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不服气,薛宝钗就是于国于家有望的!

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宫廷动荡多有外戚影子。宗室刘向(也是《战国策》的作者)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应当从皇帝周边的人开始教育,因此写成《列女传》,以劝谏皇帝、嫔妃及外戚。

从写作目的来说,《列女传》就是赞美一百多位“于国于家有望”的贤德妇女,希望影响当时的妇女、尤其是嫔妃、并通过她们来影响皇帝和外戚的。从刘向以后的两千年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正是认为《列女传》中的“列女”们“于国于家有望”的。

《列女传》里的一篇《乐羊子妻》,被选入中学课本,内容很简单,就是乐羊子妻劝夫不拾遗、善始终的。为了加强说服力,她还做了一个决绝的举动,“引刀趋机”,用织布来说明半途而废的危害。

因为乐羊子妻,“停机”成为一个典故、一种美德,当然是专指妇德,就是劝夫之德。

宝钗的好处很多。娇憨的莺儿就说“我们姑娘有好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而还在次。”她有“好几样”比绝世容颜更重要的好处。

但,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作者在她的判词里都没有提,却赋予她“停机德”这个评价?

因为在《红楼梦》中,宝钗最重要、最根本、最影响情节发展的,就是“停机德”,也就是劝夫之德。

宝钗好劝,也善劝。在八十回中,她曾劝过王夫人、薛姨妈、薛蟠、湘云、黛玉、岫烟、探春、袭人、大观园的婆子们……当然更劝过宝玉。就是在元春省亲的时候,她还劝宝玉把“绿玉”改成“绿蜡”呢——其实元春未必不喜欢“绿玉”二字,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可能是出于艺术上的考虑。不过这是省亲大典,元春是唯一的主角,体察、顺应元春的心意,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宝玉没想到,宝钗想到了,就及时提醒宝玉。

这个小小的举动,就是元春选中宝钗的最根本的理由。宝玉是宁荣二公选定的唯一“略可望成”的人选,却“生情怪谲”,特别需要有人“规引入道”。宝玉又最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给他娶个漂亮而善劝、好劝的妻子,是挽救贾府命运的唯一可能。如果、万一宝玉听了规劝,“入于正道”,以他的“聪明灵慧”,是有机会“继业”、进而重振贾府、挽回颓局的——这不是我说的,是宁荣二公向警幻仙子说的。

(结果我们都知道,宝钗没能劝得了宝玉,反而让宝玉无法忍耐、撒出悬崖。可是在贾府急遽败落的时候,总要想办法尝试挽回吧?这法子未必能成功,可除此之外,也再没有其他办法了)

劝夫“入于正道”,就可能挽救贾府,宝钗还不是“于国于家有望”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