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差过大的婚姻向来不被世俗所接受,老夫少妻的组合难免会让人梦回封建时代,女性群体好容易才从父权社会的桎梏中脱离,现代女性更愿意与年龄相仿的男子结婚。 再者这种婚姻组合会引得人浮想联翩,比如总会有人觉得这种婚姻并不纯粹,甚至婚后还有可能受到各种各样形式的非议,人言可畏这四个字从不是说说而已。

一张嘴就能够轻易达到伤人的目的,言语上的暴力让人永远难忘,所谓的老夫少妻从近百年前便遭受着议论。 现如今女性越发勇于追爱也并不在乎风言风语,即便进入了老夫少妻的组合也不会荒废人生。 只是夫妻双方年龄的不对等甚至是大差距,是使得婚后矛盾变得越来越多,或许婚前女子未能联想到其中的隐藏问题,到了婚后种种冲突会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

风花雪月的确是人人心神向往的爱情生活,但与现实生活接轨的爱情争执才为常态,毕竟作为一对夫妇需要相互迁就与磨合。 若无磨合夫妻生活美满幸福的可能性并不大,也有从婚后开始便不曾互相迁就过的夫妻,奈何这类群体的数量终究只占据着极少数。 对方身上的缺点若无法忍受婚姻便无法继续,就算是看似没有缺陷的圣人也曾犯过错。

每个人会同时有着优缺点,只能接受优点却不能容忍缺点,这对于婚姻生活而言乃是致命打击,人无完人如果是抱着美好幻想才结了婚,不必多虑婚后定然会因此吃很多的苦。 回归现实是每段婚姻的必经之路,依仗着幻想渡过婚姻生活的人不过是美化了婚姻,曾经27岁的女子决意嫁给75岁丈夫,未料结婚当晚却做出分房睡的决定。 这种年龄差放到未来几十年后仍是另类的存在,嫁给了已经能够充当父亲角色的丈夫后,这名女子会默默承受无数次的流言抨击。

对此生来貌美的胡友松早早做好了心理建设,胡友松容貌姣好少女时代是人人心中的优秀孩子,学业方面胡友松同样没有让母亲失望。 胡友松深知不能因优越的皮囊而沾沾自喜,她因坎坷身世而久久不能剥离曾经的痛苦记忆,胡友松是著名影星胡蝶的私生女,这层身份注定了胡友松出生后的路很难走。 胡友松继承了其母胡蝶的优秀外貌基因,记忆中母亲胡蝶对这个女儿甚是上心,也许是因为需要感受父爱的年纪没能投入父亲怀抱,导致成人后胡友松会时常没有安全感。

胡友松会惧怕那些写满了未知数的道路,原本母亲为胡友松所起的名字叫做胡若梅,不过后来年纪尚小的胡友松被迫进入养母家中生活。 胡友松那时候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母为胡友松找到一位军阀姨太太做养母,遗憾的是胡友松美好的少女时代并未得到母爱。 养母性情并不似亲生母亲胡蝶那般温驯,甚至很多时候并不会注意到胡友松的情绪变化,因此胡友松也形成了一种过度顾虑他人情绪的性格。

胆子太小成为了胡友松的一块心病,直到见惯了世态炎凉之后才有所好转,胡友松用丰富的人生阅历治愈着童年阴影,胡友松与丈夫李宗仁的婚姻绝非因爱成婚。 相反胡友松原本是因赌气才同意与李宗仁走到一起,她正值妙龄而李宗仁却已步入老年,两人不管是在容貌上还是性格上都极为不匹配。 胡友松与李宗仁结婚当日便心生悔意,她不断回忆着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遗憾的是世上永远不会有后悔药吃,不论如何这桩婚事都是胡友松亲口应下的。

李宗仁也心知胡友松的难处与痛苦,这对胡友松来说确实太过不公平,李宗仁走过大半人生早已看开许多事,前妻的离世使得李宗仁数度魂不守舍。 而后才有机会邂逅了绝代佳人胡友松,两人的结合看上去无比怪异对此李宗仁也十分无奈,结婚当晚胡友松提出分房休息李宗仁同意了。 胡友松急需个人空间来纾解心底的怨气,后来李宗仁的包容之下胡友松渐渐放下芥蒂,然而正当胡友松走出这段婚姻所带来的阴霾之际,李宗仁的离世再次给了胡友松沉痛一击。

胡友松绝不是不识大体之人仅仅是不甘心罢了,这些年的怨怼与早已经随着李宗仁的离开而消散,胡友松的一生似乎总是很忙碌,胡友松无比厌恶居无定所的感觉。 这会让胡友松觉得生活没有了底气,胡友松搬出李宗仁的住处后又开启了孤独生活,后来胡友松再提及李宗仁心底乃是大爱,她对李宗仁的印象随着时间而变化。 李宗仁的大气逐渐影响着胡友松的思想,李宗仁是位英雄这点从来毋庸置疑,而胡友松之所以终是对胡友松改观也正因如此。

胡友松与大多数女子一般也会有犹豫不定的时候,婚事上的纠结是女子无法避免的选择,纵然胡友松年老时期仍不觉与李宗仁的婚姻是必需品。 可这同样无法阻碍胡友松对李宗仁的敬佩,胡友松的命运称得上是跌宕起伏这个词,少女本该拥有的安稳胡友松不曾得到过。 童年的心病终究还是跟随了她一辈子,不过相信胡友松通过学习李宗仁的英雄精神,也能够重新审视童年时期的她从而收获更好人生。

人生永无止境只要肯努力便不会被抛下,胡友松的人生根本没有办法下定义,普通人的人生路恰恰是胡友松所期望的。 胡友松穷尽一生也追求落叶归根的踏实感,在胡友松身上也能学到极多的人生道理,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存在着不可追赶的差别。 今日所不屑的东西或许是他人的梦寐以求,珍惜当下才不会辜负命运所给予的馈赠,人需要感激生命中出现的一切因果。

就连生命本身也有资格得到人的感谢,胡友松迷茫过更加怨恨过可她仍然选择了接受,她慢慢看到了李宗仁的闪光点。 这份承受力不是代表胡友松向命运妥协,而是证明着胡友松不愿放弃任何看到阳光的机会,胡友松坚信着人生的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