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在此之际,涌现出数不尽的英雄豪杰,他们无论谋略才智,还是忠勇孝义都是为后人屡屡称道的时代。

在乱世的末期,魏蜀吴政权最初的建立者接连逝世,他们好不容易成就的事业也逐渐交给了后辈。

都说打江山较为容易,可守江山就难得多了。继位者多数都无法与先辈齐名,建国之主和守成之君两者在功绩上也是无法相较的,他们各有其优势。

在乱世之中,群雄逐鹿,能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在此基础上守住阵地,不被蚕食,进而再行扩张之举,那真的是要天时地利人和才可能成功。

(刘禅画像)

在三国末期的这些继位者之中,他们或许无法与前辈相比,然而也尽己所能做到了最好。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位虽然名声显著,却为人诟病。

很多人都认为刘备等人费力建成的蜀汉,最终还是毁在了他的手里,但凡他是一个能立得住的君主,蜀汉能走的路也会更长久一些。

这个人就蜀汉后主刘禅,大家都叫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他若真的如此不堪大任,刘备又为什么偏偏选了他做皇帝?

(刘禅)

一、刘备四子择其一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汉昭烈皇帝主要有夫人三个,两个妾室。然而战乱纷扰,实际上后宫到底有多少人,已经无法细究了。

比较有名的有汉中王后吴氏,在刘备称帝之后,随即立为了皇后,史料之中记载她没有生子,所以说刘备实际上没有嫡子存在。

在史书之中,刘备有名可循的儿子总共有四位,其中三个是亲生的孩子,还有一个是认养的义子。

(刘备画像)

义子名叫刘封,是刘备去荆州之后收养的孩子,当时刘禅还没有出生,这个义子乃是刘备最大的孩子。

刘封孔武有力,屡有战功,然而却走向了歧路,最终功亏一篑。襄樊之战中,关羽率军进攻曹魏,却不幸被围困在此地,无法脱身。

这场战役最终没有攻取襄阳和樊城之地,反而导致蜀汉连失荆州三郡,关羽父子也被东吴俘虏杀害。

而在此战之中,关羽被困之时曾经向刘封请求过支援,可他却听信旁人的挑拨离间没有发兵,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身亡。

挑拨离间之人则担心刘备等人的报复,直接投降了曹魏。刘封在后续和曹魏的交战之中,也丢掉了上庸郡。随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刘封被赐死。

(关羽画像)

其次是刘备亲生的三个孩子,这几个之中刘禅是最为年长的,他生于战乱之中,幼年的生活也是多灾多难。要不是有赵云他们在,这个孩子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刘备称帝。

从刘备自立为王到称帝,刘禅一直都是他继位者的首选人员。为了培养这个孩子,刘备也是用心颇多。让诸葛亮给他抄书,给他找教材,找老师,悉心培养,哪怕是在弥留之际也为他做尽了打算。

刘备还有两个庶子,一个叫刘永,一个唤刘理,也都在其称帝后被分封为王。

刘永憎恶宦官,而后主刘禅却听信了黄皓的挑拨,导致兄弟逐渐疏远,十多年间都不得相见。

而刘理则是英年早逝,在刘禅继位后没几年就早早离去。

(刘禅影视剧形象)

在古代社会之中,尤其是时间较为靠前的历史里,君主继位多是立嫡立长,刘备没有嫡子。若遵循嫡子或长子这个规律,立刘禅是最好的选择。

二、阿斗真的扶不起吗?

在诸多关于刘禅的历史故事之中,这个人的形象一直是以蠢笨,痴傻的形象出现,是难当大任,怎么都扶不起来的君主,蜀汉也是灭亡在了他的手里。

在他去往洛阳之后,司马昭设宴非常热情的招待了他,实际上也是个鸿门宴,想要看看他和蜀汉的旧臣们有没有再次兴复汉室的心思。

在筵席之上,司马昭专门安排了蜀地的乐舞,想试探他们的反应。臣子们大多都是触景生情,只有刘禅还是喜笑颜开,开心看表演。

(司马昭影视剧形象)

司马昭不仅要安排表演,还要往他们心上扎刀子,专门问刘禅是不是很想念蜀地,是不是很想再回去。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但凡刘禅说个想,说不定明天他就得身首异处。刘禅给司马昭提交的答案是乐不思蜀,这个回答也是引得宴会中的人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中的刘禅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没心没肺,不念故土,只想着自己安乐的人设。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究竟是真的痴傻至此,还是为了活命苟延残喘呢?

