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如果不是气极了,探春不会如此直白地说出来。

宝钗搬出大观园,原因当然是前一夜的抄检大观园。这样大抄大检、自曝丑闻,简直是探春说的“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而结果,一定是对女孩子们的名誉大有损害。

宝钗爱惜名誉,遇到这样的事情当然要抽身而走。本来住在贾府,就是为了借助贾府的优质平台,现在这个平台不仅不再优质,反而成了污浊,那还留下来干什么?殉葬吗?

宝钗的搬走,不仅是应该,而且是必须。如果她不走,反倒叫人奇怪呢。不光宝钗该走,任何一个有退路的都该走——可惜迎探惜纨本来就是贾府的,黛玉父母双亡别无亲人,湘云的叔叔远在任上,她们实在走不了。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宝钗提出要走,所以“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大家都尴尬,却连普通的客气挽留都说不出一句。

当然,正常情况之下,即使明知要走、不能不走,也要说几句客气话的。这在《红楼梦》里是常态。

比如黛玉拜见贾赦,邢夫人难道不知道她要跟着贾母吃饭?还是要“苦留吃了晚饭去”。

比如宁国府祭祖,之后“贾敬贾赦等便忙退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尤氏能不知道?还是要说“已经预备下老太太的晚饭,每年都不肯赏些体面,用过晚饭过去”,甚至要加上一句假装吃醋的“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不成?”

不光别人走时要假装挽留,自己离开时也得假装不舍:

比如贾母用饭,王夫人带着纨凤侍候,饭后贾母打发她们走,王夫人已经起身了,“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李、凤二人去了”。

比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贾珍全权委托之后,明知道凤姐忙碌,却还“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看了这些挽留或者“闲话”,再看宝钗告辞时李纨尤氏,留又不能留,不留又与平时习惯、平时礼仪不符,真是有多尴尬就多尴尬。

尴尬要由有魄力的人来打破。探春就是那个有魄力的人。

宝钗要走,又不好说破是因“抄检”而走,只好找借口是回家侍母疾;薛姨妈真病假病,也不能一病不起,“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可是又“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连湘云都交割清楚了。她说她过一两日还要进来,你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