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者》魏若来大上海金融梦碎,为何离开上海回江西才实现金融梦?
上回说到,魏若来,来自江西吉安的金融夜校生,在大上海努力打拼,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央行职位。
正当他意气奋发跟随师父,央行顾问沈图南,准备大干一场报效国家。
却在一系列金融工作中,发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黑暗。
在一次次失望和打击之后,他远离沈图南,最后离开上海,这个曾承载他金融梦想的城市。
他和沈近真,牛春苗回到自己的家乡江西,在那里,他找回自己的初心,最终实现自己的金融梦。
从魏若来一次次的内心追问,我们也许可以看出为什么他只有离开上海,回到江西,才能实现金融梦想。
1 问初心,报效国家
魏若来还记得,央行面试时,师父沈图南问他做金融的初心是什么?
他说,报效国家。
师父欣赏地看着他,要他把报效国家刻在骨头和血液里,时刻牢记。
可是,就是这两个惺惺相惜的师徒俩最后分道扬镳。
央行查办金融假币案,帮忙查案的黄包车兄弟,死的死,抓的抓。侦缉队队长林樵松等做了替罪羊。
真正的幕后高层没有追究责任。
师徒二人喝酒,魏若来问师父,您遵循本心了吗?
师父回答,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淞沪抗战胜利,上海发行建设库券。
魏若来还记得那天,在央行大厅,师父带着自己和同事,一起讨论热血沸腾,纷纷拿出自己的钱支持库券,实现战后城市重建。
从银行到实业,再到七宝街上的平民百姓。
哪一个不是开开心心,充满信心购买库券支持城市建设。
可是,仿佛一夜之间,库券价格纷纷大幅下跌,不少银行精英破产,老百姓更是丢了血汗钱,有的跳楼,有的发疯。
原因还是大姐为代表的幕后高层想尽办法,贪腐库券背后的巨额财产。
魏若来,内心在问,自己做这样的金融工作,到底是报效国家,还是助纣为虐,坑害百姓。
2 问信用,上海百姓哭嚎江西百姓在微笑
沈图南曾对魏若来说,金融业最重要的是信用,这句话说完没多久,他所在央行的金融信用就崩塌了。
1932年淞沪抗战胜利后,百姓对央行深信不移。
这样的信任背后,却藏着官僚资本的磨刀霍霍。
剧中的三把刀,代表江浙商会的虞老,代表外资银行的张明泉,再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康司令。
他们身后有四大家族的大姐扶持,主导金融库券的贪腐。
剧中有两个对比画面。
一个是魏若来最好的兄弟阿文跳楼惨死。另一个是大上海歌舞厅里,张明泉等资本家在扔钱庆祝。
高层贪腐,信用崩塌,民心尽失。
当魏若来亲眼看见,最好的兄弟跳楼。当魏若来看见报上到处都写着自杀。当他看见关照自己的房东周姨,被追债人逼疯。
他只想让百姓了解真相。
他不能再留在百姓哭嚎的上海金融界,他要去苏区,去那个刚刚开始金融萌芽的地方。
在苏区,他看见这里的红军和百姓,笑呵呵在苏维埃银行前后排队。
他们在银行排队办事时,送鸡蛋和粮食,用朴实的方式表达相信苏区的银行。
魏若来心想,这也许就是师父曾说过的,金融最重要的是信用。
3 问金融,它只是工具,用在正途就是报国
魏若来刚到江西苏区,并没马上投入苏区金融工作。
曾当做信念的金融工作给他影响太大了。
身边人一个个离开,代表信仰的师父沈图南一次次妥协,这些都给他沉重的打击。
他要问问自己,金融到底是帮老百姓的,还是害老百姓的。
当他说出想要先回家时,只有一个人很理解他。
那就是师父的妹妹沈近真,她说,你是想要理清思绪,再看看未来怎么走对吗?
是的,沈近真理解他的初心。
魏若来,要重新决定自己的志向,一旦选定,绝不后退。
他看见在上海,高层贪腐让百姓倾家荡产。
他看见在江西苏区,红军帮百姓做主,免掉高利贷和不合理债务。
他看见,苏区的百姓愿意去银行办事,他们相信银行的信用。
他看见,小孩子拉着红军的手,说谢谢他们教他认识假币,他们也要当红军。
这不就是,他曾在上海看不见的金融信用?
他开始明白,金融是工具,他帮百姓还是害百姓,全看怎么用。
金融用在正途就是报国为民,就能拥有最重要的信用。
写在后面
魏若来为什么离开金融之都上海,回到江西苏区才能实现金融初心。
因为在1930年代的上海,是高层贪腐的上海,金融沦为敛财工具。
魏若来只有远离吃人的社会,才能找回报效国家的金融初心。
正是在和老百姓站在一起的苏区银行,他看见了久违的彼此信任和支持。
他才重拾金融报国的初心信仰。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魏若来的信仰,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老师和口号,而是付诸实践,独立思考,找刀到报效国家初心的方法。
江西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重新建立信仰的地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