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针对上汽、吉利、比亚迪三家中国车企所谓“反补贴调查”,迎来了最新进展。欧盟称中国车企未提供足够信息,而上汽表示拒绝欧盟要求其提供商业敏感信息的要求。

据近日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警告三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称它们没有为其反补贴调查提供足够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警告在欧盟贸易争端中经常出现。事实上,对于过去数年里多起针对中国的反补贴案件,欧盟委员都会利用“未提供足够的信息”的借口,来填补“某些证据空白”,为早已准备好的罚款计划“铺平道路”。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CCCME)曾明确反对,欧盟要求抽样的中国生产商提供大量信息。在接受路透社相关采访时,上汽更是直言不讳:我们配合欧委会,已经按照WTO和EU规则,提供了所有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必要信息;值得指出的是,诸如电池的配方等商业敏感信息,应该不属于该范畴。

欧洲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市场容量最大的区域市场之一。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势崛起,有志气的中国车企纷纷将目标瞄准欧洲市场这块“试金石”,一方面为了扩大销量,另一方面来磨砺中国智造的竞争能力。上汽、吉利、比亚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被欧盟打击的重点对象。

在欧洲市场,上汽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出海旗舰”,其销量占到所有中国车企在欧销量的八成。仅2023年,上汽MG品牌就在欧洲销售了24万辆汽车,其中电动车占了半数。上汽首款全球车MG4 EV,仅仅一款车在欧洲销量就达到10万辆,并历史性地战胜了大众ID3等本土强手,一举成为欧洲紧凑型纯电动车销量冠军。被欧盟重点调查的另外两家中国车企吉利和比亚迪,在中国车企欧洲销量排行榜上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增长势头也非常迅猛。

得益于在智能电动创新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近年来“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大趋势。2023年,在上汽(120.8万)、奇瑞(92.5万)、吉利(40.8万)、长安(35.8万)、长城(31.6万)、比亚迪(25.2万)等汽车企业的齐心协力下,我国整车出口成功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汽车产品跻身中国“出口新三样”。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欧盟于去年10月4日正式启动反补贴调查,调查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是否接受了扭曲性补贴并需要征收额外关税,调查时间最长可达13个月。欧盟委员会可以在调查开始九个月后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而实际上,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中国和外国厂家都同样享受政策扶持甚至补贴扶持,都已经有数年之久了。欧盟的举动,和自己一贯标榜的公平公正,相差甚远。

中国车企们没有坐以待毙,正在积极应诉。同时,比亚迪已与匈牙利签约计划当地设厂,上汽在欧洲建厂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以增强话语权、抵御地缘政治风险、扩大市场份额。

广阔的全球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中国智造“走出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这是中国企业积极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