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说过:“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人呐,都是如此,年轻的时候渴望跟各路的朋友交往,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觉得这些事没啥意思了,从而选择一个人的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在这个“人情社会”,就容易被人视为异类。别人会认为,你是不是出了某些问题,才不跟别人往来。

如果独处的你,听到了这些话,也会质问自己,独处的自己,究竟是不是异类呢?越是思考这个问题,你越会怀疑自己的选择。

其实,人到中年,选择独来独往的人多得去了,这并不是异类,而是一种成熟。

逐渐讨厌跟外人、熟人接触,而选择独来独往,有这些目的。


目的一:远离人情世故,让生活变得简单。

人情社会的核心,就是“人情世故”。在单位,要讲究人情世故;在一些社交场合,也需要讲究人情世故。

这人情世故,说实话,麻烦得很。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或者让别人不满意,就会引起各种矛盾和冲突。

你是一个老实人,比较喜欢直来直往的说话方式,谁知道对方讨厌你直来直往。你跟他的关系,将变得愈发紧张、僵化。

接触这些事的次数多了,你自然就会觉得“人情世故”毫无价值,只会给自己造成严重的情绪、精神内耗。

人到中年,做个独来独往的人,什么人情世故都不在乎,我相信,生活会变得愈发简单。简单的生活,才最适合中年人。

不要怕成为异类。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异类,才有可能活出真我。


目的二:曾经被人伤害,逐渐对社交反感。

所有的厌恶、嫌弃、远离,都源自于过往“刻骨铭心”的经历。

你跟某个亲戚往来,对别人十分上心,哪怕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分给别人一点。原以为,自己的真心,也可以换来别人的真心。

现实却是,自己的真心,换不来别人的真心,只换来了别人的辜负。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基本上,亲戚之间都会“老乡见老乡,背后就一枪”。双方的关系太尴尬了,没有家人亲近,但也比外人的关系好一点,以至于“背后一枪”的可能性特别高。

曾经被人伤害过的你,大概率会对社交无感,甚至反感。只能说,总有一段伤痕累累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

随着金钱至上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未来,因为利益而害人的情况,将时常发生。注定,独处会成为一种趋势。


目的三:将重心转移到家庭,对外人毫无感觉。

网络上,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人这辈子,要对得起三个人,首先是自己,其次是家人,第三是恩人。

人到中年,为什么不少人会“回归家庭”?因为有所经历的中年人发现,外边都是虚的,只有家里人是最为实在的。

外人说的话,十有八九都是假话;外人做的事,十有八九都损人利己。把精力放在外人的身上,基本上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

家人说的话,虽然现实,但都是真心话;家人做的事,十有八九都为了自己人好。也许,我们对家人好一点,家人就会特别感动。

对父母好一点,也许父母会感受到子女的孝顺;对孩子好一点,也许孩子会感受到父母之爱;对伴侣好一点,也许夫妻生活会更和谐。

回归家庭,这是成熟之人的必然选择。江湖虽然灯红酒绿,但也虚虚假假,跟家庭相比,依旧是相差甚远。


目的四:避免相互攀比,相互见不得人好。

人性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传统的“见不得人好”。

这种“见不得人好”的观念,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出现了。谁强,人们就仇视谁;谁弱,人们就嘲笑谁。所谓“笑人无,恨人有”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强与弱,跟别人又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别人会对我们产生“见不得人好”的心态呢?因为人类存在攀比心。

大家都是亲戚,他的孩子成绩好不好,第一时间就会拿你的孩子进行攀比。大家都是同事,他赚的钱多不多,第一时间也会拿你的收入来攀比。

攀比赢了,对方自然喜笑颜开,比中了奖还要高兴。一旦攀比输了,对方就会仇视我们,比输了钱还要气愤。现阶段的各种仇富,莫过于此。

正如孔子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而不均,其实是无法改变的。注定人性当中“见不得人好”的心态,会愈演愈烈。选择独处,避开这些麻烦,算是明智的选择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