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有“萧克镇上将”,没有“粟裕镇大将”?有个大将太厉害了

在1955年的全军授衔中,元帅们的次序排列十分讲究。位居榜首的朱老总,其资历和地位无疑高出众人一筹。紧随其后的彭总、林总等元帅,也各自具备独特的优势。至于上将,共有57人,他们当年的排序,主要是依据任职的部门和军区来划分。而萧克能排在上将的首位,主要是因为他当时

他是开国大将中资历最老的人,毛主席亲自发话:他非授大将不可!

这位同志堪称是中国革命的“活化石”,他最早参加过黄花岗起义,民国建立后,他一度官至少将旅长,是孙先生的心腹。后来他又参加红色革命,跟着人民武装奋战数十年,最终成功建立了新中国,他就是张云逸大将。张云逸虽然生长在旧时代,但他却一点也不迂腐,反而非常开明,一直

开国大将回家探亲,一位老太太前来寻他,看到老太太,他立刻下跪

在新中国的十位大将中,王树声是一位很少有人提起的将军,相对于粟裕,陈赓那些大将广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王树声的便少了一些,但是我们今天来看,发生在王树声身上的传奇经历其实并不少,不仅如此,在将军的身上,还发生了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王树声是湖北麻城人,1905年出生

北宋开国大将,曾立下赫赫战功,却被一本小说写成了奸臣

潘美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将领,他曾为宋朝的开国立下赫赫之功,但因为小说杨家将的流传,故事中潘美被丑化成一个奸臣,随着小说的流传,潘美就莫名其妙背负了千年的骂名,可见文人的笔真是比刀还厉害。潘美同赵匡胤一样,他们都是最早追随周世宗柴荣的将领,因此他们的情谊十分深

许光达大将的资历,低于其他九人,为何55年能够获得大将军衔?

我军开国大将当中,有一人的入围曾引起过一些争议,建国之后的几十年都没有改变这种论调,此人就是排在大将末位的许光达。很多朋友认为他论资历不能和其他大将相比,甚至有不少开国上将的贡献也比他大。即便许光达本人曾在1955年提出辞让军衔,仍然没有改变不少人的这种看法。

这位开国大将勇猛无敌,深受主席喜爱,八路军的番号是他打出来的

毛主席总是博爱而仁慈的,对待军中的每个将士都像自己的亲人一般,毕竟很多将领对他都十分忠心和尊敬,而且毛主席还有爱憎分明的性格。只要是人总有点自己的偏好,毛主席也有自己特别喜爱的将领,这些将领往往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今天要说的

这位开国大将天生长有“反骨”,但授衔时,他的排名比陈赓还高

1955年授衔时,新中国共诞生了10位开国大将,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粟裕是“战神”,有无冕之帅之称,他排名第一当之无愧,而徐海东立有特殊战功,排名第二。让很多不理解的是黄克诚,黄克诚高度近视,看似

开国大将张云逸对陈毅说:不能走我前面,陈:马克思的通知书到了

1971年的一天,开国大将张云逸病重,被送进了北京日坛医院。此时,大环境非常不好,张云逸被送进医院后,虽然得到了及时治疗,但总体上还不够乐观。张云逸这天下午,张云逸得到消息,陈毅同志也在日坛医院住院。张云逸二话没说,立即拖着病体来看望陈毅。在护士人员的搀扶下,

1957年开国将帅出访苏联,真性情的刘亚楼,合影时大大方方站前排

建国之初,中苏关系非常友好,客观上苏联方面给予了我国多个领域的援助和指导。虽然赫鲁晓夫上台后,两国、两党之间逐渐在一些理念上产生分歧,但1957年苏联庆祝十月革命胜利活动期间,新中国还是派出了友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祝贺。多位开国将帅都在其中,德高望重的彭德怀元

作风悍勇的开国大将,不敢跟彭总同桌进餐:他有震慑力,我吃不饱

1959年4月,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率领中国代表团到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友好访问。这次访问为期近两个月,彭总担任代表团团长,副团长则是开国大将王树声。此时的王树声,正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与彭德怀是直接上下级关系。尽管如此,王树声并非彭总手下的“嫡系”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