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为名,诛杀宰相胡惟庸,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宰相制度。

并且以此为起点,掀起了规模宏大的胡惟庸案。

前后三万余人受到牵连,就连开国功臣之首李善长也未能幸免。

关于胡惟庸案,历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胡惟庸阴谋造反,罪有应得,老朱杀他完全是为了正当防卫。

也有人说是老朱处心积虑谋害胡惟庸,目的是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皇帝集权。

那胡惟庸跟朱元璋,究竟谁是被冤枉的那个呢?

答案是:都不冤!

胡惟庸的崛起

1355年,在朱元璋刚离开郭子兴出来单干的时候,胡惟庸就在同乡李善长的推荐下参加了革命。

朱元璋打下金陵后,胡惟庸也荣升宁国知县。

在老朱开疆拓土打天下的这十几年里,胡惟庸一直都没有太亮眼的表现。

别说跟李善长、刘伯温这些大咖比了,就算是宋濂这样的老夫子,在朱氏集团的地位都比他显赫。

那胡惟庸为什么会在后来窜那么高呢?

这就得从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说起了,众所周知,朱元璋是靠着淮西子弟打天下的。

朱明王朝开国时期的公侯中 ,绝大多数都是淮西人,而且以武人居多。

与淮西相对的,是另外一个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这一派以文人居多,而且参加革命的时间比较晚,在大明王朝的“上市”过程中,没有分到多少“股份”,就连带头大哥刘伯温,也只不过是一个区区六百石的诚意伯而已!

但是,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国家建立后,终归是要交给文人去打理的,总不能让一群舞刀弄棒的武夫,来指点江山吧?

可淮西集团的文化人太少了,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宰相李善长。

开国之初,李善长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书省左丞相,而中书省右丞相一职则交给徐达。

徐达长年领兵在外,中书省实际上是李善长一人独相。

文武两套系统都把持在淮西人手上,这让身为天下之主的朱元璋深感不安。

手下的人铁板一块,对于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个醒不过来的噩梦呀!

1370年,李善长因为“生病”,辞去了丞相之位。

李善长辞职后,朱元璋与刘伯温有过这么一次对话。

朱元璋问:伯温啊,现在老李下岗了。你看中书省丞相那把椅子该让谁坐好呢?我看杨宪那小伙子就不错。

杨宪其人生平不详,明史也没有为他专门立传。

只是从史书的一些只鳞片甲中可以肯定,他发迹前从事的一定是“隐蔽战线”工作。

此人大概率就是朱元璋身边的“李克农”了,一般这种人都是领导的绝对心腹。

朱元璋想让他去掌管中书省,背后的用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杨宪跟刘伯温的关系还不错,老朱之所以要问刘伯温,并不是他真的不知道该选谁,而是想要这个新宰相,能得到刘伯温背后的浙东党的支持。

可刘伯温却拒绝为杨宪背书。

老刘说:宰相这个职位啊,就应该心如止水,以义理为唯一的衡量准则,处理事情不应该把自己的利益考虑进去。

说白了吧,这个职业就是玩人的,不是做事的。

杨宪虽然有干活的能耐,但专业不对口,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恐怕容不下别人。

朱元璋又问:那你觉得汪广洋如何?

汪广洋是江苏高邮人,曾与朱升一样,给朱元璋进献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被朱元璋誉为子房孔明一样的人物。

但刘伯温直接就把他给否了:这个汪广洋还不如杨宪呢!

接着朱元璋又提出第三个人选,胡惟庸。

胡惟庸是个很合适的人选,一方面他是淮西党,用他当丞相,不至于太过刺激老兄弟们。

另一方面,胡惟庸一向“谄媚顺上”,是个听领导话的好同志。

但刘伯温对他的评价却是:野牛拉车,迟早车毁人亡。

听到这里,朱元璋脸都黑了,这不行那不行,看来这宰相非得你老刘来干才合适了 。

刘伯温赶紧解释道:我这人嫉恶如仇,也不是那块料,咱们大明有这么多好干部,领导你不要着急,慢慢选嘛!