(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刘禅的老师和辅政之臣,他绝对是最了解这个孩子品行究竟如何的人。

就算是因为君臣之别,不能直言犯上,那也不会把一个傻子硬夸成智者。刘禅十八岁的时候,诸葛亮还夸他颇有天资,仁善敏捷,还礼敬下臣。

刘备、诸葛亮等人为蜀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刘禅自然是无法与他们比较的。可说他什么也没干,那也是偏见。

他可是三国时代之中在位最久的皇帝。乱世之中,能做到偏安一隅,完全信任父亲为他留的肱骨之臣,这也是许多统治者没能做到的事情。

(诸葛亮与刘禅,影视剧形象)

在他统治的前期,发展农业、与民休息,为蜀汉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北伐提供财力物力。

然而在统治后期,过分宠信宦官,做了甩手掌柜,渐渐不理朝政。而最终在曹魏大军兵临城下之际,直接向其投降,移居洛阳。

很多人都认为刘禅开门投降,失去了男儿血性,不是君主该做的,可他此时已经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

三分天下的格局,蜀汉早已不占优势。而朝廷内部国力空虚,臣下之间也矛盾颇多。奋力顽抗的结局只会使得蜀汉内部生灵涂炭,刘家宗亲蒙难,届时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

(蜀汉)

三、三国格局影响之下的择主难题

立刘禅为太子,还有一个原因是三国格局带来的影响。汉中之战为蜀汉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刘备趁此时机自立为王,刘禅则为王太子。

本来在汉中战,刘备跟曹操硬碰硬还打赢了,蜀汉也有了立国的本钱。可襄樊、夷陵之战,直接把刘备打回了解放前。

襄樊之战中,荆州有三个郡都归给了东吴,蜀汉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地没了,人才和将领也没了,钱也没了。

不仅是失去了大片的土地,损耗了人力物力,也为夷陵之战埋下了失败的引线。再加上孟达还叛了曹魏,导致刘封驻守上庸郡等地也没了,实在是雪上加霜。

(夷陵之战示意图)

而随后发动的夷陵之战,虽然东吴和蜀汉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元气大伤,可东吴在陆逊的正确指挥下,好歹还拿到了荆州。可刘备这边只能往西迁移,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战争失利,蜀汉节节败退,不止多位将领在战争中身陨。损兵折将的同时,就连刘备也因此身心俱疲。

经过这几次的战争之后,蜀汉已经没有了再拼的实力,偏安一隅,休养生息是最好的选择。

刘备最终停在了永安,再退那不如直接把蜀汉拱手送人了,次年便逝世于此,也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弥留之际,他将刘禅和蜀汉都托付给了诸葛亮等肱骨之臣,更是直言要是刘禅没有才能,那便可以取而代之。

(白帝城托孤)

这句话是真心还是筹谋也是不得而知的,可结果就是诸葛亮一心一意辅佐新君,鞠躬尽瘁。

四、蜀汉内部也存在了诸多问题

刘禅作为刘备的长子,从出生就寄予厚望,将他作为了继承者努力培养,延请名师指导,白帝城托孤,为他定下辅政之臣。

他的继位不仅仅是刘备一个人对于立嫡立长观念做出的回答,更是蜀汉内部博弈的结果。

刘备拿下荆州之后,又入住益州,此时的政权内部实际上是分为两个派别的。先是一直跟着刘备,以诸葛亮等人为首的荆州一派。

其次是益州本土的世家大族。刘璋虽然倒了,但他们的势力扎根在此地,盘综错杂,也是不容小觑的。

(诸葛亮影视剧形象)

刘禅本人就出生在荆州,是荆州派臣子从下看着长大的,更加熟悉。在刘备的几个孩子之中,刘封虽为义子,但他却是最有能力和刘禅角逐太子身份的人。

然而经过关羽身死一事,荆州派的人怎么可能会让他继位,诸葛亮更是直接建议刘备杀了刘封,说这个人是个莽夫,等你百年之后,恐怕是不太好控制。

刘封已死,刘禅自然成为了第一顺位。外敌环伺,蜀汉内部也已经没有能力承受内乱纷扰了。

若此时随意更换皇帝人选,不仅是荆州派不同意,益州这一边的人恐怕会直接揭竿而起,重新夺回益州。

(刘璋影视剧形象)

并且能跟刘禅竞争的人只剩下了他两个弟弟,年纪比他还小,一旦刘备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幼主继位那不等于是就给臣子壮大的机会。

诸葛亮在的时候或许还能压制,可若是都不在了,蜀汉又何以为继?年幼的君主又怎么维持朝内的平衡,曹魏和东吴难道不会趁此时机一举拿下蜀地吗?

这些内容都是刘备要权衡利弊得失之际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而结果就是,立刘禅是唯一的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