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短剧高喊精品化一年多之际,迎来了一部带有转折性质的作品《家里家外》,截止到目前,《家里家外》所带来的热度与效应还在延续。
3月份,一部讲述80年代发生在四川的家庭故事《家里家外》在红果平台首播,这部作品全程使用四川方言,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及对于时代的还原度,《家里家外》一开播就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爆款作品。
上线之初,#川话短剧家里家外开播#等多个话题登上抖音热榜,上线12小时全网话题量破1亿,上线3天红果站内播放量破10亿,全网话题量破40亿,截止到目前,红果站内热度值破5000万。
《家里家外》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年代短剧,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川渝遭遇特大洪水,带着女儿的单身爸爸陈海清遇到了带着儿子的单亲妈妈蔡晓艳,两人携手组建新的家庭,开始了一段二婚+闪婚的剧情,婚后,他们相互扶持、互相尊重,不内耗、共担当,将这个四人的小家庭经营得充满了爱和温馨。

《家里家外》没有延续短剧的惯用套路,摒弃掉了霸总、闪婚、豪门等抓马情节,主打“轻喜剧+温情”路线,凭借着朴实的情感表达,演员细腻的表演,这部“另类”的作品在一开播就打破了观众对于短剧历来浮夸的刻板印象,迎来了高口碑与高关注度,引来无数“自来水”宣传,有网友评论道:
“短剧《家里家外》又暖又甜,期待蔡晓艳和陈海清的新故事,他俩很般配,期待第二部作品”。
“编剧一流,演员一流,服化道一流,这部短剧堪称一己之力推高了中国短剧作品的天花板”。
“完全不用担心听不懂,我们可以看字幕找翻译,为了王道铁会想尽一切办法的,没准还能学会一种方言”。
剧中对于亲情、爱情、邻里等关系的阐释,让网友感叹“短剧有属于自己的《小巷人家》和《苦尽柑来遇见你》”,同样是作为年代剧,《苦尽柑来遇见你》由Netflix出品,在豆瓣评分高达9.6分,《小巷人家》由正午阳光出品,豆瓣评分达到了8.3分,网友将《家里家外》与这两部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镜头、价值塑造、还是情感传递,《家里家外》都有着过硬的质量,这部作品也被网友戏称为“短剧细糠”。
主笔/ Fengye
出品/ 飞娱财经

以爽剧为表象,以现实主义为内核
《家里家外》由国内知名短剧厂牌机构听花岛打造,听花岛曾生产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引她入室》《闪婚老伴是豪门》《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等多部爆款作品,《家里家外》则是由曾经执导 过《引她入室》《宫女扶摇录》 的导演杨科南执导,王道铁、孙艺燃领衔主演 。
《家里家外》是首部将方言引入微短剧的作品。在电影和电视剧领域已经有了很多使用方言的作品,但是在微短剧领域,全程使用方言,《家里家外》还是第一次。
“说实话,我们团队内部也有担忧的声音,因为我们用的是非常地道的四川话,外地人不看字幕真的听不懂,可能会隔绝一些观众。但是,我们认真想了,坚持这部剧的地方性,更能体现真实感。”关于全剧使用四川方言,听花岛团队在官微上如此解释,并且为了保证方言纯正和文化上的接近,导演全部选用了四川籍的演员。
《家里家外》以温暖与温情作为剧集主旋律,讲述的是家长里短的故事,蔡晓艳和陈海清将川渝地区的辣妹子与耙耳朵刻画的淋漓尽致,故事的推进也始终与时代相融合。
剧集以1981年的一场洪灾作为开篇,蔡晓艳和陈海清爱情的起源也并非毫无缘故,而是起源于蔡晓艳一个善意的举动。在几年前的洪灾中,蔡晓燕靠摆摊卖蛋烘糕维生,同样很狼狈的陈海清带着女儿路过时,蔡晓艳给了陈海情和女儿一份蛋烘糕,正是这一善举让陈海情牢记多年。

两人再次相遇后,陈海情勇敢追爱,婚后,陈海清把钱都交给蔡晓艳保管,更是引来女儿官方吐槽“耙耳朵”,不过这种吐槽并不是真的家庭地位低,更多的是夫妻之间的敬重、理解与信任。
在两人结婚初期,陈海情的女儿陈爽对后妈蔡晓艳有很多隔阂,不过在日常的来往中,蔡晓艳也凭借真诚赢得了陈爽的信任。陈爽被班主任误会时,蔡晓艳选择了相信陈爽,并且在班主任面前勇于保护陈爽,蔡晓艳在陈爽和亲儿子邵一帆之间也是“”厚此薄彼,但是蔡晓艳偏向却是陈爽,在相处之中蔡晓艳也慢慢感动了陈爽,并最终以真心换真心。
一天早上,收音机里播放着“1981年11月6日,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在日本东京举行”的背景音,这既提示了时间,也交代了历史重大事件。
陈海清在一次出差回来后,给家里买了一台新的电视机,之后女排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左邻右舍围在陈海情家里一起观看决赛,最终中国队胜出,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创造了历史,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爽第一次承认蔡晓燕是自己妈妈,蔡晓燕听到后泪流满面,此时的泪水是多重含义的,个人情感与时代印记相交融。

