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177年,汉文帝时期,我国就出过这样一位惊世之才。他22岁时就被任命为博士,仅在一年之后就升职为太中大夫,达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地步。
可奈何天不遂人愿,政局,人心,君臣,利益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即使是这般年轻的旷世奇才,也难防小人的离间。以至于没过多久,贾谊就被贬至长沙,三年后被召回也未得皇恩,被任命为皇子太傅。
贾谊终其一生都想做出一番伟业却无可奈何,最终33岁时就郁郁而终。
多年来贾谊被大多数人熟知后,将他奉为怀才不遇的代表人物。诗人李商隐更是写下《贾生》一诗,哀叹贾谊的生不逢时,更是将贾谊不得志的原因都归咎于汉文帝的用人方针,讽刺他徒有爱才之名,而无善任之实。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拥有如此惊世之才的贾谊,没有受到汉文帝的重用呢?
治国方针的不同
贾谊年少时便颇有才名,十七岁时通读道藏史经,十八岁时因卓越的文采在郡县内广为人知。汉文帝三年,贾谊在廷尉吴公的推荐下成功进朝为官,汉文帝对他的才学颇为认可,将他任命为博士。
而彼时的贾谊才刚满22岁,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甚至在一年之后,贾谊就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升迁为了太中大夫。
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汉文帝对贾谊还是颇为赏识的,不光直接将他提拔为了朝中高官,每次遇到问题也十分喜欢与他探究。毫无疑问,在汉文帝的心中,这位聪慧的年轻人十分值得他用心栽培。
本以为承担重任后,贾谊会收敛个性,不做出头鸟好好在朝堂上积累经验。但贾谊的才智与远见还是远远超出了汉文帝所设想的那样。
以当时的国家形势而言,汉文帝治国偏向于道家思想,沿袭汉高祖修养之意,采用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方针。以皇族为表率推行节俭之风,惠下养民,让居民安居乐业。
这样的局面不能说不好,但也有相应的危机潜伏。北境匈奴对汉邦虎视眈眈,频繁侵掠汉朝边境的村庄;各个宗室之间也形成党派,甚至有君弱臣强的倾向。
贾谊刚上任太中大夫没多久,接触到这方面的问题后就即刻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当年的社会生产力还未完全恢复,大量百姓多以从商为主,农田长满杂草也无人去耕种,国粮储蓄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贾谊体察民情,在实地考察之后呈上《论积贮疏》一书,强调民生之艰辛,粮食储备之忧患,希望朝廷能引起高度的重视。汉文帝阅后即刻下诏开垦良田,躬耕以为天下先,开展了一系列重农抑商的政策。
不得不说贾谊的眼光十分敏锐,行事上也雷厉风行,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就雄冠于朝堂之上,所提出的各种谏言虽有不足之处,但汉文帝对他甚是喜爱,认为贾谊的才学利大于弊,甚至提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位。
这一想法的提出,立刻遭到了朝中一众功臣贵胄们的反对。要知道贾谊不止一次上书过诸侯王势力过大,希望汉文帝采取措施削弱他们权力,
对此贵胄们早就怀恨在心,要是贾谊真的成了公卿那必然会对他们的势力产生影响。若事情的发展真到了那一步,诸侯王与朝廷分裂,聚各族之力一举推翻了朝廷,那显然是汉文帝不想看到的。
从此处我们也不难发现,贾谊的众多奏疏虽然有着很强的大局观,若是落到实处对国家也有很大的益处。但他终究还是太过年轻,没有考虑到朝廷之中多方势力与利益之间的勾结。
光在诸侯王一事上,汉文帝又怎么可能不想收回权力呢?贾谊的奏疏直戳他的痛处,很敏锐的看见了汉文帝最为担忧的事情。
但从当前的局面上来说,这一件事是急不得的。只有先用刘家宗室力量相制衡,再慢慢从根处一点点蚕食各方诸侯王的势力,最后待到时机成熟一举削藩夺回权柄才是良策。
贾谊的思想从根本上而言,给出了总体正确的大方向,看到了当前西汉王朝转变的必要性,却过于激进,没有看到成大事所需的时间积累。
所以说从治国方针上而言,贾谊的思想更偏向于儒家思想,讲究三纲五常,希望君王不要听信鬼神之说,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民众百姓之上。但实施儒家的礼制规范,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并非一两条从动摇国家根本的奏疏就能一蹴而就的。
因此没过多久,奏疏过于激进动摇诸侯利益的贾谊,就受到了众多贵胄臣子的弹劾。纷纷以“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的理由谏言汉文帝对贾谊施以重罚。
面对这样针对的局面,年轻的汉文帝即使对贾谊十分重视,也不愿因他而犯众怒。只能将贾谊贬至长沙安稳局势,待日后再另做打算。
难道是汉文帝没看出贾谊的才华才将他流放的吗?当然不是,贾谊的奏疏虽好,但却过于的理想化和激进,根本没有考虑到当朝的局势以及民情。
汉文帝刘恒的性格贴近于务实,脚踏实地,不爱听那些大话,空谈,认为只有将政策落到了实处才算良策。贾谊又太过于的年轻,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从他的角度上而言,他更多的是看见问题,给出最理想化的建议,却不能将解决问题的根本落到实处。
也正因为如此,汉文帝将贾谊流放长沙更多的含义在于磨炼他的心志,留作日后朝中的一大重臣。可从结果来看,贾谊显然是没读懂汉文帝的这一层意思。
性格所导致的结局
贾谊的才学和在政治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清楚的看见了众人眼中“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向汉文帝提出的众多改革意见从长远来看都是极为正确的。
