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年五月,安史叛军攻陷潼关,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惊,人心惶惶。六月十三日,唐玄宗带领少数妃嫔、随臣仓皇出逃。行至马嵬驿时,禁军将士发生哗变,杀死了杨国忠,并迫使杨贵妃自尽。之后,唐玄宗与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分道扬镳,李亨没有随父前往成都,而是北上来到了灵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父子嫌隙

关于父子分道扬镳的问题,史书上是这么说的,“行至马嵬,父老遮道请留太子讨贼,玄宗许之,遣寿王瑁及内侍高力士谕太子,太子乃还”。也就是说,在父老的请求下,李亨没有继续跟随唐玄宗南下,而是与之分兵。其实,这里面是有问题提的,因为李亨并没有留在此地“讨贼”,而是率领所部北上。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太子李亨参与了马嵬驿之变,他与父皇李隆基之间产生了嫌隙。在马嵬驿之变前夕,禁军“将士饥疲,皆愤怒”,于是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通过宦官李辅国与太子李亨密谋此事。虽然史书上说,“太子未决”,但实际上他是默许支持这场兵变的。因此在兵变的过程中,太子李亨并未出现,兵变结束后,他又拒绝南下。

二、该往何处

唐玄宗李隆基是靠政变上台的,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六亲不认”。对于这一点,太子李亨非常清楚,假如自己跟随父皇入蜀,随时都有被废掉的可能,毕竟他已经挑战了父皇的皇权。所以,在队伍开拔后,李亨以父老挽留为由,拒绝继续南下。对此,唐玄宗李隆基也无可奈何,只能“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从太子”。

李亨虽然留了下来,但他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广平王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对众人说:“日渐晏,此不可驻,众欲何之﹖”现场一片沉默,“皆莫对”。此时,建宁王李倓打破了沉默,“殿下昔尝为朔方节度大使,将吏岁时致启,倓略识其姓名。今河西﹑陇右之众皆败降贼,父兄子弟多在贼中,或生异图。朔方道近,士马全盛,裴冕衣冠名族,必无贰心。贼入长安方虏掠,未暇徇地,乘此速往就之,徐图大举,此上策也。”

三、灵武称帝

原来,李亨曾经挂过朔方节度大使的职务,虽然没有上任,但与这些将领还是有一些联系的。李亨等人虽然可以去前往河西﹑陇右,但这些地方的军队大多投靠了叛军,所以并不保险。朔方距离较近,军队也很强壮,守将也没有异心。而叛军刚刚进入长安,还没有来得及招抚朔方,因此可以前往此地,然后组织平叛事宜。

七月九日,李亨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朔方军的大本营灵武。三天后,李亨在灵武南门的城楼上,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此时的唐玄宗尚不知情,他还发布了一道旨意,“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当灵武的使者抵达成都时,唐玄宗才明白皇位已被儿子夺得,这场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算是告一段落。

参考资料:1.《新唐书》;2.《资治通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