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孝》有言:得学如夫子,言犹未丘能。
在现代人的眼中,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而之所以每个人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发展路径,也是基于自身努力的成果。但实际上,通过观察一些名人的故事就会发现,有些人自出生以来就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而在他们成长的进程中,也势必会得到其他人高度的关注。
曾经,在山东地区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婴儿,他出生之前,国家曾派军队守护产房,而在其顺利出生后,有关部门也鸣响了十三响礼炮为其庆生。对于一个婴儿来讲,能够拥有如此的待遇是十分难得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个特殊的婴儿究竟有着怎样的出身?为何在其出生之际,会受到国家的如此优待呢?
这个特殊的婴儿就是孔德成,而他正是第三十一代衍圣公。据了解,在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年轻的时候,他没能和妻子拥有自己的孩子,而由于其原配离世较早,所以,孔家传宗接代的压力也迫使孔令贻续弦了一房妻子陶文谱。
虽然说在那个时候,他曾与陶文谱生下了一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却并没能健康成长,并顺利继承爵位。就这样,中年无子的孔令贻也开始为家族血脉的传承而感到忧心不已。当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孔令贻将丫鬟王宝翠纳为侧室,并希望她能够为孔家传宗接代。就这样,即使年近中年,孔令贻仍然在为了延续家族血脉而做着努力。
民国八年时,王宝翠三度怀孕,在这个时候,虽然整个孔家上下都感到非常高兴,然而,孔令贻病重的消息却突然传来。由于孔令贻自知无法撑到王宝翠生产,而为了保障孔家衍圣公血脉的传承,他也决定致信当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在这份书信中,他希望政府能够对家中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予以重视。
在这个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孔令贻就因病情过重而离开的人世,当时,很多人也希望王宝翠能生下一位男孩,并延续孔家的血脉。最终,在1920年2月23日时,王氏临产,而在得知王氏生下了男孩之后,北洋政府也感到非常激动,就这样,北洋政府来到了曲埠地区,并鸣响了十三响礼炮,以庆祝圣裔不辍。当时,为了防止有人偷换婴儿或出现意外,北洋政府也派出军队对产房进行了保护,与此同时,一位将军也来到了孔府坐镇,以表达政府对衍圣公的重视。
当时,孔家为这个男孩取名为孔德成,而由于孔德成的身份较为特殊,所以,他的成长过程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虽然说孔德成是一个身份尊贵的孩子,但是,在其出生十七天时,王氏就因产褥热而离开了人世。在此后的日子中,孔德成便交由嫡母抚养,而在孔德成满百日时,经由北洋政府的指令,孔德成被授予了衍圣公这一爵位称号。自此,衍圣公已经经历了三十一代人的传承。
在成长的过程中,孔德成被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而无论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特长技艺,他都得到了非常精细的培养。在民国二十四年时已经接触到了新派思想的孔德成认为,世袭爵位不应该存在于民国,毕竟民国社会已经是较为现代化的存在了,如果继续传承这种世袭爵位的话,也无异于是一种思想的倒退。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便请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销衍圣公这一爵位。然而,在南京民国政府看来,传统是不能够被废除的,所以,孔德成的衍生公称号便被改为了“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一位特任官。从孔德成的这种做法中也能够感受到,作为孔子的后人,他的思想境界是相对较高的。
在1949年时,孔德成应国民党当局的请求,迁往到了台湾地区,而在定居台湾之后,他也始终在为儒学的复兴作着努力。可以说,在当今儒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孔德成也成为了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而在2008年时,八十八岁的孔德成因病离开了人世,自此,衍圣公的这一封号也彻底消失在了中国社会当中。
结语
从孔德成要求废除衍圣公爵号的做法中就能够感受到,在新时代思想的影响之下,孔德成也已经认识到了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对于孔德成来说,出生在这样个家庭是无法选择的结果,而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也曾用自己的努力传承着孔子的思想与文化,可以说,作为新时代思想的见证者,孔德成也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诠释了孔子后人的风范。
参考资料:《儒者行-孔德成先生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