结果朱元璋没有听刘伯温的话,真就让杨宪当了宰相。

结果这老哥作风太过刚猛,没几个月的功夫就被淮西帮给抬走了。

杨宪倒台后,朱元璋只得让淮西出身的胡惟庸上了。

朝廷上的一把手,如果不能得到淮西人的认可,肯定是玩不转的。

所以这个丞相还就只能是淮西人,偏偏淮西文脉不振,李善长下台后功臣集团根本就拿不出合适的人选,只有胡惟庸还凑合了。

由此也不难发现,朱元璋此时虽然对宰相这个位置有想法,但处理的方式仅仅只停留在人的层面而已!并没有深挖制度的根源。

目标:宰相制

但胡惟庸的“野牛”属性,将会把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朱元璋看。

明朝承袭的是元朝的制度,中央搞的是中书省,地方上搞的是行中书省。

这两个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小事务一把抓,权力大得吓人。

元朝之所以这么搞,那是因为它的治理体系本就粗糙,而政府也没有心思大开科举,搞官僚体系精细化分工。

朱元璋不都说了嘛:元以宽失天下。元朝就是因为这套粗糙的管理体系失得天下。

大明可不能重蹈覆辙啊!

可元朝统治百年间,科举断断续续,读书人渐渐地也就死了心,没几个真会去钻研治国之道。

洪武初年,朱元璋也曾经办过一次科举,但选上来的都是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恢复察举制。

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察举制最容易徇私舞弊、结党营私。若是再加上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中书省制度,而这个结党的人,又是权力高度集中的中书省宰相 ,那可就太危险了。

胡惟庸这个人跟杨宪一样,都容不下别人。

朱元璋派去制衡他的右相汪广洋,基本上就是一个不作为的和事佬。

顺带插一句,当年朱元璋也曾派他去制衡杨宪,结果他也是这样和稀泥。

这也不怪人家汪广洋,实在是老朱这种领导太不好处了。

你要是把事情办砸了吧,那没说的,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你兢兢业业把事情干好吧,他吹毛求疵,只看错误不看成绩。

比如胡惟庸手下的左护法陈宁吧!

大明建国时,对苏州一带的赋税收得非常高,而执行这项政策的人就是陈宁。

陈宁兢兢业业地执行老朱盘剥苏州百姓的最高指示,还得了个陈烙铁的外号。

他的儿子苦劝陈宁要积点阴德,结果陈宁直接把儿子给打死了。

而朱元璋就因为这件事,把人家给撸了。

陈宁对不起百姓,但他绝对对得起你老朱啊!这种为你豁出一切的酷吏你都不保,让人寒心啊!最后陈宁还是搭上胡惟庸的线,才重返中央的。

碰上这种领导,还是懒政不作为吧!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嘛!

汪广洋也是这么想的。很可惜,这条路在老朱这里也走不通。

老朱后来痛恨他和稀泥,不作为。给他定了个“朋欺”罪,把人弄死了。

老朱这种领导,很多下属都受不了。这也导致了很多开国功臣,都来寻求相权的庇护。

真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啊!

对于这些开国功臣的庇护请求,胡惟庸一律照单全收。

至此,一个脱胎于淮西党,更胜于淮西党的胡党就这么成形了。

有些朋友也许会说,那些投靠胡惟庸的都是贪污腐败的不法分子。

老朱打击贪污腐败,对老百姓还是好的。

别自作多情了,老朱根本就不是爱民如子,他是爱民如韭。

在他眼里天下就是他们朱家的田,老百姓就是这田里的韭菜。他朱家割得,别人割不得。

他的儿子齐王、秦王干的那些暴天虐民的腌臜事,简直是罄竹难书。

可老朱是把他们剥皮萱草了,还是把他们废为庶人了?都没有!

如此双标的行为,让开国功臣如何能服气。

田是我们一起开种的,凭什么韭菜就许你朱家人割?

