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演员赵露思与经纪公司银河酷娱的长期合约纠纷持续发酵,事件因赵露思“抑郁期间解散剧组”“直播情绪失控”等争议行为引发舆论两极分化。
凤凰网娱乐独家对话著名律师张起淮,试图抛开舆论场的喧嚣,回归事件本身的时间线与法律事实。
这一案例恰恰折射出流量时代下“个体对抗霸王合约”的典型困境——既要呼吁行业对艺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与法律兜底,也需警惕“以情绪换流量”的维权方式可能反噬自身。

一、共签约2次,经纪约长达14年,截止目前仍有4年
合约签订背景(2016年):赵露思与银河酷娱之间在2016年首次签订协议,2023年再次续约,推测第一次签约8年,23年续约是6年。等于赵露思一共和银河酷娱签约了共计14年的长期经纪合约。(赵露思25年8月发微博,称前年愚蠢续约,还有4年合约)
这类“超长绑定”在行业内常见于潜力新人,公司通过资源投入换取长期收益分成,但条款往往向资方倾斜(如高额违约金、严苛工作安排)。

• 矛盾初现(2023年前后)
据公开信息,赵露思团队多次对公司“过度消耗”表达不满——例如密集安排高强度工作(如连轴转拍摄、跨时区飞行)、商业代言与个人发展规划冲突等,但未引发公开冲突。
• 冲突升级(2024年12月)
赵露思因健康问题(抑郁发作)暂停工作,公司被指“擅自从其工作室账户划扣205万元赔偿金”“强行收回工作室运营权”,导致其无法自主对接工作;同时,公司单方面解散正在拍摄的剧组(《恋人》),引发合作方与粉丝不满。

• 情绪化宣泄与舆论撕裂(2025年8月)
赵露思在未公开法律程序前,通过直播、社交媒体频繁发声,提及“被公司逼到绝境”“剧组应该向我道歉”等争议言论;同期被拍到“住别墅、吃美食、与朋友聚会”,被质疑“卖惨博同情”,公众好感度下滑;而公司则回应“合法合规”,双方各执一词。

当前,纠纷进入法律程序前的僵持期,赵露思面临“继续情绪对抗可能进一步失民心”与“冷静维权争取实质权益”的关键选择。
二、法律视角下的核心矛盾:“霸王合约”与个体权益失衡
从行业惯例与法律规定看,赵露思与银河酷娱的纠纷本质是“强势资方与弱势艺人”的权利博弈,其冲突点均指向经纪合约中的典型不公平条款:
• 资金管理权的单方控制
公司擅自划扣工作室账户资金(205万元),涉嫌违反《民法典》第57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工作室作为艺人商业收益的载体,资金动用需双方协商,单方划扣属于“未履行诚信义务”。
• 管理义务的缺失与反噬
公司被指“未履行健康管理责任”(如赵露思抑郁期间未合理调整工作强度),反而强行解散剧组,既影响艺人职业发展(项目中断可能导致后续资源流失),也损害合作方信任。根据《民法典》第563条,若公司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如艺人无法正常开展演艺活动),赵露思有权主张解除合约。
• 超长合约的绑定风险
11年合约远超行业常见年限(通常为5-8年),且可能包含“高额解约金”“优先续约权”等条款,限制艺人自主选择权。此类条款若被认定为“显失公平”(如未充分协商、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法院可根据《民法典》第6条“公平原则”调整责任分配。
行业特殊性在于:经纪合约虽属民事合作,但资方往往掌握资源分配权(如影视项目邀约、广告代言),艺人处于被动地位。
此次事件中,赵露思的健康问题本应触发“特殊情形协商”(参考行业惯例:艺人因健康无法履约时,双方可合理分担损失),但公司选择“强硬处理”,进一步激化矛盾。
三、需要中要警惕!舆论场的双面镜像:流量支持与反噬风险

赵露思的维权行为获得部分公众同情,本质是大众对“个体对抗资本”的天然共情——尤其是她作为年轻女性艺人,面对健康危机与合约压迫时的无力感,容易引发“弱势群体”的情感投射。
然而,其反复的情绪化宣泄(如直播吐槽、社交媒体碎片化发声)虽短期内获取流量,却暗藏三大风险:

1. 证据不足的舆论战局限
法律维权需依赖具体证据(如合同原文、资金划扣记录、健康诊断证明等),而情绪化言论(如“公司逼我到绝境”“剧组该道歉”)缺乏实质性举证,可能被公司反诉“诽谤”或“违约”(如擅自解散剧组影响合作方权益)。
2. 人设崩塌与路人缘损耗
公众对“抑郁博同情”的阈值正在提高——当赵露思被拍到“住别墅、享美食”时,普通人更易代入“208万(日薪)群体”的负面印象,认为其“既赚得多又喊苦”,反而削弱了“弱势艺人”的可信度。
3. 行业规则的误读风险
若舆论过度聚焦“明星受害”,可能忽视经纪合约本身的商业属性(公司与艺人需共同承担风险与收益)。若最终无法证明公司“根本违约”,赵露思可能面临“赔解约金+口碑受损”的双重损失(参考陈楚生、蔡徐坤等解约案例)。

四、解决问题务必冷静,需从情绪对抗到法治维权的平衡
赵露思事件为行业提供了重要警示:流量明星面对“霸王合约”时,既要争取行业尊重与法律兜底,也需警惕“以流量换支持”的短视行为。
• 对行业而言
需推动经纪合约标准化,明确健康保障、解约条件、资金管理等核心条款的公平边界;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如艺人工会),减少“资方单方说了算”的垄断局面。
• 对赵露思而言
当前最优路径是回归法律框架——暂停情绪化发声,聚焦证据收集(如公司划扣资金的书面通知、健康问题的医疗记录、剧组解散的具体损失证明),通过协商或诉讼主张“返还资金、恢复运营权、合理赔偿”;若合约显失公平,可请求法院调整责任分配。
• 对公众而言
需理性看待“明星维权”,既不盲目共情碎片化信息,也不苛责个体情绪,而是关注事件背后的行业规则漏洞,推动建立更健康的艺人-资方关系。
赵露思的困境不是个例,而是流量时代下艺人与资本博弈的缩影。
她的维权之路,既需要法律的刚性保护,也需要自身的理性克制——唯有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争取权益,才能真正打破“霸王合约”的枷锁,也为行业树立更成熟的维权范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