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钟会作为主将,带领大军伐蜀,经过艰苦作战,和姜维相持于剑阁,骑虎难下。他感觉取胜无望,都准备退兵了,突然传来好消息,姜维率众归顺自己。原来邓艾偷渡阴平,直接插入蜀汉腹地,经过绵竹血战,逼迫后主刘禅归降。刘禅向邓艾归降后,为表示诚意,下诏令姜维向钟会投降,蜀汉遂亡。
       钟会立下灭蜀大功,他为什么要谋反,落得个灭族的结局?仔细分析相关史料,可知有三个原因。


       其一,钟会看到同伴邓艾被司马昭猜忌,落得个阶下囚的地步,兔死狐悲。
       魏国灭蜀,最大的两个功臣是钟会和邓艾,两个人一个在前面吸引蜀汉大将军姜维的火力,一个在绕道后方,开辟第二战场,包围两人巧妙配合,才灭了蜀汉,缺了哪一个,都很难灭亡蜀汉。但是在灭蜀后,钟会不满邓艾在成都居功自傲,于是想除掉邓艾。他向司马昭写了一封密信,检举邓艾有谋反之心,司马昭于是下令,用囚车将邓艾押送回京发落。
       虽然钟会此举除掉了邓艾,但是他感到非常悲哀,为司马家族出生入死的邓艾,竟然说被拿下,就被拿下了。如果换成钟会他本人,也是如此下场。司马昭对邓艾、钟会哪一个人都不信任,都想除掉。钟会还不如先下手为强,还可能有一线生机。
       当年韩信,就是因为妇人之仁,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被吕太后斩杀。如果韩信早早反抗,很可能和刘邦、项羽三足鼎立,提前进入三国时代。


       其二,钟会不满司马昭架空曹魏。
       曹魏自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后,曹魏大权一直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先后经历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当时的曹魏,先后经历曹芳、曹髦、曹奂三个小皇帝,早已名存实亡,皇帝的威严还不如曹操时期的汉献帝刘协。
       但是魏国还有忠于曹氏家族的官员,如王凌、毌丘俭、文钦、诸葛诞等发动淮南三叛的曹魏将领。钟会是太傅钟繇幼子,钟繇出身于颍川钟氏,很早跟随曹操,深得曹操信任,被曹操比作萧何。曹魏建立后,钟繇被拜为廷尉,后升迁为太尉,是三公之首。魏明帝曹叡时期,钟繇又晋升为太傅,妥妥的曹魏元老。钟会作为钟繇的儿子,也可能对曹魏忠心耿耿。他在没有掌握兵权前,对司马家族言听计从,也可能是为了卧薪尝胆,取得司马家族的信任之后,反戈一击,还政于魏帝。


       钟会和姜维在成都作乱,对外宣称是奉已故去的郭太后(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遗诏,号召忠于魏国的大臣勤王,讨伐司马昭。因此,钟会内心,还是有一丝对曹魏的忠心。
       其三,钟会个人有野心,又被姜维挑唆。
       归降钟会的姜维,是一个不安分分子,他虽然表面上归顺钟会,但是他肚子里还有小九九。他的计划比较阴毒,是挑唆钟会和邓艾两人关系,使其自相残杀,再伺机夺回成都,还政于后主刘禅,光复蜀汉。


       钟会个人也有野心,他已经不满足于被封为司徒,县侯,而是想要称王,甚至是当皇帝。人的野心和他的权势成正比,司马家族在高平陵之变前,也没有架空曹魏皇室,成为第二个曹操的野心。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及其党羽被诛杀,司马家族夺取曹魏朝政大权,才萌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钟会和姜维两人,一拍即合,钟会和姜维交好,希望姜维帮助他,姜维给钟会“出谋划策”,实际上是为了将时局搅浑,从中渔翁得利。


       结语
       钟会之所以谋反,最主要的是上述三个原因,他看到邓艾的下场,兔死狐悲,对魏国有一丝忠心,个人又有野心,被姜维挑唆,才在成都作乱,起兵讨伐司马昭。但是由于时运不济,当时他的部队都忠于司马昭,最后功亏一篑,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