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山东省滨州市渤海中学小学部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阅读书籍。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人们参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享受阅读乐趣。新华社发(初宝瑞摄)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从中国到世界:无远弗届的中华典籍魅力

  新华社记者周文其、马欣然、张昕怡

  《道德经》《庄子》《陈氏太极拳图说》……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张威雨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读书生涯的“高光时刻”。

  “学校统计,去年我借的书最多,最喜欢的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刚刚参加完北语图书馆的颁奖仪式,张威雨自豪地说,他获得了北京语言大学颁发的2023年“读者之星”。

  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书籍不仅受到更多中国读者的青睐,也赢得许多外国读者的心。

  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已经被翻译成近百种语言、超2000个版本,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畅销的世界文化名著,其中蕴含的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让无数人着迷。

  年初的孟加拉国“二月书展”上,以中国文化、历史书籍为主的“中国书屋”让读者留恋;3月的伦敦书展上,英文版《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备受欢迎;本月的巴黎书展上,文学、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字等主题的中国书籍纷纷热卖……今年以来,越来越多中华传统经典在众多海外书展、文化节上脱颖而出,成为当地读者的“心头好”。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099595621bec87c5.jpg">
     3月12日,一名参展商在英国伦敦书展中国出版单位的联合展台与工作人员交谈。2024年伦敦书展12日在英国伦敦开幕,中国精品图书广受关注。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采用儿童喜闻乐见形式解读经典的“儒小典”输出了韩文版权并达成阿拉伯文、俄文、吉尔吉斯文等语种的出版意向;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民间技艺与民间艺术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输出了韩文、阿拉伯文、乌尔都文版权……山东出版集团旗下的明天出版社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推荐给全世界的孩子。

  “童话山海经”阿拉伯文版将于今年5月在阿拉伯国家出版销售,出版该书的阿拉伯科学出版社负责人谢巴鲁表示,“童话山海经”可以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了解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创意,大家对这套书非常期待。

  一项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签订版权贸易协议增幅达167%。丝路书香工程从2015年到2023年4月共资助近3000个项目,版权输出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的书籍有《道德经》《战国策》《列子》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李伟荣认为,中华典籍“走出去”曾主要聚焦于四书五经、古典诗歌、古典小说等文学类和哲学类著作。眼下,越来越多的海外译者对史学、科技、兵学等方面的中华典籍产生兴趣。

  在《论语》中品评处世智慧,在《史记》中触摸历史沧桑,在唐诗宋词中体悟唐宋气韵与文字之美,在四大名著中感受古典小说的魅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克非认为,中华典籍蕴含的东方哲学、文字之美等不仅能够启迪世人,更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世界化阐释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

mg src="">
    4月16日,读者在合肥市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内读书。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全民阅读”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书香中国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从丝路书香工程到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从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到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政府采取的多项举措,使得中华传统文化书籍被更多国家民众看见,使得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更好地展开对话交流。

  在位于日本和歌山县国际交流中心的“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里,书架上整齐摆放着200余册各类关于中国文化的中日文书籍,供读者借阅。和歌山县国际交流中心日本籍工作人员中尾静说,到“尼山书屋”学习汉语的人很多,还有一些老先生、老阿姨们学了几十年汉语,他们都愿意来这里借书。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华介绍,2022年6月,“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项目启动,山东出版集团与山东16市有关部门对接,确定落地友城,整合外文图书书目,设计书屋牌匾。集团还开发了“尼山书屋”数字化项目“尼山馆藏”,通过美国数字阅读平台OverDrive,面向海外图书馆开展电子书馆配服务。

  截至2023年底,已有97家“尼山书屋”落户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34个国家,有5万多种套图书通过“尼山书屋”走进海外读者视野。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竺松看来,经由图书这一渠道,中华文明的魅力得以让全世界分享。

  “多读书、读好书,能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丰富,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杨竺松说。

  自2009年来到中国工作后,张威雨就逐渐爱上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中国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为了更了解生活的这片土地,我萌生了重返校园、继续读书的想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