但在那时,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仍能将唐军打的节节败退。

只是在安史二人胜利之际,他们两人的军队内部却出现了内讧。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刺杀而亡,安军的战斗力也开始逐渐败退,郭子仪开始带着唐军乘胜追击,为了彻底清扫叛军,唐军和回纥联手。他们充分准备完毕后带领精锐追击安军,后来6万叛军被斩杀,唐军在逃离长安一年零三个月后成功收复都城。

首都收回,剩下的就是清扫剩余叛军,郭子仪等人再一次率军出击,这场战役也逐渐接近尾声。

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到广德元年春,前后历时七年多,时间可谓十分之长,在这中间,大唐皇帝更迭了三代,而叛军的最高统帅从安禄山到史朝义换了四个人。

在这将近八年的时间里,河南、河北遮天蔽日,尘土飞扬,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史之乱前,唐代的综合国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这一场叛乱完完全全破坏了北方的农耕经济,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北方是中原经济的核心经济区,南方一直是未开发的蛮夷之地。

除此之外,这场战役还影响了封建王朝的政治格局,自唐太宗以来,唐王朝一直在走对外扩张道路,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开始收缩。之前唐太宗平定辽东、打服突厥,东征高丽等各种风光伟绩再无重现,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首次的战争坦罗斯之战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风云中。

在平定战乱后,中原和西域的来往从此隔绝,西域开始成为了一个半独立的王国,中央政府彻底丧失了对边疆的控制力。最重要的是,唐代经过这次战争之后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管束各个地方的节度使和军阀,中国封建最鼎盛的王朝彻底走向了衰落。

这一战的惨烈程度十分强悍,波及的范围远超唐代立国以来的所有战争。

双方为了获取战争胜利不惜竭泽而渔,纷纷采用极端的措施争取资源,比如说唐朝军队为筹集军费不惜采用虚拟货币投入市场。安军则是毫无人道的屠杀和抢掠,甚至战争之后的重建以及流民的安置,社会重启在当时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大唐经此一战后迅速衰败到了极点,国家走向了中央无力管控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