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3月2日,周总理焦急的将睡梦中的毛主席唤醒。
随后说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苏联打我们了!”
对于这个消息,毛主席虽然震惊,但并不感到意外。
中苏关系早已恶化,苏联对于中国的领土虎视眈眈,想要用军事上的威胁来逼中国就范。
危急关头
面对这样危急的状况,毛主席果断地下达了三条指示。
毛主席所下达的第一条指示,便是对苏联进行反击。
冲突爆发的地点,正是后世所熟知的珍宝岛。
1967年1月23日到1969年3月2日,苏联方面曾经16次侵犯珍宝岛地区,挑起冲突,打伤了中国的边防军人。
面对这种情况,我方给边防战士下了命令,要做好在珍宝岛和苏军正式开战的准备。
3月2日上午九点左右,苏军又一次侵犯珍宝岛。
这一次,显然比之前都要来势汹汹,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出动了装甲车。
幸好,我军也并非毫无准备,在得到毛主席反击的指示之后,我军立刻调动了早已储备在江岸附近的炮兵部队以及后备队。
同时,我方还派出一支30人的队伍,秘密的接近了苏军边防的指挥哨所,利用灌木丛的掩护,向苏军开枪。
苏军方面在发觉部队动向之后,便十分张狂的向我军部队提出警告。
不过,我军并没有理会苏军的叫嚣,继续开火,双方的战斗状况十分激烈。
珍宝岛上开战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北京。
百姓群情激愤,很快就冲上街头游行,对苏联政府侵犯我国领土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抗议。
毛主席则对游行群众发出倡议,在游行过程中,要坚持五不原则,即不冲、不砸、不烧、不抓、不打苏联驻中国使馆、机构和在中国人员。
但相比之下,苏联的格局就小得多。
自3月4日开始,苏联组织了十万民众,也上街游行,甚至教唆这些游行示威的军民打砸中国大使馆,烧毁中国的国旗。
当然,珍宝岛上的冲突也并未停止。
3月7日毛主席在会议上再次指出:“如果苏联打到我们岸上,我们就打到他的岸上。”
3月13日,外交部向苏联发起了警告:“严正警告你们,中国的领土是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的。如果你们一意孤行,那么,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苏联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毛主席预料到这件事不会轻易结束,因为,苏联在珍宝岛上是吃了亏的,所以,他们必然会调动更多的兵力,来挽回在珍宝岛上的损失。
果不其然,3月15日,苏联出动了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同时还配备了大量的战斗机进行掩护,向我国边防军再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不过,这一次他们也没有占到便宜。因为,边防战士们早就已经设下了包围圈,苏军一头冲进来之后,便立刻遭到了我军猛烈的围攻。
战斗持续到了晚上七点,由于我军早有准备,所以,苏联军队损失惨重,只得灰溜溜的全部撤回。
各方博弈
但苏联的撤退,并不意味着战斗结束。
他们依然在疯狂的调集兵力,无法接受自己被中国打败。
苏联内部则陷入了漫长的争论之中。
一部分官员认为,他们在珍宝岛损失已经太大,所以应该及时收手。
但更多的人认为,一旦完全撤军,会让苏联变成国际上的笑话,更会让苏联失去国际统治力,所以,这场仗必须要进行下去,直到将中国彻底打败为止。
可是,当时的中国军事实力虽然还赶不上苏联,却也不容小觑,苏联要用什么办法彻底击败中国呢?
此时,摆在苏联人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个就是坚持大规模作战,用军队直接闯入中国的本土。
但这样一来,苏联的日子也不好过,要支撑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必定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很可能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更会让美国趁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他们又提出了第二个意见,那就是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更详细的说,是要动用核武器,对中国的各个重点城市,进行外科手术一般精准的核打击。
这个计划一旦成功,那么,整个中国会全部陷入瘫痪。
苏联想要拿下中国,似乎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不过,苏联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虽然早有风声,但最后更详细的计划,却是由西方披露出来的。
1969年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其中写道:
“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这正是美国的一次试探,因为在此之前,苏联预料到美国可能会从中作梗,所以事先知会了美国大使,希望他们不要插手苏联和中国之间的矛盾。
但美国表面上点头,背地里却另有打算。
此时,苏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让美国感到不安。
如果要对抗苏联的话,美国就必须要和中国建立稳定友好的外交关系。
如果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国倒下,对美国绝对没有好处。
然而,当时美国和中国之间还没有正式确立外交关系,直接找到中国透露消息的话,可能会把矛头引向自己。
所以,美国方面经过反复衡量之后,决定让报纸以传播八卦的方式把消息透露出来,将来即便有什么麻烦,也完全可以把所有的黑锅甩给记者。
而对于苏联的核打击意图,毛主席也完全能够猜到。
如今的苏联早就已经走上了一条扭曲的道路,四处宣扬霸权,将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坚守的原则弃之脑后。
中国的存在影响了苏联在亚洲称霸,所以,苏联欲将中国除之而后快。
核打击,的确是当下打击中国最简单高效的办法。
不畏强敌
但毛主席却觉得,这件事情尚有转机。
这也就来到了毛主席所下达的第二条指示——著名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面对苏联的威胁,中国上下进入到了一种战争的状态。
北京等大城市开始修筑地下防御工事,重要的工厂搬迁到偏远山区,国民经济也转入了战时状态。
当然,这只是最后的手段。
事实上,毛主席始终认为,核战争是打不起来的。
因为,世界绝不可能是苏联一个国家说了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如果中国被苏联击垮,那么,苏联控制亚洲便指日可待,那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场面。
美国刻意对中国透露核打击的消息,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更妙的是,毛主席利用了苏联和美国之间存在的矛盾。
在苏联要发动核战争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之时,毛主席添了一把火,他提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方案。
毛主席表示,我们中国也是有核武器的,虽然数量不如苏联多,但只要苏联胆敢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那我们就立刻把所有的核武器,都投到美国的军事基地去。
接下来,考虑到核打击之后,中国的绝大部分土地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
所以,我们将组织全部的军民冲向苏联本土。
军队开路,民众随后跟上,在苏联境内和他们进行长期的游击战。
中国的人口多,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占据优势。
毛主席这个计划一透露,苏联和美国同时傻了眼。
特别是美国,他们本来还是看热闹的心态,万万没想到,自己如今成了故事里的主角。
苏联这边则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经过反复讨论之后,苏联方面的官员认为,如果把中国逼到绝路上,中国是完全有可能实施毛主席所说的这个庞大计划的。
到那时,苏联岂不是得不偿失?
