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常常被父母呵护着长大。

看着自己亲手养出来的娇嫩花朵,有些父母很容易产生过度的保护欲,逐渐成为了过于强势的父母。

父母以为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平安长大,殊不知在他们过度的掌控下,孩子很容易变得胆小怯弱,心理健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心理学上,强势父母的行为能够被归类解读,也有相应的改正方法,希望家长们都能重视起来。

强势父母的内心解读

首先,父母的强势与当下的社会竞争压力有关系,是父母转嫁压力的心理导致的。

有相关学者调查发现,很多父母都会被社会的期望和价值观念所影响,并且以此观念干预孩子的成长。

这样是把家庭的未来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上。

其次,一些父母是完美主义者,对孩子要求的很高。甚至孩子只是做错了一道题,他们都要把整张试卷撕掉。

他们更不允许孩子有丝毫不完美,否则就会大发雷霆、强硬干涉,让孩子根本毫无自由可言。

第三,很多父母的攀比心理也在作祟,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了满足自己自尊心、炫耀自己家教成功的范例。

在某种意义上,这并非是在夸奖孩子的优秀,而是父母一直在为自己的自尊心找存在感。

父母对面子的过分看重,导致他们总是在与别家孩子的比较中生活。

父母寻求心理满足,却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固执地认为孩子也一样愿意在竞争中获胜。

父母在工作中的作风,同样会影响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

有的父母本身就有很强的控制欲,又在单位管理一些事情和人员,所以在家里也就习惯性地指手划脚。他们会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

还有一些父母,会在孩子身上产生补偿心理。他们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一些愿望,所以希望孩子能替他们去实现梦想。

这听来不合理,但是这么想并且这么做的大有人在。受此影响,父母总是致力于把孩子教成他们理想中的样子,却根本不关注孩子的实际情况。

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气氛下成长的孩子心理健康根本无法保证。

除此以外,一些父母还有泄愤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得听自己的话,否则就应该遭到指责甚至讽刺。

这更是荒谬的,要知道人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被剥夺自由长大的权利,这是极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

父母过于强势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的强势往往是看似有理实则缺乏人情味的,他们根本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心理想法,而强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

并且做不到积极地评价孩子,总是贬低甚至打击孩子,令孩子有苦难言,很难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最明显的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尊心会受到影响。

在孩子的生命和安全能够被保证的情况下,他们的需求就将以精神或者心理需求为主。而在这一层面上的需求中,最重要的就是被尊重。

对尊严的伤害也是最不能被接受的,但是强势的父母往往会伤害孩子的尊严。

孩子们也很容易把伤害了他们尊严的父母,定义为自己的“敌人”。

其实这就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准则,看上去不合逻辑,但有些事情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不管对方是谁都会无条件成立。

父母对孩子尊严的伤害也必然导致孩子怨恨和愤怒情绪的产生。

这种情绪长期积累在孩子的心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或者发泄,孩子会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加剧亲子间的矛盾与冲突。

不仅如此,父母的强势还会影响孩子的自信。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就是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受到来自其他人的负面评价甚至挖苦批评时,就会逐渐相信自己在遭到批评的这一方面真的不行。

进而形成一种难以改变的信念,直到彻底失去自信心,陷入自己的心理困境。

而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当中,孩子很容易产生的绝望抑郁等消极情绪,只能意志消沉的活下去。

在这样心理的影响下,孩子还会逐渐失去对其他所有事情的信心,会认为自己对什么都无能为力,进而直接放弃做出努力和尝试的机会。

尤其当父母过分追求完美,但他们却没有足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储备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正在摧毁孩子的自尊自信。

他们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任何不妥,于是继续保持对孩子的高期望和严要求,不允许孩子出现丝毫差错。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主动追求完美。他们长期陷入压力与疲惫,很难适应灵活多变的社会大环境,更难拥有世俗意义上的“完美人生”。

更有甚者在大学毕业以后,出现不想上班、只想“啃老”的心理,也大都与此关系紧密。

综上所述,如果孩子长期处在家长的强势教育下,就会逐渐失去自我。

然而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除了能让父母的问题心理得到满足以外,对于他们毫无好处。

如果孩子进行反抗,家庭氛围很容易变得紧张,更不利于双方的沟通与理解。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正确沟通

首先,父母与孩子相处应该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家里最好能够形成民主氛围。

这样能让孩子愿意与别人接触和交流,并且懂得要适当地关心他人,逐渐养成与他人亲密相处的健康人格。

这样长大的孩子,以后才能宠辱不惊地待人接物。就算他们一时遇到挫折,也能正确地对待并且找到出路。

其次,家长和孩子的交往最好也遵循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

一是亲子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二是父母要考虑孩子从自己身上得到的,与他们失去的是否能够对等;

第三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给他们自由选择兴趣爱好等个性发展方向的权利;

最后则是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即父母要认识到只有对自身价值做出正确评价,孩子才能获得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必要支持。

不仅如此,父母还要防止孩子的自我价值遭受别人的主观否定和恶意贬低。

最后,在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出观念上的转变。父母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而是要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能感受到真实的自我和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慢慢适应家庭和父母羽翼之外的广阔天地,也才能够获得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结语

父母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并非不好,但如果强势干预得过了头或把强势用错了地方,反而会害了孩子。

总之,孩子的心理健康远比家长的固执和面子重要。

如果想培养出创造力和适应性更强孩子,父母就要学会放开手脚,让孩子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


参考资料:

《做强大而不强势的父母》

《父母的羁绊(如何摆脱强势父母的伤害)》

《愿此生你比我强大》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