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国家的行业文化。
       首先是日本。二战结束后,日本以生产廉价劣质产品而闻名。他们意识到他们永远无法摆脱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条件,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他们集中努力提高他们的产品的质量,其中包括汽车。您可以了解到他们采纳了质量倡导者戴明的理念。这种理念也渗透到了消费者的需求中。


       还有另一个被视作理所当然的因素。日本是一个小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约有1.1亿人口,基本上是当时美国人口的一半。那时,五个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呈现出来:丰田、日产、本田、三菱、斯巴鲁(富士重工)和马自达。
       因此,五个汽车公司在一个小市场中争夺,他们在意的是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这就是日本公司磨练产品和流程的战场,这些都被融入到他们的汽车中,并在适当的时候于20世纪70年代末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
       日本的汽车通常在技术上落后-它们不会在汽车上放置些新的小器具(高科技),直到市场需求已经得到证明,并且缺陷已经得到解决(通常由德国公司解决)。
       2.投入不同类型的质量。
       德国则集中于质量,但是不同类型。如今,德国汽车想在车上加入最新和最炫酷的高科技功能。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买这些车的原因。他们想要最新的技术。不可避免地,一旦引入了新产品,特别是电子产品时,它就容易出现故障问题。人们不购买德国车是出于可靠性的考虑,而是出于这些“酷炫”的小器具和性能,而且这些车多被设计和制造以在德国高速公路上行驶。
       如果您能翻阅有关德国汽车的文章,甚至是高端的S级奔驰,每个人都抱怨它问题太多(特别是电子设备)、维修和保养成本。但是很多人依然选择租用这些车,而租期通常只有五年左右,到期后需要退还给租赁公司。因此,这些车的使用者在租用期间,也不会承担长期的维修和保养成本,所以他们是为了驾驭它们的华丽精美性。
       我身边一个朋友2004年购买的雷克萨斯行驶到20万英里时,他曾考虑购买一辆新车,因为里程数很高,但他老婆认为雷克萨斯的造型已经过时了,但是我那朋友还是保留它。现在它已经行驶到36.2万公里,和当初他们开回家的时候一样好。最近在36万公里处更换了原始正时皮带,看起来像只有8万公里,没有任何线腐或裂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