还是胡相好,有事都替兄弟们兜着。咱们可不得紧密团结在胡相周围吗?

胡相之所以能帮兄弟们兜着,主要得益于中书省强大的信息垄断功能。

中书省下辖六部九卿,所有的政府报告都要经过它的审核,再提交给朱元璋,就连监察系统的文件也不例外。

胡惟庸可以做到“内外诸司封事入奏,先取视之,有病己者, 则匿闻不报”。

长此以往,朱元璋看到的都是胡惟庸想让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胡惟庸想让他听到的。

朱元璋当然明白这一点,他针对中书省的信息垄断功能,设置了通政使司这个部门。

下面的奏章可以直接通过通政使司直达皇帝,不必经过中书省审核。

这么一来,胡相岂不是再也不能欺上瞒下了吗?

没有那么简单,就算你破了胡惟庸的信息垄断权,可他还有执行垄断权啊!

比如说,有人通过通政使司告发胡惟庸的党羽,曹国公、唐胜宗贪污受贿。

朱元璋龙颜大怒,让刑部彻查到底。

刑部是胡惟庸的直属部门,曹国公又是胡相的小马仔。

刑部的尚书大人为了避免被胡相穿小鞋,查起案来的时候,自然知道哪些该查,哪些不该查,哪些可以查得出来,哪些已经查不出来。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嘛!

当朝廷上下都是胡惟庸的人时,老朱所有不利于他们的命令注定会被层层打折,最后一推二六五。

但朱元璋不敢轻易动胡惟庸,试想一下,老胡倒台后,他要让谁当宰相?

让一个非淮西出身的人来?那下场肯定是杨宪第二。

让一个淮西的人来,那指不定又是一个胡惟庸。

如果你是朱元璋,你要如何破解这个困局?

在你有能力搞死所有淮西人之前,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废除宰相制,六部对皇帝直接负责。

乱泼脏水

可那是千年宰相制啊!是无数读书人心中的终极奋斗目标呀!

你要是无缘无故废了它,那读书人非得用笔杆子戳死你不可。

只有让宰相制之恶,毫不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你才能名正言顺地去废掉它。

胡惟庸恃权弄势、贪污腐败、结党营私,这点罪名只够杀了他,决不能以此来废除宰相制。

毕竟历史上比胡惟庸坏的宰相多了去,也没见人家废了呀!

所以一定要给胡惟庸的身上泼多一些脏水。

比如说,胡惟庸毒死刘伯温这件事,足以引发士林公愤了吧?

那个陈宁、凃节啊,你们就按这个招了吧!

其实这件事一听就知道是扯淡,一个宰相亲自拿着毒药去毒死一个开国伯爵,而且还三十天后才毒性发作。

是明朝已经研究出了慢性毒药?还是胡惟庸的智商真的这么感人?

哪怕雇人下药,都比自己亲自上要强吧?

又比如说, 胡惟庸勾结倭寇和蒙古,准备里应外合颠覆大明江山,蓝玉北伐蒙古时发现了他的密信,偷偷送给了李善长。

这就更扯了,以胡惟庸的情况,他想要造反成功,有且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效仿司马懿,在首都发动政变干掉朱元璋。

哪怕是调动外地驻军入京造反都不行,因为外地军队还没到京城,恐怕胡惟庸就已经被老朱送到菜市口了。

自己人都靠不住,更别说是引外敌入京了。

就算他们一路开挂真的打进来了,那皇帝轮得到你胡惟庸当吗?

还比方说,胡惟庸家里发现了祥瑞,百官竞相祝贺。

老胡心中窃喜,以为天命所归,遂有不臣之心。

宋朝名将狄青,就因为家里晚上有火光,就让人当祥瑞给告了。

你胡惟庸还敢明目张胆搞祥瑞展览会?不如干脆把造反两个字刻在额头上算了,大家觉得一国宰相有这么蠢吗?

胡惟庸恃权弄势,欺上瞒下,结党营私,这些肯定是有的。

但要说他造反,那就太高估他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