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日,香港湾仔的天气有些闷热。
上午,一家医院的病房门缓缓关上,走出来的医生神情凝重。
九十六岁的庄世平,走了。
这条消息像石子投入水面,瞬间在香港和内地荡起巨大的涟漪,因为他的身份和他临终的那个决定:
把自己名下大约2000亿元的资产,全部捐给国家。
葬礼规格,更是史无前例。
香港罕见地举行国葬,红旗覆棺,政商界名流几乎悉数到场。
李嘉诚亲自抬棺,董建华神情肃穆。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个名字,庄世平。
可越是打听他的晚年,人们越是困惑:
这位坐拥巨额财富的银行家,没有豪宅、没有名车,出门常常挤公交,菜市场里为一角钱和摊贩拉扯半天。
而他的儿子,不是生意接班人,而是一名香港大巴司机。
2000亿和一名普通司机,这样的反差,让人忍不住追问:
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01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
那时的中国,经济困境重重,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人民币在海外几乎换不到外汇,进口的机器、药品、粮食,都是紧缺品。
财政部找到在香港的庄世平,开门见山:“我们想在香港开一家银行,帮忙兑换外币、运回物资。能给你的启动资金,只有一万美元。”
一万美元,在香港能做什么?连一间像样的银行大厅都租不起。
同行都说,这事干不成,庄世平却答应了:“可以,我尽力。”
他找到闹市一处并不宽敞的楼面,硬是跟房东磨到最低价。装修很简单,没有大理石地板,也没有金碧辉煌的吊灯,干净、整齐就是他对体面的全部要求。
招聘职员时,他亲自面试,每个人都得会普通话、礼貌得体,他知道,这不仅是银行的形象,更是新中国在香港的形象。
开业那天,他请来一批爱国商人撑场面,在银行楼顶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
那一刻,街上的人都停下了脚步,有人悄悄鼓掌,有人红了眼眶。
南洋商业银行刚开始时,没什么人来存钱。
庄世平做了两件事:
一是降低存款门槛,让普通人也能来存取款;
二是把服务做到极致,柜台人员无论面对谁,都礼貌周到。
很快,南商成了不少香港市民愿意试试的新银行。
更重要的是,它成了内地与外界的金融通道,那些在香港购买的机器、药品、化肥,通过南商的票据,悄悄运回内地。
那时候,庄世平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的银行家,而是经常亲自去码头,监督货物装船,确认一批批物资能安全过关。
他明白,银行账面上的数字,是一条条生命、一座座工厂的保障。
02
改革开放的消息传来时,庄世平已经年过花甲。
别人这个年纪想着退休,他却觉得,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机会。
深圳刚被划为经济特区,却没钱、没基础设施,连像样的写字楼都没有。
深圳市长吴南生专程跑到香港,请他帮忙引资。
庄世平听完,只问:“政策靠谱吗?我能带谁进去?”
得到肯定的答复,他立刻在南商总部开会,拍板,南商要在深圳开分行。
他跑遍香港的商界,劝那些朋友去深圳看看:“那里地价低、政策好,是机会。”为了让他们放心,他甚至用南商的信誉作担保。
不久,深圳迎来了第一批外资项目,也有了第一批由外资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虽然当时的信用卡只能在特定商户使用,但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和经济活力。
在不少老深圳人的记忆里,那张南商的信用卡,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现代城市的味道。
03
庄世平不是不懂享受,但他觉得,钱用在自己身上没意义。
他常说:“钱是流动的,用得好,就能滋养很多人。”
1980年代,他有了在汕头建一所大学的想法。
汕头是他的家乡,也是粤东的重要城市,可那时的教育资源远不如珠三角。
他找到了李嘉诚,庄世平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你愿不愿意像陈嘉庚那样,被后人记住?”
这句话击中了李嘉诚的心,最终,他捐出20亿,并组建了一流师资,把汕头大学办成了广东最好的大学之一。
除了办学,庄世平还投钱做房地产、商贸,这些投资后来升值数倍。
可这些资产,最终全部上交国家,南商银行和其他企业的股份,他一分没留给家人。
庄世平有四子二女。
按香港富豪的惯例,这样的孩子几乎注定要被送去英国、美国读书,享受最好的教育和生活。
可庄世平偏不,他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大陆,让他们在那里读书、工作、生活。
三年困难时期,大儿子庄荣叙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水肿,偷偷回香港治病。
庄世平知道后,气得当场训斥:“别人都能扛过去,你凭什么不行?回去!”
儿子无奈,只能回大陆,可身体吃不消,他又偷偷回港,改名换姓,当起了大巴司机。
直到退休,他都只是个普通工薪族。
在外人看来,这是“冷酷”。
可在庄世平眼里,这是教育,让孩子靠自己,不依赖家族的财富和关系。
庄世平的严厉只给孩子,对妻子,他始终是温柔的。
年轻时,两人是经人介绍认识。妻子性格温婉,理解并支持他所有的爱国行为。
晚年,妻子患上了严重的老年痴呆,什么都记不住,只认得他。
无论多忙,他每天都会回家陪她吃饭、聊天。久而久之,妻子只吃他喂的饭。
医疗费很高,他自己舍不得花钱,但为了妻子,他甘愿接受朋友的资助,甚至带她去深圳看病。
2004年,妻子去世,他几乎没在外人面前落泪,可身边的人都知道,那是他生命里最孤独的几年。
2007年6月2日,庄世平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按照他的遗嘱,所有财产,包括那2000亿的银行和投资资产全部上交国家。
国葬那天,红旗覆棺,李嘉诚、董建华亲自扶棺,场面庄严肃穆。
他富可敌国,却穷得清白;对子女苛刻,却对国家慷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选择显得格外不可思议。
但正因为不可思议,才值得被记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