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先后见证了曹操、曹丕父子俩的时光,不可否认,曹操是枭雄,曹丕亦有手段,但尽管曹操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却没有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一方面确实是司马懿有智谋,就算曹操对他有所怀疑,但还没有到下死手的地步。 另一方面是司马懿的家族世代为官且官职不小,里面的关系盘根错节,曹操先后两次征召司马懿,便可知他的影响力。

曹丕称帝后,明面上是对司马懿予以信任,但司马懿并不掌握实权,后来曹叡登基,为魏明帝,魏明帝年幼时,其母因产生怨言而被曹丕赐死,曹丕还曾有过另立太子的想法,可想而知,魏明帝对于宗室并不是非常信任。 因此年幼的魏明帝开始和司马懿走得近,司马懿便也得有机会逐步掌握大权,而司马懿的长寿也是他阴谋得逞的主要原因,魏明帝在位仅12年,年仅36岁便告别了,临终把年幼的曹芳托付给了司马懿和曹爽。

彼时还不是司马懿夺权的好时候,曹氏仍有能力击垮司马氏,而司马懿有个很明显的个性特点,那就是隐忍,当司马懿受到曹爽排挤,明升暗降,成为无实权的太傅,司马懿便不与曹爽正面产生冲突,而司马懿作为曹魏政权中的老臣,资历深,不用司马懿出面,也有官员为其抱打不平。 不过“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去到高平陵祭陵,起兵夺取大权,过程是“快、狠、准”,可以说司马懿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其中也有他那三千死士的功劳。 死士,简明扼要来说就是不畏死的精锐将士,古代有诗是:“万金买死士,一散无复还。”

司马懿一边要时刻防备着曹爽,谎称有病闲居在家,一方面还得偷偷豢养死士,大隐隐于市,为了不让曹氏知道他在培养死士,这些死士在平常的时间里都是混迹于普通老百姓中,待司马懿下达命令,才会把自己的一身本领发挥出来。 那么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又是如何保证死士誓死效忠的?这就要说到兵荒马乱中,普通百姓的处境,由于家庭太过贫困,没有能力把孩子抚养长大,各地都出现有弃婴的情况,县志里对此也有记载。

司马懿便是培育弃婴作为自己的死士,也许司马懿一开始并不是冲着夺取曹魏江山而栽培死士,但死士于他而言是大有用处的。死士从小培育起,一方面是确保了他们的能力,一方面就是施予他们的思想教化,再偶尔给些好处,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价值,因此这类死士通常对自己的主人是非常忠诚的。 当然,三千人中还有来自贫寒之家的子弟,他们虽然不是弃婴,但受生活所迫,那么在权贵给予的利益以及家人受权贵所迫的威逼利诱下,也会让他们忠于自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巨大的风险与好处是成正比的,因此也有人会铤而走险,这也说明了司马懿的手段实在太高明。那么三千死士在高平陵政变后是什么结局?虽然在《晋书》上记载有“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但并没有记载死士的结局。 不过通过其他历史文献还是可以知道,死士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便会被消散,也会得到他们该有的赏赐,而司马懿在政变后掌握实权,不过他和曹操一样,便没有做出篡位的事情,把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后人。 在司马懿死后1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登基称帝,为晋武帝,曹魏政权就此落幕,晋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西晋历时仅半个多世纪,紧接着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而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但东晋的大权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并且内部并不团结,因此史学家对晋朝的评价并不是很好,这些大概也是司马懿当年未曾预料到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