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去博物馆,或者看一些古装剧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各朝各代的大臣的装束是不一样的。 我国古代最讲究礼仪,尤其是君臣之礼,在朝堂上当权者和大臣们的装束,也体现出了不同朝代的政治特点。
提到象征着官员的词,我们大多想到的都是司马青衫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乌纱帽。 司马青衫出自唐朝白居易的诗,后人多用司马青衫来表示做官的人,而这乌纱帽则是因为古代官员戴的帽子,大多是乌纱材质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皇帝上朝时戴的帽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像秦始皇时期的帽子最具有特色,帽子前沿还有一排珠帘。秦始皇发明的流苏帽,是为了增加天子的威严和神秘感。
这种流苏帽流传下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皇帝带上这种流苏帽上朝,流苏挡住了皇帝的脸,显得格外有威严,与此同时让臣子感到敬畏。 在漫长的历史场合之中,皇帝的流苏帽到宋朝有了很大的改观,宋朝的皇帝戴一种帽子左右两边有很长的两个横条,这种帽子我们称为“长翅帽”。 这帽子究竟有何来历呢?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其实从外观上看这长翅帽并不美观,两根长长的横条支棱在头两端,怎么看都有些滑稽感,实在是说不上好看。
而且其实用起来也不甚方便,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平时上班也带着这样不方便帽子,时刻都要注意,防止不小心戳到别人。要是不小心戳到了心情不好的领导那岂不是很尴尬。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自己的意义的,长翅帽也是如此。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人都是有一些学识和能力的,为朝廷为国家而效力。他们在上朝的时候也会像我们一般,在开会的时候开开小差,有时候和身边的同僚说说话。 这样的事虽然不是什么大罪,但是在朝堂上交头接耳的人多了,就会显得皇帝没有威严。
宋朝的文官比较多,文官窃窃私语的情况屡有发生,皇帝虽然生气,但也不至于把这些在下面低语的大臣们一顿处罚。 只能稍微提醒一下,但这样的人多了,皇帝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宋朝的皇帝就想出了这样的办法,发明长翅帽。长翅帽左右两边的长翅十分显眼,大臣们都齐刷刷地站在下面,这一条条长翅整齐划一,要是有谁想要转头和别人说话,不仅有可能戳到身边的人,在高位坐着的皇帝也能轻而易举的看见。 这样偷偷说话就变得十分明显,大臣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皇帝通过这样的方法避免了大臣们在朝堂之上自顾自地说话,而忽略了自己说的话。 与此同时皇帝为了拉近自己和官员的关系,皇帝自己也戴上了这样的长翅帽。 那么这样的长翅帽,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呢?相传是赵匡胤发明了这与众不同的乌纱帽。 宋太祖赵匡胤对传统的乌纱帽做了改进,在普通的乌纱帽两端用铁片和竹片做骨架,穿出来一尺多长的一对像翅膀一样的两根长条。
长翅帽就这样问世了,它有自己专业的名字叫做展角幞,这种帽子大臣们只在上朝的时候戴,其余的时候不需要。 长翅帽不仅仅是为了让大臣们在朝堂之上交头接耳这样简单的作用,它还有更深层的政治意义。 大臣们在朝堂上交头接耳这样的行为,在皇帝眼中就是拉帮结派,是古代皇帝最忌讳的事情。 赵匡胤也不例外,他本是经历了唐末纷乱的时局,最后是陈桥兵变才得以上位,自己的皇位其实就是黄袍加身,拥兵自立而来的,所以他更加忌讳官员之间拉帮结伙的事情,担心自己的臣子也会如同自己之前那样。
由此可见,赵匡胤发明长翅帽表面上解决了大臣们在朝堂上溜号,不注意听皇帝的话。 可是深层上却是赵匡胤为了防止结党营私想出来的办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巩固皇权。 大臣们换上新帽子以后,居然还真的就老老实实的守规矩上朝了,可见赵匡胤想的法子确实有效。 赵匡胤发明了长翅帽以身作则地佩戴起来,和官员佩戴一样的帽子,可以让官员感觉到皇帝与他们的距离并不远。
对于赵匡胤这样通过兵变登上皇位的皇帝,最重要的就是群众基础,获得民心。皇帝和大臣带一样的帽子,让臣子从心里觉得皇帝和臣子是统一战线的。 再一个就是因为,长翅帽的发明就是皇帝为了约束臣子,用来观察臣子在朝堂之上有没有失礼的表现。 皇帝戴着帽子也是让下面的臣子看着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君臣互助,君臣制约的体系。 还有就是因为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数量庞大,大多是士大夫。士大夫在宋朝的地位相比于前几代有了很大的提升。
皇帝戴着和士大夫一样的帽子,也是要表现出身为帝王要和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之意,天下是人民的天下。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赵匡胤的性格过于多虑多思,才发明了长翅帽,害怕自己的王位被人夺走。发明出来以后为了不让大臣疑心,自己也以身立法地戴上了长翅帽。 这长翅帽的出现不仅是官服的变化,更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发展的产物。 由此可见在古时候的政治与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一个简单的帽子都是因为当政者的政治需求而改变的。这也能说明,我国古代对于政治的重视。
没想到赵匡胤为了防止大臣们在朝堂上交流的一个小设计就流传了很多年,成为了我国官员很有代表性的象征。
直到明朝结束,长翅帽才消失在历史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