“我们不是在父母缔结婚姻的那一刻就自动拥有的亲情,是漫长岁月里,日复一日的真心,让我们成为了比血缘还要牢固的家人”当陈爽说出这句内心独白时,观众也跟着一起落泪了。
《家里家外》在讲述温情故事的同时,也会穿插一些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例如,蔡晓艳多次勇于反抗无理婆婆。这样的既能吸引观众,但也不至于使故事过于悬浮。
《家里家外》并不美化苦难,也不会刻意煽情,“这一次,我们想表达的是:充满变化的年代,不变的家人和爱。”这句话一直贯穿在《家里家外》的创作始终。
《家里家外》拓宽了短剧的表达宽度,剧集不仅仅给观众带来了爽感和情绪价值,同时带给观众的触动深入到了情感共振的层面,在微短剧提出内容精品化一年之后,听花岛已经凭借《家里家外》率先实现了从“表达情绪→表达情感→表达情怀”的迭代升级。

与文旅相结合,打造短剧+文旅新样本
《家里家外》从剧本创作到拍摄筹备到后期制作,历时总计三个月左右完成,从制作周期来看,这比一般的微短剧制作周期要更长。
除了对于剧情的考究之外,《家里家外》还赢在对时代感与地区性的真实还原,从语言、居住的房子、周围的环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件,《家里家外》团队都做了细致地研究,深度还原了80年代的街坊邻里的生活环境,充满了烟火气,这也是其内容精品化创作的成果之一。

在语言上,“川妹看着歪(凶)”,“这个四川话杂嫩个亲切”,“就是这个调调,听起来安逸得很!”除此之外,嬢嬢、千翻儿、行势、巴适得板、打整、铺盖等,剧中出现了很多极具四川特色的日常用语,在努力推广四川话的同时,背后传递的还有家乡情怀。剧中包括主演王道铁、孙艺燃在内的所有演员都是川籍演员,说起家乡话更是自然流畅、不突兀。

据了解,《家里家外》从策划到推广还得到了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全程参与支持。在拍摄场地的选择上,《家里家外》拍摄地点选在成都老厂家属区,熟悉的观众一眼就认出拍摄地点,双流区军工厂家属院、彭祖山景区、青龙老街、青龙老电影院等极具年代感的地点也都成为了取景地,既增强了地域性,也增强了文化属性。
在地方美食的推广,剧集一开始,蔡晓艳卖蛋烘糕维生,剧集最后,蔡晓艳又摆摊卖起了串串,此外,麻圆、锅盔、竹筒饭、芙蓉酥、天府可乐等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美食也逐渐出现在了剧集里,《家里家外》中随处可见的喝茶镜头,也体现了四川的茶文化,在《家里家外》,看到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变迁与,还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内涵。

#网友对短剧的审美已经NextLevel##短剧的风从霸道总裁吹响烟火人家#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在微博话题“短剧已是nextlevel”的微博话题下,一位电视剧博主写到,“ 《家里家外》剧情温馨到爆,耙耳朵老公和辣妹子老婆用幽默化解鸡毛蒜皮,连织毛衣都能让人感动到哭!红砖墙老街、老式瓷杯碎茶叶、街边麻糖摊…自然光+现场收音,在短剧界真的是质感数一数二的存在!”

短剧向“长”,《家里家外》带来的启示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横店一季度接待了超600个微短剧剧组,甚至横店被戏称为“竖店”,可以预测的是,未来短剧依然会处在高速增长的状态。
在短剧精品化与免费化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的前提下,从《家里家外》可以看出未来短剧的三个趋势:
1、长短剧加速融合,短剧变长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家里家外》共有79集,每集3分钟左右,总时长达到了3个小时10分钟,已经超过了一部普通电影(90分钟-200分钟)的时长,打开红果短剧平台,绝大部分短剧集数与时长与《家里家外》相仿,这也是微短剧精品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在追求精品化的制作过程中,短剧制作成本会更高,制作周期也会变得更长。以去年听花岛制作的微短剧项目《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为例,该剧采用实景拍摄,再融入特效,这部剧的制作成本达到了600万人民币,一度比肩部分长剧制作成本。
3、优质短剧内容推行多平台播出。《家里家外》除了在红果平台首播之外,长视频平台B爱优腾芒也上线了这部作品,不过与红果免费观看的模式不同,长视频平台则推行了付费观看模式,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短剧的商业模式尚未有一条清晰的路径。
《家里家外》所带来的启示还包括,无论是短剧还是长剧,本质都是在讲一个好故事,都是为一代人找到情绪出口与价值呈现,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与观众达到情感共鸣,短剧长剧皆是如此,《家里家外》的爆火也提醒内容创作者唯有认真做内容的人才能真正地压中爆款。
♡ 「飞娱财经」用心出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