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北京时间5月18日,海底捞旗下子公司特海国际,以“HDL”为股票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IPO,实现港股和美股双重上市。这意味着,张勇夫妇收获了自己旗下公司的第四个IPO。此前,张勇已成功实现海底捞、颐海国际、特海国际港股三个项目的IPO计划。

特海国际(HDL)美股上市首日行情。

特海国际上市首日盘初涨48%,截至收盘报22.29美元/股,涨近14%,盘后涨0.45%。截至5月17日港股收盘,特海国际港股(9658.HK)报17.36港元,涨2.48%。

当年拆分业务,当年在港股上市

特海国际的崛起,无疑给中国餐饮品牌出海做出了标杆性的示范。海底捞的海外业务始于2012年,此后海底捞的足迹踏遍亚洲、北美、欧洲和大洋洲12个国家,开出了百余家餐厅。

2022年,海底捞开始分拆海外业务,并计划推动其上市进程,特海国际由此正式诞生。当年5月,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分拆中国以外餐厅业务,分拆后的特海国际并非海底捞的附属公司,而是由张勇和舒萍夫妇共同控制。

特海国际凭借此前厚实的积累,正式开启赴港上市之路。就在2022年交易日的12月30日,特海国际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但当时的特海国际本身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3年才扭亏为盈。即便如此,特海国际的上市依然受到投资者们的青睐,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涨幅超100%。截至5月17日收盘,特海国际总市值107.52亿港元。

3年时间,海外门店增幅55.4%

特海国际正如其名字一般,其发力点志在海外。据了解,特海国际的核心业务,是海底捞大中华区之外的餐饮业务。截至2023年底,特海国际在大中华区之外经营的门店总计115家。其最早发力的是新加坡市场,在2012年海底捞于新加坡克拉码头开设了首个海外门店。

在海底捞海外115个门店中,东南亚市场是其大头,东南亚门店数占海外门店总数比达到60.8%,约为70余家。北美市场和东亚市场是海底捞东南亚之外,两个比较大的海外市场区域,在北美海底捞的门店总数约为18家,占海外门店总数比15.6%;在日韩等东亚市场,海底捞的门店总计约17个,占海外门店总数比例为14.7%。海底捞还有10余家门店位于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区域。

值得关注的是,海底捞之所以对海外市场感兴趣,主要和国内市场的变化有关。来自NCBD餐宝典的研究数据显示,国内的火锅市场整体增速正在放缓,且在火锅消费的关键区域和点位,火锅门店已经有“趋于饱和”之势。2023年全国火锅门店整体市场规模为975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下降至4.4%。和2021之前不同的是,大量火锅消费的核心城市,火锅门店总数不增反降,NCBD餐宝典的火锅产业报告指出,2023年内只有杭州等少数城市的火锅门店数相较于2021年上升。

截至2023年底的海底捞海外门店数量。(来源:特海国际2023年报)

基于这样的背景,海底捞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从2021年年初的74个海外餐厅到2023年的115个海外餐厅,从数据方面来看,餐厅数量增幅达到了55.4%。

海底捞把“更谨慎”带到了海外

在国内市场,由于火锅餐饮行业的变化,海底捞近些年一改此前的扩店思路,将精力专注到单店效能提升方面。海底捞将这个思路同样用到了海外市场,却收获了不一样的结果。

记者发现,从2019年到2022年,特海国际均处于亏损状态,年亏损额分别为3300万美元、5300万美元、1.5亿美元和4100万美元。但随着特海国际提高海外门店经营效率,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达到2600万美元。

据特海国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其经营的海外海底捞门店的单店平均日收入从2022年的1.54万美元上升至1.63万美元,翻台率从2022年的3.3次/天上涨至3.5次/天。

由此见得,海底捞“更谨慎”的态度不仅提升了自身盈利水平,更为其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特海国际4月26日发布的《内幕消息公告及海外监管公告建议双重上市》公告。

此次美股上市,特海国际称,这有利于扩大其股东基础,获得额外资本,提升其在国际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企业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股份的流动性。特海国际将透过公开发售股份筹集更多资金,以提升品牌以及扩大全球餐厅网络。

据悉,此次特海国际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品牌及扩展全球门店网络;小部分用于投资建设供应链、用于研究及开发以提升门店所使用的数字化和其他技术;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