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如获至宝?巨型青鱼“暴尸”江边!湖北3男子忍着臭味抠出青鱼石
6284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对钓鱼爱好者来说,藏品从来不是毫无温度的物品,而是每一次抛竿、守候与收获的记忆见证 —— 或许是一张和 20 斤鲤鱼的合影,或许是一段磨出包浆的钓竿握柄,而 “青鱼石”,绝对是收藏清单里的 “终极目标”。
2025年8月24日,一位来自于湖北的网络视频博主@巨物小王子,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个视频。
视频画面显示:江边死去的巨型青鱼,被三位男子给捞了上来。
在普通人眼里可能是散发腐臭的垃圾,但是在钓鱼人眼中,却是藏着 “珍物” 的宝贝,即便要忍受刺鼻臭味也要动手挖取。
于是三位男子忍着臭味,将青鱼石给扣了出来。
青鱼石的难得,首先在于它的 “稀有性”。如今自然水域中,青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一方面,青鱼生长速度慢,从鱼苗长到能产出有价值青鱼石的成鱼,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更久。
另一方面,过度捕捞、水域环境改变,让许多水域早已见不到青鱼的身影。更别提视频这种 “近百斤” 的巨型青鱼 —— 能长到这个体型的青鱼,本身就是自然水域里的 “稀有存在”,其体内的青鱼石,单是尺寸就足以让钓鱼人惊叹。
而青鱼石的价值,还体现在它的 “形成规律” 中。它并非青鱼的骨头,而是青鱼咽喉处用来碾碎田螺、蚌壳等硬壳食物的 “角质凸起”—— 相当于青鱼的 “磨食工具”。这意味着,青鱼石的大小、质地,不仅和青鱼体型成正比,还与它的 “饮食情况” 密切相关:如果水域里田螺数量多,青鱼需要经常用它磨碎食物,青鱼石就会更厚实、纹理更紧实。
相反,若田螺稀少,青鱼石就会偏小、质地偏松软。这个视频里面能挖出 “尺寸不小” 的青鱼石,既说明青鱼体型惊人,也表明它生活的水域曾是 “田螺富集地”,这样的青鱼石,无论是观赏还是收藏,都比普通青鱼石更有价值。
针对这个视频,有网友好奇的问道 “卖掉还是自己戴”,其实这个疑问正好点出了青鱼石的双重价值。
从 “实用收藏” 角度看,经过打磨抛光的青鱼石,会呈现出类似玛瑙的温润光泽,有的泛着淡黄色,有的带着浅绿纹路,做成手链、吊坠后,自带一种 “水韵灵气”,戴在身上是独一无二的纪念。
从 “文化寓意” 来讲,民间一直有 “青鱼石能辟邪、防小孩受惊” 的说法,很多钓鱼人会把打磨好的青鱼石送给家里的老人或孩子,不是迷信,而是把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对平安的期盼,都融入了这块来自水中的 “珍物” 里。
当然,优质的大尺寸青鱼石,在收藏市场也有一定经济价值,但对真正的钓鱼人来说,亲手得到的青鱼石,更多是 “不愿出售的宝贝”—— 毕竟它承载的,是 “可遇不可求” 的幸运,是对自然馈赠的珍惜,这份意义,远非金钱能衡量。
要是换成小编我自己,恐怕也会像视频里面的三位男子一样,忍着臭味动手。
对钓鱼人来说,青鱼石从来不是一块普通的角质:它是 “钓获巨物梦想” 的具体体现 —— 多少人钓了一辈子鱼,都没见过百斤青鱼。
它是对自然的敬畏 —— 每一块优质青鱼石,都是青鱼与水域共同生存的见证;更重要的是,它是 “遗憾中的惊喜”—— 没能亲手钓起这条巨物,却能以青鱼石的形式留下它的痕迹,也算是弥补了钓鱼人的一份遗憾。
毕竟,钓鱼的乐趣从来不止于 “钓上来” 的那一刻,那些藏在等待中的期盼、藏在遗憾里的牵挂、藏在 “偶遇宝贝” 时的喜悦,才是让钓鱼人一直坚持的原因。而青鱼石,就是这份坚持里最耀眼的 “见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