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演义的7大草包,第1名败光半壁江山,第2名放走司马懿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涌现出来的明君圣主,能臣干将不计其数,但与之相对的庸主蠢臣亦不在少数,不说那说出“何不食肉糜”雷语的晋惠帝司马衷,亦不说那指鹿为马、祸乱朝纲的阉宦赵高,单是一部短短六十余载的三国史,就陆续涌现出七大极具代表性的草包。其中,排名第一的

趣聊三国:人生的成功,80%在机会

01公元211年,司马昭出生。是时,曹操已经基本奠定了霸业,司马懿也早就上了曹操的战车,并在曹丕身边混的风生水起。司马昭的出生,应该在司马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因为司马家的生育能力很强,司马懿那一辈的兄弟,传世的就有八个,而且最重要的是,司马昭并不是司马懿的

读了《资治通鉴》我顿悟:一个人能忍、肯熬,结果就差不了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评价《资治通鉴》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它记叙了王朝的兴衰成败,更讲述了帝王将相们的跌宕人生,给后人以无数的启

三国演义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主角分别是谁?

一本小说中,肯定会有主角,配角,如果细分,还有第一主角、第二主角、第一配角、第二配角之分。三国演义中,由于有名有姓的人物太多,据统计有名有姓的至少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剩下的便是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嫔妃、宦官等人。这1191个角色中,有的重

曹操培养了那么多忠臣良将,为何司马懿夺权时,无一人站出来反对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不如一代人,这句话放在三国时期的曹魏简直太贴切不过来。曹操在世时,曹魏集团的文臣武将多如过江之鲫,张辽、徐晃等人都是当世名将,郭嘉、荀彧更是比肩卧龙凤雏。然而当曹操去世后,曹氏一族迅速衰败,他一手建立的曹魏基业也随之落入司

司马懿夺权时,曹操的25个儿子和旧部,为什么不站出来对抗司马懿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日,魏厉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随行。司马懿乘机上奏被幽禁的永宁太后,请求废掉大将军曹爽兄弟,并率领麾下数千名私军控制了京城。曹爽不是司马懿对手,主动辞官后被司马懿定罪,夷三族,史称高平陵事件。曹爽麾下空有数十

司马懿遗嘱:子孙不得为我扫墓!过了1700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司马懿,人称老狐狸,擅长隐忍,多诈谋,三国时期唯一能和诸葛亮掰手腕的人物。其凭借能忍善忍的能力,活到了七十三岁,为后来司马家夺取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个人物,却在临死前谆谆告诫子孙:“吾死后,不得为我扫墓,历代子孙必须遵守!”熟读古书的人物都知道,古

趣聊三国 :为什么说信用比金子还重要

01公元249年年初,小皇帝曹芳打算按惯例去祭拜传位于他魏明帝。曹芳继位时才八岁,所以魏明帝给他留了辅政大臣,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其中的内幕,详见前文《趣聊三国:三国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一般人可能还没听过》),最终的辅政大臣成了曹爽和司马懿。曹爽一开始无论是资历还是

为什么同样是篡位,人们往往瞧不起司马炎篡魏,却认同曹丕篡汉?

有人问我:同样是篡位,为什么人们默许曹丕篡汉,却对司马炎篡魏耿耿于怀?这的确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不过这个问题的确有讨论的价值。本质上都是谋反篡位,为什么曹家就要比司马家名声好得多呢?既然要对比两者,那么分析之前,我们不妨费些口舌先把两个人篡权的过程简述一下

司马懿骂妻,儿子司马师更离谱,毒杀妻子夏侯徽并诛灭大舅哥三族

司马懿晚年十分宠爱妾室柏夫人,经常留宿其室,连正妻张春华都很少有机会能见到司马懿,有次司马懿因病不能起床,张春华出于关心前往探望,谁知司马懿却口出恶言,骂张春华是讨人厌的老东西。#图文万粉激励计划#张春华越想越气,以绝食抗议司马懿的绝情,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