但他没有考虑到的是,这些改革意见虽好,却是会触动朝中重臣以及诸侯王的利益,而汉文帝并没有战胜他们的实力和把握。
比如说贾谊主张将铜收归国家,禁止私人铸钱的建议。民间百姓虽有私人铸钱的现象存在,但他们绝非是私铸的主要构造人员。因为普通百姓并不会大量占有铜矿,私铸的主要构成人员除了官僚之外,就是诸侯王、地方豪强、富商大贾等。
因此,贾谊的这一主张一旦施行,必然会触犯到各个阶级的实力,汉文帝倘若冒然实行,必然会激化矛盾,危及政权。
汉文帝作为君主,要考虑的首先是保全自己政权的稳固,无论是任何政策方针都必须以此为前提。贾谊作为大臣,以政治家的眼光看待问题,洞察到了危机,想要将自己的思想变为实际政策来解决矛盾,却忽略了其中的种种阻力,以及急于求成后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而这一切都不外乎于贾谊的性格所导致。
贾谊在有生之年未能尽展其才,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我们从他自身上找原因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归为他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首先,贾谊急于求成,未能审时度势。他的改革建议于长远来看有利于王朝政权的巩固,以及长治久安。但对于时机尚未成熟,甚至有着内忧外患的文帝时期而言却是适得其反。
他的种种对策虽然切中时弊,却极为容易引起社会动乱,动摇江山,不可操之过急。但贾谊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奏疏中阐述的种种社会矛盾也有夸大的成分,其动机正是迫切的想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说:“贾谊命运的悲剧具有一种时代的意义。”贾谊一心想要施展抱负,却仅仅只看到了社会上的矛盾与问题亟待解决,却忽略了眼下时事并不具备快速解决的能力,更是忽略了施行道路上遇到的强大阻力。
当时汉朝统治面临着战略的转别,是一个从“无为”到“有为”的过渡。而有些有权有势的元老们认识落后于时机,不愿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天才人物是无能为力的,即使贾谊看到了转变的必要性,但没有看到转变的时机尚不成熟,那么终究是毫无意义的。
假若贾谊在推行政治理想的同时,能够注重策略,审时度势,不要操之过急,等待时机,也许在有生之年他能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并且贾谊的个性孤傲,锐气逼人,二十多岁就当了博士,作为博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非但没有谦逊虚心之心,反而才高气盛,不愿与诸大臣同流合污。久而久之,必然会遭到其他大臣们的不满和嫉妒。
但即使如此,贾谊也没有尝试性的去改善人际关系,反而在言论中不断的藐视其他大臣,直言不讳他人的无能与保守。而这样幼稚不成熟的表现,也将他自己置于了众大臣的对立面。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之中,任何一位想要施展自己抱负的才智之士,都脱离不开皇帝的支持和大臣们的协同。作为后起之秀的贾谊,面对诸位年事已高,底蕴极为深厚的大臣们尤其需要这样的凭借。
可偏偏贾谊反其道而行之,初登朝廷就昂扬自负,睥睨一切,从而迫使汉文帝不得不权衡轻重有所取舍,这也变相的加大了他政治仕途的阻力。
而至关重要的是,贾谊在面对挫折时,极度缺乏韧性和斗争精神。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天天郁郁寡欢,不胜哀伤。后被汉文帝召回,担任梁怀王太傅,明明是一次重整旗鼓的机会,贾谊却在梁怀王不幸落马而死一事上,感伤是自己作为太傅的失职。
“常哭泣,后岁余,亦死。”
贾谊年仅三十三岁就郁郁而终,可见他的心志十分的脆弱,失意困顿,怀才不遇的哀伤,就这样吞蚀这个年轻的生命。
作为一个政治家能有如此超前思想,能够先于众人发现矛盾和危机实属不易。但若一位政治家在仕途中遭遇阻力和挫折时如果仅有改革的热情,却缺乏超乎常人的忍耐和斗争精神,那他必然将很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正所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再有超世之才华,若没有能抵抗万难,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那依然很难有一番作为。
而贾谊恰恰就是不具备这一素质,强力的挫折感使他无力支撑自己,几乎是哀怨至极的面对了他残存的命运。
总结
所以整体上来说,贾谊的悲惨命运并非是因汉文帝的用人不才所导致的,甚至汉文帝在其中更多的是正向积极的作用。面对诸侯大臣的弹劾,汉文帝为了保全贾谊也只是将他流放长沙,没几年时局稳定后便召回,甚至让他担任自己爱子梁怀文的太傅。
虽然最后的结局不如人意,但我们从后世的角度上来看,汉文帝对贾谊显然是有栽培之心的,甚至如我前文所说的,只是如今的时机还不成熟。待到准备万全,以贾谊的才学必然能成为汉朝廷的一大助力。
如苏轼在《贾谊论》所讲的那样:从君臣关系来看,君用臣,须惜才,更须明其才性,才能使其竭尽其才;而臣亦要能待能忍,能处穷待变,才算真正“自用其才”。
虽然贾谊最终怀着抑郁的心情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在若干年后,贾谊的这些治国良策却被汉武帝付诸实施,尽管两人非同一时期之人,但汉武帝所推行的种种政策与贾谊思想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想象一下,若是贾谊诞生在汉武帝时期,凭借着当时汉朝强盛的国力与实力,贾谊的思想必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实施。
可见人的命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结局,再有才华聪慧之人生不逢时,没有一个能让你施展才华与抱负的时代与平台,终究也只能迎来一个惨淡的结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