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建于1896年,原名为南洋公学,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去年,上海交大迎来了它的125岁生日,就在校史博物馆中,有着这样一件“镇馆之宝”,它就是钱学森曾经的试卷。一张平平无奇的试卷为何能成为上海交大的“镇馆之宝”?钱学森留下的墨宝中,还有哪些较为著名的?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在大多数人眼中,钱学森辉煌的一生是从赴美留学开始的,在美国的十几年中,钱学森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重大成绩,还深受美国军部的重视,成为了团队中唯一一个,没有美国国籍,却能随意出入五角大楼的人。但事实上,钱学森的才华,早在少年时期就有所体现。

1929年,钱学森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即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他选择了机械工程学院,就读于铁道工程系,在上学期间,钱学森成绩优异,尤其是从第三学年开始,钱学森每个学期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90分,就这样,他获得了优秀学生免交学费的奖励。

这张考卷的考试时间是1933年6月,科目是水力学,可以看到,不管是试卷的哪一面,都只有工整的演算过程和步骤图,涂改的痕迹少之又少,一直到最后一个符号,字迹都非常工整。

1980年,钱学森的老师,上海交大水力学的考试金悫将这张试卷捐给了学校,之后,这份试卷就被上海交大珍藏了起来。这份试卷能让金老师珍藏了近50年,又被上海交大如此重视的原因,不止是因为钱学森的身份,更多的是因为这张试卷背后的故事。

这张试卷共有6道题,钱学森每道题都回答正确,并且步骤清晰明了,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满分。而试卷发到钱学森手中的时候,他却发现在最后一题的最后一个步骤中,自己错把Ns写成了N,漏写了一个s后,答案的方向就错了,因此他主动找到金悫老师,指出了自己的错误,并让老师给他扣去了相应的分数。

就这样,这张试卷最终得分96分。虽然不是满分,但这件事可以看出钱学森实事求是的品质,也让金悫老师和上海交大的其他老师对阅卷不够严格的问题开始加以重视。正是因此,金悫老师才会将这份试卷珍藏了这么久。试卷被放到博物馆后,上海交大的学子们得到了一睹钱学森墨宝的机会,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说到钱学森较为著名的墨宝,除了这张试卷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一封信,这是一封求救信。

钱学森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留学美国期间,他师从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卡门,并与之合作,对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当时那个年代,飞机和导弹技术还十分落后,世界上已有的公式都只适用于飞行速度小于0.5倍的高速飞机,而钱学森发现,如果采用流状态点处的切线近似,不仅能让结果更加精准,还能扩大研究范围,就这样,著名的“卡门钱近似方程”出现了。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1949年,年仅39岁的钱学森就担任了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的主任,连《纽约时报》等报纸都报道了这一消息。事实上,早在1936年,钱学森刚从麻省理工转到加州理工的时候,就选择了当时几乎无人问津的火箭研究领域,足见他的眼光有多长远。

1937年,钱学森在卡门的推荐下,进入了火箭研究小组,小组里的其他成员都是“偏科型选手”,动手能力强,但是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而钱学森的加入,立即改变了这种情况,在小组里,钱学森是一个类似军师的存在。在二战期间,德国火箭让全世界都长了见识,也让美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军方找到火箭研究小组,让他们开始研制火箭助推重型轰炸机起飞的装置。

1943年,钱学森提出了三种火箭的设计方案,并写下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可以说,这篇报告为美国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研究进程奠定了基础。1945年,钱学森又奉命来到了日本,实地考察当地空气动力学和火箭导弹的研究情况,并与团队共同完成了《面向新水平》的报告,报告共9卷,其中5卷是由他执笔的。毫不夸张地说,这份报告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整个航空事业规划的方向牌和路灯。

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远在美国的钱学森知道这个消息后,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复,中秋节当晚,他与妻子蒋英一致决定,放弃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到国内,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然而,这段回国之路却异常艰难。

1950年至1955年间,钱学森一家遭到了美军的监视和软禁,为了不让钱学森回国,美军甚至还曾将他关进了监狱。在狱中,每隔几分钟灯就会亮,时不时还会有守卫前来,钱学森几乎没有睡上一天好觉。过了整整14天,加州理工交出了1.5万美元的巨额保释金,才将无辜的钱学森救出了监狱,回家后,钱学森连话都不会说了,身体和心灵双重的折磨让他整整瘦了15公斤。

钱学森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他一边继续着研究工作,一边静静地等待着机会。到了1955年,钱学森无意中看到了一张画报,画报中有一张熟悉的面孔,正是其父钱均夫的好友陈叔通先生,于是,钱学森想到向他求救。6月15日,钱学森在家中写下了这封求救信,信中写道:

“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除去学森之外,尚有多少同胞,欲归不得者。我们在长期等待解放,心急如火,唯恐错过机会,请老先生原谅,请政府原谅。”

字字肺腑,让人动容,但由于美国人的监视,钱家人的交友和通讯都受到了管制,该如何将信寄出去呢?

1955年,钱学森回国前,曾有记者询问他是否还会回美国,钱学森坚决地回答道:

“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而后来的人生中,钱学森也确实做到了,再也不踏上美国领土这个承诺。回国前,钱学森给陈叔通写下了一封求救信,为了避开美国政府的监视,他特地将这封信夹在了蒋英要寄给妹妹的信件中,蒋英的妹妹当时居住在比利时,这样的信件往来非常正常,并且,蒋英还是用左手写的收件人地址,因此美国人并没有起疑心。

寄信的时候,蒋英和钱学森分头行动,钱学森站在商场门口吸引特工的视线,蒋英则偷偷潜入了商场,将信件投入了邮筒。接到信后,蒋英的妹妹将信转寄到了上海,钱学森父亲的家中。陈叔通看完这封信,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将信交给了周总理。

当时中美特使正在日贝瓦举行会谈,会谈的问题就是在美国的中国人难以回国的问题。一开始,美国特使还相当自信,他们称,没有证据证明钱学森想要回国,也没有证据证明美方政府有阻挠中国人回国。然而,当他们看到了钱学森这封信后,瞬间哑口无言了。为了让美国放回钱学森,周总理不惜用11名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军战俘做交换,但事实证明,这是值得的。

1955年9月17日,经过了五年的坎坷,钱学森一家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道路。10月8日,钱学森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在美国,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又是被美国军方重视的科研人员,他的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美金,而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连毛主席的工资都只有400多元,钱学森的月工资则只有300多元,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科研环境都一落千丈,但他毫无怨言。

钱学森的回国,不仅加速了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发展,更让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有了质的飞跃。面对国家和人民给予的荣誉,钱学森只是谦虚地说:“我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真正伟大的是我们的党、国家、还有人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