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案。

昨晚熬到半夜没睡,一直在看武大图书馆杨某媛诬告事件,这会再多叨叨两句吧。

在事件的最初,她是占尽优势的。

利用自己的强势和拍下的视频让写下那封后续使他跌入万劫不复深渊的道歉信。

此时的杨某媛可谓是大获全胜。

可她并没有就此收手,反而对肖同学赶尽杀绝,找学校、找导员,发帖子,仿佛不将肖同学整到身败名裂绝不罢手。

然后,伟大而正确且求稳的武汉大学,也对肖同学痛下杀手,对杨某媛表达了垂怜和厚爱。

杨某媛如愿了,肖同学被整的身患抑郁,多次要自杀,父母失业,爷爷成了植物人,姥爷抑郁去世。

这样一次胜利,既吊诡,又悲情,不知不觉,其实也是在让全民内心破防。

对此,她可曾心怀愧疚?显然是没有的。

在法律证实了这是诬告,且驳回了她的一切诉求后,她仍然没有放弃对肖同学的猎杀。

她还得意且自傲的表示:自己已保研成功,可以美美读博,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而对于肖同学,她的举报材料会如影随形。

这种语言,这种性格真的让人万分反感。

傲慢、对人赶尽杀绝,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类人的核心特征包括缺乏共情能力,无视社会规则,行为冲动且不计后果,且会对他人过度敏感、不信任,习惯性怀疑他人动机,易产生防御性攻击行为。 ‌

也有人说她这是巨婴偏执邪恶性人格,这类人就是以侮辱、玩弄、掠夺、猎杀普通人,来满足内心的虚荣和无聊。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她的偏执也让她遭到了极大地反噬。

人们紧抓她的恶行,乘胜追击,纷纷要求废除她的保研资格。

还有正义的网友扒出了她论文的问题,学术造假一旦查实,后果恐怕也是她难以承受的。

学术圈的水再深,也深不过社会舆论的汪洋大海。

杨女士可能以为躲过校内处分就万事大吉,殊不知互联网时代的记忆远比档案室的记录更长久。那些被扒出来的"人情密码",早就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传播。

这才是真正的清醒的全网反攻!

因为人们深知这种恃强凌弱者一旦在权力的轨道上一路赢下去,那么受害的绝不只是肖同学一个人。

不信,你再回望一下,她是如何对待肖同学的和他的家人的。

她在说着让肖同学身败名裂的时候,犹如凶神恶煞,而这种凶是深值在灵魂深处的。

在杨同学败诉之前,还写了起诉状,准备起诉肖同学的妈妈,并称是“练练手”还调侃“给法院找点事做”!

神圣而庄严的法律,在杨同学的眼里却像在“玩一场游戏”,这样的法学生怎么能从事法律相关的行业!

这种恶在进入权力的领域后,恰恰又是很难根除掉的。

因为在现实中,心狠手辣的人往往占据高分。

而这类人,人们是怕了,是厌了,是烦了,可也遭了大罪了。

所以,人们狂批杨同学是具有深刻且正当的逻辑的,他们是想从源头上封堵可能出现的权力作恶。

集体民意不是网暴。这是朴素的正义对隐秘之恶的大反攻,酝酿已久,来之不易!

最后,对于所有的“肖同学们”,有如下忠告:

忍,不会让谣言停

退,只会把世界让给说谎的人

被冤枉那一刻就该吼:调监控、报警、起诉三连

法律站在你这边,你却先跪,它就帮不了

面子是纸,档案是铁

一次弯腰,十年难直

被泼脏水,最狠的反击不是骂回去

是把判决书甩在造谣者脸上,再附赠一张律师函。

别怕事大,怕的是你认了小事

清白很贵,请用尽全力赎回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

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