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更多地方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均是在医保可承受的前提下,展现医保惠民“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资料图:一年级的课堂上,听障患儿带着人工耳蜗上课。图/IC photo
新京报社论
6月1日儿童节当天,国家医保局官微消息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已将未成年人人工耳蜗植入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以帮助听障儿童重返有声世界。
对于将人工耳蜗入医保,此前社会上存在一些顾虑。目前人工耳蜗治疗费用为6万元-35万元,医保基金是否能够承受是顾虑之一。但听障患儿毕竟是少数,单项费用虽高,费用总额并不算高。
人工耳蜗入医保若成为趋势,未纳入医保地区就会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受“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等跨省异地就医规则影响,势必有更多听障患儿到已出台政策的地区就诊,费用由参保地按当地政策支付,从而起到倒逼各地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的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将更多罕见病纳入医保,还是鼓励更多地方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均是在医保可承受的前提下,展现医保惠民“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人工耳蜗入医保对于听障儿童家庭尤其重要。一些省份将之纳入医保后,报销比例可达70%左右,再加上针对人工耳蜗的政府专项投入、救助制度和慈善等保障渠道都比较通畅,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必然明显减轻。
更关键的是,人工耳蜗越早植入,患儿的康复效果越好。3岁以内是听觉中枢发育的黄金期,如果听觉中枢长期不能接收声音信号的刺激则会出现萎缩和功能退化。纳入医保将使更多听障儿童家庭有能力尽早植入电子耳蜗,患儿的听力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均能产生更佳效果,从而让更多患儿在听得更清的基础上,重新获得新“声”。
不过,植入人工耳蜗属于听障后期康复,属三级预防范畴,更加积极有效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不妨作为配套政策加以推出。
现实中,药物滥用是导致听障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通过孕情跟踪服务,强化妇女孕期药物尤其是耳毒性药品管理,加大儿童专用药物研发与生产力度,从而大幅度减少因用药不当导致的儿童听力障碍。
当一些家庭知道孩子存在听障时,或已错失最佳干预时期。目前,全国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已达到90%以上,但正是这剩下不足10%的孩子,最容易失去早诊断的机会。进一步强化新生儿听障筛查,尽量争取达到不漏一人的程度,才能通过早治疗、早干预、早康复,将听障对患儿的影响降至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提升听障儿童保障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通过医保报销降低家庭费用负担之外,还应出台相关配套举措,将一系列惠民举措送到听障患儿家庭。
近年来“全城寻耳蜗”频繁发生。人工耳蜗体积小、易遗失,却又价格昂贵,倘若遗失后没有找到,患儿家庭可能再次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人工耳蜗入医保之后,还需进一步明确可否再次享受报销待遇,以及报销比例如何确定等,从而使报销政策更加公平合理。
而提升听障患儿保障水平的最有效方式,是人工耳蜗入医保得到各地普遍响应,从而均等给予每位听障患儿家庭更好的保障。将人工耳蜗入医保的地区日益增多,本身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国家医保局在儿童节这天发布这项内容,具有鲜明的指向意义。
民生福利抽穗拔节的声音需要倾听,美好的生活需要诉说。将这一惠民实事办好,让更多患儿能够听见这个世界的声音和诉说内心的感受,是我们社会对于儿童最好的呵护。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越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