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调节人体血压和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阻断该系统活性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俨然已经成为了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药之一。
然而这一大类药物还存在着特异性不高、易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咳嗽等很多副作用。因此,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应运而生。它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主要介质,作用于机体内的特异性受体。
ARBs能够避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所产生的的副作用,从而还能很好地发挥药效,并且还有已经被证实地心、脑、肾等靶器官保护作用。
目前为止,ARBs已经是一类广泛应用到内科的药物,它被批准为治疗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以及心衰等多种常见疾病。另外,ARBs也是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级预防药物之一。大约十年前就有过统计,全球至少有不同疾病的两亿患者长期使用ARBs治疗。
然而就是这样广为人知的经典药物,却在2018年时被发现可能存在致癌物。起因是ARBs中很常见的缬沙坦被发现存在N-亚硝基二甲胺,这是一种可能性很大的致癌物质。
此后,又在另外两种ARBs,氯沙坦和厄贝沙坦中发现了另一种潜在的致癌物——N-亚硝基二乙胺。2021年时,学界又在这三种ARBs发现了叠氮化合物,也是一种致癌物。因此,关于ARBs是否致癌也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
一、十多万人荟萃分析:降压抗心衰常用药,或大大增加癌症,特别是肺癌发生风险!
众所周知,癌症发病的过程中,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基本因素就是累积暴露。这个概念应用到ARBs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长期服用ARBs与癌症发病风险升高之间的关系。因为在三种非常常用的ARBs药物中发现了三种不同的潜在致癌物,因此探明ARBs和癌症之间的联系就很必要了。
这项试验包括15项和ARBs相关实验者的试验数据,并进入到荟萃分析,主要就是累积暴露于ARBs的参与者和所有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结合,以及ARBs累积暴露和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最终,一共有74021名参与者纳入试验,总累计暴露量为172389人/年。结合数据学者们发现,这些参与者最常用的ARBs是缬沙坦和替米沙坦。此外,也有六万多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
研究人员通过荟萃分析发现ARBs组的所有参与者和所有癌症的累积暴露以及风险比之间的影响。结果是ARBs的累积暴露程度和所有癌症发病的风险总和之间存在明显的高度相关性。另外,有两组普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亚组,也能够表明累积暴露于ARBs和癌症发病风险提升之间存在联系。
此外,未接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ARBs治疗患者中,也能够发现暴露于ARBs和癌症发病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在ARBs累积暴露的时间平均大于三年的试验中,新发癌症的过量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相比之下较低的累积暴露试验,即ARBs暴露时间低于三年的参与者中,癌症风险并没有显著增加。或者说使用ARBs治疗相关疾病不到三年的患者中,新发癌症的风险并没有增加。
另外,在累积暴露于ARBs大于三年的参与者中,学者发现: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ARBs两种药物治疗的参与者,发生癌症的概率为8.4%;但是仅仅只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患上癌症的概率仅为7.5%。不过在ARBs累积暴露不超过三年的参与者中,相比于只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来说,两者都用的人新发癌症的概率也没有增加。
研究的最后一大部分是单独考察ARBs累计暴露和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大规模数据筛查,学者发现ARBs的累计暴露和肺癌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参与者暴露在ARBs的累积时间越长,患上肺癌的风险比就越大。
研究人员同样也深入探究了暴露时间是否存在节点。最后,学者发现在累计暴露时长大于2.5年的时候,和肺癌的发生风险上升之间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当参与者暴露在ARBs的累积时长不足2.5年时,其患肺癌的风险并没有增加。
学者们也用相同的研究方法探索了ARBs累计暴露时长和前列腺癌、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但是并没有发现彼此之间有相关性。
虽然试验过程看起来很复杂,但是总结下来其实就两句话:随着参与者暴露在ARBs中的累积时长越长,癌症的发生风险就会越高,并且这个累计时长至少要超过三年;如果累计时长的基数为2.5年,那么随着暴露时长累积越久,参与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就越高。
这项试验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表明ARBs系列药物和癌症之间存在联系的研究。这可能和ARBs其中含有多种已明确或者潜在的致癌物有关,不过具体机理还需深入证明。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选择的丰富,高血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和身边。高血压复杂的病因就造成了患者用药也不是单一的,但是高血压本身就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再加上药物都是具有一定副作用的。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自身健康情况的恶化并不是因为原发疾病,而是自己每天都会服用的药物。
ARBs这种常用的降压药近年来就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它所带来或者潜在的副作用也成为了健康界亟待深入探索或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Hypertension:ARBs与从轻度认知障碍进展到痴呆风险存在相关
此前有过研究发现,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这个系统的降压药有可能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恶化成痴呆症的进展有关。但是,这种关联是否体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ARBs之间是否不同还需明确。
去年中旬,来自国际权威心血管杂志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就诠释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项研究涉及到403位即患有高血压同时还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平均年龄为74岁,有接近40%的人在平均三年的随访期内病情进展为痴呆症。
这项研究在随访期内,学者团队筛查了参与者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等五大类非常常用的降压药物。研究人员在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就开始了数据筛查。
结果发现,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其他几类传统降压药相比,ARBs和轻度认知障碍进展到痴呆风险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不过这种风险并不太高。
学者认为,虽然这项实验样本比较小,但是因为这项结果对于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值得在更大型的临床试验或者前瞻性试验中进行深入验证。此外,关于ARBs和重症新冠之间的关系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J Travel Med: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会增加人群患严重COVID-19的风险
即便到了今天,新冠浪潮已经进入了下一个节点,对于我们来说,它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了。但是在医学界,新冠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和深入研究的疾病之一。
2003年,SARS-CoV,也就是SARSβ冠状病毒引发了非典。十几年后,同宗同源的SARS-CoV-2引发了COVID-19,也就是新冠。科学家发现SARS-CoV-2病毒能够和机体下呼吸道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受体发生结合,从而进入到机体肺脏内。在10~14天后,结合后的病毒引发的病毒性肺炎和呼吸衰竭会在易感人群中发生。
来自美国某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正是基于此,发现了为何某些新冠患者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学界继续开发新冠的新型疗法。
学者通过实验性模型进行研究后发现,当他们静脉输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后,呼吸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受体的数量就会发生明显的增加,这也给了新冠病毒更多与其结合的机会。
也就是说,长期规律性服用ARBs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两种药物的患者,下呼吸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受体要比普通人更多,因此更容易和新型冠状病毒相互结合。这就造成了这部分患者更容易发生伴随病毒性肺炎和呼吸衰竭的新冠,也就是说患者更容易因为这两种药物感染表现出更严重的疾病患病风险。
这项结论在另一项研究中也得到了论证。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和慢肾患者更容易出现症状严重的新冠。这项患者均符合ARBs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推荐适应症。
总之就是这两种药物拥有的特殊药理机制会增加人体呼吸道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受体,从而提高其和新冠病毒结合的概率。但是研究人员也表示,这不应该成为需要这两种药物治疗疾病的患者的停止服药的理由,想要降低患新冠的概率,避免人群聚集等方式或许才是最恰当的。
写在最后
因此,作为治疗高血压等方面非常常用的ARBs,也存在如此之多的潜在不良事件风险。这也提醒我们,任何药物,即便它具有再多的应用范围,再强的疗效,都难免会有一些副作用。所以与其患者去尽量规避副作用,不如我们直接不用这些药。
当然这里不用并不是指的生病不治,而是规避如高血压等疾病的出现。我们平时一定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熬夜次数,多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这都是防止血压升高的妙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