而这个时候,美国又来了一招火上浇油。
原来,在看到毛主席的计划之后,美国方面反复思量,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源头上扼杀这次核战争。
所以,美国方面立刻告知苏联,如果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话,那么,美国也会对苏联进行同样的核打击。
甚至,他们还送来了详细的计划,比苏联对中国的那一份更加夸张。
美国在计划中表示,他们会针对苏联的130多个城市进行核打击。
只要苏联有一枚远程导弹离开发射架,投向中国的土地,那么,美国的报复就会立刻开始。
美国的反应让勃列日涅夫大怒,并直呼被美国人出卖。
但生气完之后,冷静下来的勃列日涅夫不得不选择放弃此前的核打击计划。
因为,这次计划有可能带来的代价,让苏联难以承受。
危机解除
而在这个阶段,毛主席还下达了自己的第三条指示,那就是让领导干部有序的撤离北京。
其中的道理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苏联当时内部还陷于争论当中,也就是说,随时有可能改主意。
如果他们还是坚持要进行核打击的话,北京是第一个攻击目标。
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聚集在北京,一旦遭受攻击,我国的指挥集团很可能一夜之间瘫痪。
所以,经中央商讨过后,除了周总理和少量干部留守之外,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中央干部全部分散到全国各地,以防不测。
除了领导干部之外,各大城市也都对居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疏散,甚至著名的知青下乡,也与这次事件有关。
毛主席号召大量知识青年下乡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国保留下来这些革命的种子。
青年们全都聚集在高校之内,很容易成为苏联打击目标,但是分散到乡村的话,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留在北京的周总理,则开始了和苏联之间艰难的谈判。
如果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化解这场矛盾,当然是最好不过的。
如果谈判破裂的话,我们也有最后的准备。
中央的各个将军们,已经去到了不同的大城市坐镇,各大军区的战士们枕戈待旦。
无论苏联进攻哪里,我们都可以发起反击。
苏联这边,则在中苏边境屯兵百万,以此作为自己谈判的筹码。
就在这样一种紧张的氛围里,十月份,谈判正式开始。
苏联提出了许多过分的条件,被周总理一一驳回。
苏联国内的态度则几经变动,两派人马争执不下。
但毛主席断定,我们的谈判会成功,而成功的因素之中,有苏联,也有美国。
从苏联本身的角度而言,他们之前在珍宝岛已经是损兵折将,也看到了中国的态度是绝不妥协的。
他们现在,在边境屯兵,看起来威风,但军费开支已经令国家不堪重负。
再这样下去,很有可能动摇统治的根基。
所以,苏联表面强硬,其实内心更想和中国谈条件,而不是直接开战。
至于美国,则更是一个大为有利的因素。
因为,美国是想要和中国建交的,出于这个目的,美国在这件事情上会明里暗里对苏联施压,而苏联显然是不想和美国爆发正面冲突的。
当然,中国本身更是制胜的关键。
我们已经向苏联表达了明确的态度,中国人民厌恶战争,但绝不畏惧战争,我们的战士和人民随时准备抵御外敌。
10月15日,苏联代表柯西金无奈地对勃列日涅夫报告:
“也许美国的所谓核报复计划是恐吓,但中国的反击决心是坚决的。虽然他们的核弹头不多,但我们不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剥夺他们反击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在4年前就进行过导弹负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其命中目标的精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他们有了防备,现在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们应该和中国谈判。”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勃列日涅夫不得不低头,放弃了此前对于中国的一系列进攻计划。
一场笼罩着中国的危机,也终于消散。
参考资料:
张敏卿《中苏珍宝岛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善后处理》
何慧《美国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反应》
张世忠《寸土必争珍宝岛事件始末》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